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志愿者(东直门中学学生拜访)

北京儿童志愿者(东直门中学学生拜访)(1)

董存瑞妹妹呼唤北京女二中(现东直门中学)“勇敢者小队”的消息引发持续关注。本报刊发相关报道后,东直门中学联系到了63年前“勇敢者小队”校友——李凤莲老人和梅宜静老人。今天(21日)下午,东直门中学老师带领6名在校生前往两位老人家中拜访。学校表示,经过多方查询确认,“勇敢者小队”带队女老师已去世,学校正在通过公关机关持续寻找其他2位校友。

“我们在报纸上看到’勇敢者小队’的报道,这是我们学校毕业的,我们十分骄傲。” 东直门中学行政副校长史红伟说。通过《北京日报》的牵线搭桥,学校联系上了李凤莲和梅宜静两位老人。

为了让学生们当面聆听、学习“勇敢者小队”追逐英雄的故事和精神,今天,东直门中学牵头组织了6名学生,包括本校3名学生以及九年一贯制学校雍和宫小学2名小学生、深度联盟学校165中学的1名中学生,拜访看望老校友。“虽然’勇敢者小队’已经是63年前的事,但这种不放弃的精神在当今时代也是同样适用的,值得在校生学习。” 史红伟表示。

“当年交通那么不便利,是什么支撑着您走了那么久的一段路?中途想过放弃吗?”“您从董存瑞家人口中了解到的他的形象,跟您之前在电影《董存瑞》里看到的,一样吗?”在李凤莲老人家里,学生们围在她身边,争先恐后地问着。

老人回忆,1956年7月,她们5个人到了董存瑞家中,当晚董存瑞的父亲在火炉旁给她们说起了董存瑞的故事。“因为身边无处安放炸药包,冲锋号就要吹响了,紧急时刻,董存瑞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支架,手托炸药包,碉堡被炸毁了,但他自己也牺牲了。”李凤莲老人娓娓道来。

“真了不起,太伟大了!”几位学生听着,不时地点头。“学习英雄的精神,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让新时代的孩子理解这种精神内涵,在此基础上,还要学会与时俱进,具备创新精神。”李凤莲老人分享自己的感触。“和平年代可能没有那些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平平凡凡、为人民服务,也是一种榜样力量。”听完老人的话,史红伟也补充道。

而在梅宜静家里,老人也激动地跟孩子们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前两年我身体不好,还做了搭桥手术。我儿子鼓励我,您拿出勇敢者小队的精神,肯定没问题,后来我的手术是成功的。”梅宜静告诉在场的孩子们,自己当了几十年的中学老师,而董存瑞的英雄事迹和精神一直鼓励着她,“我现在最想见的就是’勇敢者小队’的另一位好姐妹杨璐,当时我们都在女二中的地质组,经常一起出去爬山。”

据悉,当年的“勇敢者小队”包括4名高中生和1名带队老师,一共5个女生。“比较遗憾的是,这两天经过学校和教委多方核实,当年’勇敢者小队’的领队姚剑英老师80年代不幸去世了。除了您二位,李庆芳、杨璐2位老人,我们还在寻找中。”史红伟告诉两位老人,目前学校找到了2位老师当年的学籍卡,但这些年她们的住址都变了,“我们联系到了北新桥派出所,已经把资料发过去,让他们通过公安系统帮忙找人。

史红伟表示,等李庆芳、杨璐找到后,学校希望邀请“勇敢者小队”回去学校,再看看母校,给在校生再上一堂教育课。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任珊

监制:童曙泉、赵中鹏

编辑:李拓

流程编辑:王宏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