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中充满仇恨的人最终的结果(从卑微者怨恨荆棘的心中)

一个心中充满仇恨的人最终的结果(从卑微者怨恨荆棘的心中)(1)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鲁迅 《华盖集·杂感》

2019年1月26日,发生在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的一则新闻刺痛了大众神经:

据当地媒体报道:

当天中午12时左右,桂城鹏瑞利广场F1层有一名男子和一名小女孩从高处坠落受伤。

经警方初步调查,嫌疑人李某君自称因经济压力大产生轻生的念头,当时他独自到该商场的三楼徘徊。

12时左右,他看见一名小女孩从卫生间出来,即抱起小女孩将其从三楼扔下,小女孩摔落到商场的F1层,随后他自己跟着也跳下楼去...

经过医院的紧急救治,小女头部、臀部擦伤,所幸并无生命危险,目前在留院观察治疗。

该犯罪嫌疑人也无生命危险,目前已被警方控制!

一个心中充满仇恨的人最终的结果(从卑微者怨恨荆棘的心中)(2)

一个心中充满仇恨的人最终的结果(从卑微者怨恨荆棘的心中)(3)

这是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行为,在为小女孩凭空遭受无妄之灾报以同情、并对她经历如此惊恐灾难而导致的心理创伤担忧的同时,我们不仅要问:为什么总有这样可恨的暴戾者,在作践自己生命的同时,要用伤及无辜者生命的方式来报复社会?

而这样的灾难性事件,近年来越来越多,呈现出爆发的事态。仅2018年,就有多起恶性伤害事件发生,给现代社会带来了撕裂之殇,成为很多受害者心中挥之不去的“不可承受之重”!

>>> 2018年4月27日,在陕西榆林米脂县第三中学校门外巷道,一名男子持匕首刺杀路过的学生,一共刺杀了19名学生,其中14名女生,5名男生,最终导致9人死亡。

>>>2018年6月22日,陕西省西安市302路公交车发生持刀伤人案件。犯罪人辛海平携带事先准备好的剔骨刀,在车内持刀砍杀无辜乘客,后下车追砍行人,最终致4人死亡、7人受伤。

>>>2018年6月28日,上海发生了一起恶性杀人事件。29岁的凶手黄一川在一所小学附近,将3名男童和1名女性家长砍伤,2名受伤男童经抢救无效死亡。

>>>2018年10月26日,重庆巴南区某幼儿园发生血案!一刘姓女子,突然挥刀袭击砍伤14名孩子,这些三四岁的孩子,有的被砍伤动脉,鲜血染满了全身,有的被砍伤手臂,血肉模糊...这种伤害,或许给孩子留下的心理阴影比死亡更大。

>>>2018年11月22日,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第二小学校门口,发生了一起重大车祸。肇事者韩某华驾驶一辆黑色轿车加速冲过校门口,故意冲撞人群,已经造成了6人死亡(5名为未成年孩子),19人受伤(3人重伤)

而回顾这些事件,发现施害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失败者之怒!

在警方的公告中,这些行凶者都是:性格内向、思想偏激,认为自己遭遇了不公平的对待,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或是因为身患无治绝症而愤愤不平...在绝望悲观的状态中,产生了轻生厌世、报复社会的极端想法...

他们觉得自己是生活的失败者,但他们把失败原因归咎于环境和他人,从来不会检讨自己的问题!

弱者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问题,因为,这样的承认意味着对自我的否定,会让他们陷入更加自卑的痛苦境地,这是他们无法承受的。

他们习惯性的对外归因,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外部或他人原因造成,并因此而愤愤不平,怨天怨地怨父母,恨东恨西恨路人...

一个心中充满仇恨的人最终的结果(从卑微者怨恨荆棘的心中)(4)

作家慧超在《这个世界不欠你》中这样描述:“人总是无条件原谅自己的无能和劣根性,将错误冠以他人。如果转一圈发现,没有合适的人替自己背负十字架,没办法,只能将那些令时代惭愧的行径抛给时代本身。”

这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弱者之怒”,他们越是自卑怯懦,越是对比自己弱小的人充满了深深的恨意。

他们把自己遭受的痛苦和伤害,统统宣泄到弱小的无辜者身上,而令他们心安理得实施暴行的理由仅仅是——“怪他们自己倒霉…”

他们擅长于用“倒霉”为自己的软弱无能做解释,为失败做辩护。“倒霉”是他们推脱自己责任的最佳理由,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

而他们可怜的一生,都活在不断为自己的无能寻找理由之中,当所有怪罪的借口都怪罪完了,最后只能归咎于“运气”。

于是,当他们用终结自己生命的极端方式去逃避失败时,他们仍不忘记给那些因他们卑劣自私的报复而遭受厄运的无辜者,冠上一个“运气不好”的借口。

他心里的潜台词再说:“我们都是倒霉的人,别怪我,要怪就怪你自己运气不好...”

