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枢密院职位(在我的的古代枢密院)

宋代“政府”这个名称的由来,本来就用来指政事堂与号称西府的枢密院,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古代枢密院职位?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枢密院职位(在我的的古代枢密院)

古代枢密院职位

在中国古代,大司马和军机处都是内朝机构,而宋代的枢密院是外朝中枢机构。

宋代“政府”这个名称的由来,本来就用来指政事堂与号称西府的枢密院。

宋代的军制改革取消了禁军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职务,朝廷设枢密院,掌管调动军队,但无统兵权。三帅统兵权和枢密院调兵权职业分明,相互制约,直接对皇帝负责。同时枢密使同“计相”三司使、参知政事同属宰执,设于宰相下分其军、财、政三权。

至于大司马,是汉承秦制于武帝朝改太尉而设的。常授予掌权外戚,私以为是官僚政治尚不成熟的三公九卿中的最高武职泛化的体现,也就是说位高而不以其权重(虽然事实上冠加大司马者权位皆重),霍光、王凤都是典型的以其位“辅政”的代表。

可见中外朝制度中大司马之地位,当然其与军权的直接指挥并不构成职务关系。

同样的,军机处的政治职能亦有类于此,在“枪杆子”问题上没有可比之处,各司其职而已。枢密院部分具有总参谋部的职能(其实在此处与明代兵部职方司符合得更好),与脱胎于军务,并仍有参赞军务活动的军机处比较,果然是后者理论上权高吧。然而由于皇权的高度膨胀,很多角度来看跪奏笔录的军机们还是不如所谓的枢密使同平章事啊。

如果只从权力大小来看,清代的军机处最大,宋代的枢密院就要次之,因为宋代重文轻武,枢密使虽然也是宰相中的一员,但是地位较低,而且也大多数时间,只是讨论军事情况为主,清代的军机处上头再没有比他大的权力机构了,起初军机处只是因为西北军事情况而设,到了后期军机处诸事无不统摄,权力之大,可想而知。

看上去很美的三省六部制在中唐以后就逐渐名存实亡了,其核心职能逐渐被其他名称的常设机构所取代,只留下一个空壳和部分边缘职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