西安博物院藏西周青铜器鉴赏(地下文物看陕西)

武王克商以后,为了加强对国家的统治,采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把他的很多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都分封到了全国各地,建立起了很多诸侯国。被分封之人要对周天子尽纳贡朝觐、出兵和救助王畿等义务。这种由上而下、兼顾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分封制,不但明确了上下、尊卑的臣属关系,强化了天子的绝对权威,而且能使各级统治者较稳妥安定地限定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这一创新性的制度无疑对加强周王朝的统治有着重要的作用。

西安博物院藏西周青铜器鉴赏(地下文物看陕西)(1)

旟鼎,西周康王时期,陕西省眉县杨家村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西周青铜器鉴赏(地下文物看陕西)(2)

殷簋,西周中期,陕西省耀县丁家沟西周窖藏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西周青铜器鉴赏(地下文物看陕西)(3)

师zai鼎,西周共王时期,陕西省扶风县强家村窖藏出土

武王封的主要为王室子弟。而大规模分封诸侯,主要是在周公、成王时期,康昭之后渐少。西周分封的诸侯,主要为姬周族王室子弟、姻亲、功臣、商后裔等,其中以姬周族子弟分封最为重要。至于分封诸侯的数量,现在已经不可考了,一般认为有100多个。

西安博物院藏西周青铜器鉴赏(地下文物看陕西)(4)

西安博物院藏西周青铜器鉴赏(地下文物看陕西)(5)

史迹角,西周早期,陕西省岐山县贺家村周墓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西周青铜器鉴赏(地下文物看陕西)(6)

西安博物院藏西周青铜器鉴赏(地下文物看陕西)(7)

史(臣舌)簋,西周康王时期,陕西省岐山县贺家村周墓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西周青铜器鉴赏(地下文物看陕西)(8)

琱生鬲,西周中期,陕西省扶风县北岐山一带出土

除了分封诸侯外,周天子和公卿对臣下也会赏赐土地。当时天子赏赐土地,范围大的称为土或采,其次称为邑,再其次称为里或田。在都城附近的王畿和岐周之地分封着许多公卿大夫的采邑。已知的有周、召、毛、毕、成、郑、西虢、散、弭、芮、徽等。另外,陕西境内还有一些异姓诸侯国,已知有夨、杜、(弓鱼)、褒等。

通过分封制,全国形成了一个以王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由四周拱卫的统一的等级分明的宗法分封政治结构。

西安博物院藏西周青铜器鉴赏(地下文物看陕西)(9)

曲柄斗形器,陕西省宝鸡市竹园沟墓地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西周青铜器鉴赏(地下文物看陕西)(10)

夔龙纹簋,西周早期,陕西省宝鸡市竹园沟西周墓葬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西周青铜器鉴赏(地下文物看陕西)(11)

为了进一步巩固分封制,周人在上层建筑领域内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以使这种分封制度世世代代传下去。如实行畿服制度,规定:“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这种规定把尊卑、亲疏、内外、远近的等级差别和政治地位,用地理划分加以明确,把与周王室血缘亲密的家族封在都城镐京和洛邑附近,如周、召、郑、虢、毕、芮、毛、散等都是在陕西的周王室的家族,成为周天子的主要依靠力量。卫、鲁、晋、燕等都在洛邑周围,也都是周王室的亲属。这一点在考古发掘中已得到明确的证明。如在陕西出土的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等西周青铜重器,就是分封在陕西的毛、散、虢等家族制造的青铜器。而在这方面最重要的发现当属近年来发掘的韩城梁带村两周墓。占地33万平方米的梁带村两周墓地,共钻探发现西周、东周墓葬895座,车马坑64座,为陕西省近30年来继宝鸡虢国墓地之后发现的未经盗掘的商周时期高等级贵族墓地,曾入围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墓的发掘成果,不但对芮国的始封年代进行了修正,而且对深入认识周代芮国的墓葬制度和历史文化,以及周代礼制、封国制度和我国早期雕塑艺术史的研究等,都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

西安博物院藏西周青铜器鉴赏(地下文物看陕西)(12)

毛公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图片来自网络。

西安博物院藏西周青铜器鉴赏(地下文物看陕西)(13)

虢季子白盘,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西安博物院藏西周青铜器鉴赏(地下文物看陕西)(14)

散车父壶,西周晚期,陕西省扶风县召陈村窖藏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西周青铜器鉴赏(地下文物看陕西)(15)

三角形牌饰,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出土

在西周,各封国被册命受封时,还赐给相应的爵位,如公、侯、伯、子、男等。其地位高低有别,并根据级别规定每年给王室纳贡的数量。而各诸侯国的重要官吏也一般由天子任命。周天子定期巡视各诸侯国。若某诸侯国受到外来势力的侵扰,周王室则出兵保护。各封国对周王室要承担规定的义务,不得违背,以此维护周天子共主的权威和利益。

西安博物院藏西周青铜器鉴赏(地下文物看陕西)(16)

伯(冬戈)饮壶,西周穆王时期,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西南西周墓葬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西周青铜器鉴赏(地下文物看陕西)(17)

西安博物院藏西周青铜器鉴赏(地下文物看陕西)(18)

伯方鼎,西周早期,陕西省宝鸡市竹园沟墓地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西周青铜器鉴赏(地下文物看陕西)(19)

西安博物院藏西周青铜器鉴赏(地下文物看陕西)(20)

伯甗,西周早期,陕西省宝鸡市竹园沟西周墓葬出土

西周王朝实行的分封制,尽管被分封的诸侯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从宏观上考察,毕竟形成了统一的王朝,比夏、商两代的体制要进步得多。这当是周人在总结前代和武庚叛乱的经验教训之后的重大革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除此之外,分封制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宗法制还在形成中国人认祖归宗的思想、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以及孝顺长辈、恪守孝道等传统观念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西安博物院藏西周青铜器鉴赏(地下文物看陕西)(21)

西安博物院藏西周青铜器鉴赏(地下文物看陕西)(22)

此鼎,西周晚期,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窖藏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西周青铜器鉴赏(地下文物看陕西)(23)

西安博物院藏西周青铜器鉴赏(地下文物看陕西)(24)

此簋,西周晚期,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窖藏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西周青铜器鉴赏(地下文物看陕西)(25)

西安博物院藏西周青铜器鉴赏(地下文物看陕西)(26)

元年师shi簋,西周晚期,陕西省长安县张家坡窖藏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西周青铜器鉴赏(地下文物看陕西)(27)

五年师shi簋,西周晚期,陕西省长安县张家坡窖藏出土

古时“田里不鬻”(《礼记·王制》),田地是不能买卖,也不能随意交换的。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诗经·小雅·北山》),臣子们的田地都是天子授予的。但在西周中期这种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1975年在陕西岐山董家村发现了一座窖藏,出土了37件青铜器。其中周穆王时期的二十七年卫簋,共王时期的五祀卫鼎、九年卫鼎及三年卫盉,都是一个叫裘卫的人做的器物。四器铭文都非常重要,被称为裘卫四器。

西安博物院藏西周青铜器鉴赏(地下文物看陕西)(28)

西安博物院藏西周青铜器鉴赏(地下文物看陕西)(29)

五祀卫鼎,西周共王时期,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青铜器窖藏出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