这就是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恨其不明的“弱者之怒”,恨他们私自的软弱,恨他们无故迁怒于他人,泄愤于无辜的弱者心态!

当面临苦难的袭击,勇敢者会迎难而上,愈挫愈勇;懦弱者则会像鸵鸟一样抱头躲避,在失败打击中消极惆怅,满心怨恨!

恶,就是从卑微者怨恨荆棘的心中,开出的仇恨之花!

一个心中充满仇恨的人最终的结果(从卑微者怨恨荆棘的心中)(5)


在中国古代典籍《战国策·魏策·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和秦王有一段关于“怒”的对话:

秦王说: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意思是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

唐雎说:若士必怒,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意思是说: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

这段文字解释了王者之怒和强者之怒的区别,王者之怒是利用手中的强权而杀戮、死伤无数。

而强者之怒则是冤有头债有主,不流无辜者之血,直面强势而不屈服,如荆轲刺秦王、 专诸 刺杀吴王僚、聂政刺杀韩傀...

那么,在王者和强者之外,还有第三种“怒”,那就是上文中那些把卑劣的屠刀伸向弱小无辜者的弱者之怒——专袭妇幼,持强凌弱,穷凶极恶!

这些可怜的卑微者,他们总是被负性情绪缠身,内心总是充满着愤怒不满、怨恨和痛苦。他们的情绪垃圾,最容易倾倒在弱者身上,因为强者他们惹不起。

他们愤恨有钱人,愤恨成功者,愤恨掌权的人。

但当他们真正面对那些强者时,内心却充满了惊恐和卑微,变得诚惶诚恐,怯懦自卑。

他们没有“王者之怒”的权势,也没有“强者之怒”的勇气,只剩下“弱者之怒”的冷血暴戾...

他们内心里有一个“我弱我有理”的病态理念,觉得全世界都对不起他,都欠着他。

平时他们会用阿Q精神胜利法找回自尊,平衡自己的弱势心理,但当巨大的压力导致他们精神崩溃时,他们的内心就生出强烈的“弱者之怒”——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死法...

而他们的“死法”,就是“我死也要拉几个垫背的…让你们知道我也不是好惹的”。

他们认为这种行为是对强者的示威,是有出息的表现,是血性和勇敢的行为...

他们其实不知道,自己已经可怜到不敢面对自己的可怜,那些伤害无辜弱者的恶劣行径和鲁迅笔下那个欺负小D、轻薄小尼姑、遇到假洋鬼子却吓得半死乖乖挨打的可怜虫阿Q,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个心中充满仇恨的人最终的结果(从卑微者怨恨荆棘的心中)(6)


那些有“弱者之怒”的人,往往有一个不良的教养方式:

要么是从小不被认可和接纳、常常被伤害,导致了胆小懦弱、自卑内向的性格。

要么从在小溺爱中成长,养成狂妄自大却又软弱无能的个性,成年后导致不断遭遇挫败,自信心被摧毁垮塌,最后在矛盾痛苦中变得偏激消沉,怨天尤人!

这样的人往往对于更弱小者怀有“仇恨之心”,他们喜欢用欺凌和虐待以获得那种畸形的掌控感和驾驭感,在残忍和暴力中宣泄内心的愤怒,并享受破坏和施虐带来的报复性快感!

而那种对于弱小者莫名其妙的愤恨,其实来自于他们内心潜意识里,对那个软弱无能的自己的“讨厌”,在那些可怜的弱小者身上,他们看到了卑微可怜的自己...

所以,那些喜欢虐杀小动物的人,本质上是对于自我的攻击,在他们的身上,始终充满着一股残忍暴戾的“弱者之怒”!

一个心中充满仇恨的人最终的结果(从卑微者怨恨荆棘的心中)(7)

远离那些内心狭隘充满怨恨的“垃圾人”,他们在毁灭自己的同时,总是希望用伤及无辜来制造轰动,对于他们来说,恶名也是名,这是他们用来对抗自己平庸、卑微和籍籍无名的一种冲动性报复!

他们对于自己的生命毫无敬畏和尊重,无法理解关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他们总是活在猥琐和恐惧之中,生命对于他们来说只是煎熬而憋屈的活着,因而在剥夺他人生命时,他们也毫无愧疚,把一切的恶行都归咎于“命”。

他们往往既是受害者,又是施害者!用让世人憎恨的毁灭方式,为自己失败的一生做最后的注脚!


一个心中充满仇恨的人最终的结果(从卑微者怨恨荆棘的心中)(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