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打一成语是什么(春蚕到死丝方尽)

陈宗庆,1961年出生于怀宁县小市镇,1984年参加工作,先后任菖蒲镇农技站站长,县农委多经站副站长、站长,蚕桑产业发展局副局长、局长等职在参加工作的30多年里,他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了蚕桑事业鞠躬尽瘁2014年10月12日因病入院治疗,住院前他仍在积极筹备全县蚕桑生产现场会,坚持带病准备会议材料到凌晨三点11月7日因医治无效与世长辞,年仅54岁他的离世,对我县蚕桑行业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在基层农业岗位上,陈宗庆默默奉献了他短暂而又崇高的一生,留给世人无尽的追思 ,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春蚕到死丝方尽打一成语是什么?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春蚕到死丝方尽打一成语是什么(春蚕到死丝方尽)

春蚕到死丝方尽打一成语是什么

陈宗庆,1961年出生于怀宁县小市镇,1984年参加工作,先后任菖蒲镇农技站站长,县农委多经站副站长、站长,蚕桑产业发展局副局长、局长等职。在参加工作的30多年里,他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了蚕桑事业鞠躬尽瘁。2014年10月12日因病入院治疗,住院前他仍在积极筹备全县蚕桑生产现场会,坚持带病准备会议材料到凌晨三点。11月7日因医治无效与世长辞,年仅54岁。他的离世,对我县蚕桑行业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在基层农业岗位上,陈宗庆默默奉献了他短暂而又崇高的一生,留给世人无尽的追思。

锐意创新 做行业领路人

在陈宗庆的办公桌上,9本日志全面而真实地记录了他自任多经站站长到离世前的工作历程,从会议纪要到每季度的蚕茧生产情况,从蚕桑工作总结到心得感悟,事无巨细,一笔笔、一件件都记录在册。这些工作日志是对陈宗庆十多年如一日为全县蚕桑事业奔波忙碌最好的见证。

2005年下半年,为改变我县催青技术落后、蚕种孵化率低的状况,陈宗庆从江苏考察学习回来后,立即计划着手建设现代化催青室。他积极向领导建言,多方争取支持,并多次到江苏联系专家和技术人员。在与专家沟通交流过程中,他开拓思路,大胆创新,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2006年岳西县恒温恒湿恒气流的自动化蚕种催青室建成,实现了蚕种催青全过程温度、湿度、光照、气流自动化测控和标准化管理,最大限度的满足蚕种催青过程中不同发育阶段对环境要素的要求,使我县蚕种一日孵化率达到了98%以上。2012年,日本专家考察我县蚕桑生产时,对我县蚕种催青技术也是竖起大拇指,称是国际一流。

对于蚕桑事业,陈宗庆投入了全部的热忱,默默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他不止步于一次的进步,而是不断地在思考,在探索。2006年之前,岳西局部区域多次发生蚕病,蚕农对蚕桑生产既爱又怕。为了减少蚕病发生率,最大限度地保护蚕农的利益,他远赴江苏、浙江、山东等蚕种产地,积极寻找优质种源,通过反复的试验调研,找准了适合岳西蚕桑生产的当家品种;同时,调整我县养蚕布局,将养蚕时间由原来的春、夏、早秋、中秋改为春、夏、秋三季,有效地避免了高温和病菌感染给蚕桑生产带来的风险。他主管蚕桑业务九年来,我县蚕桑生产稳步发展,没有发生重大蚕病事件。

大力推广温室自控仪、电动伐条机等新机具和小蚕共育、条桑育等新技术;引进“强桑1号”等桑树新品种,建设高标准桑园;强化收烘管理,规范鲜茧收烘市场,提高蚕茧质量;多方争取上级扶持地方茧丝绸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以工促农……陈宗庆为我县蚕桑事业所做的工作不胜枚举。在他的带领下,我县桑园面积从原来的4.5万亩发展到现在的6.5万亩,从全省第五位跃升为第一位,成为全省最大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年饲养量、蚕茧产量、鲜茧产值连续6年位居全省第一。岳西已成为全省蚕桑战线上的一面旗帜,省农委、商务厅等主管部门多次在岳西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学习推广岳西经验。陈宗庆个人也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县等各级科技成果奖、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共计59项。

用心干事 做群众贴心人

在日志中,陈宗庆写道:“蚕农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给衣食父母做蚕种要用心,心不可欺,把良心掏出来做蚕种。”在实际工作中上,陈宗庆也一直以这句话为标杆,践行着用良心做良种的理念,始终把蚕农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管蚕农有什么问题,只要一个电话,他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指导,协调解决问题。

储兵奇是毛尖山乡板舍村的养蚕大户,他回忆说,去年合作社社员陈万仁家饲养的8张蚕在大蚕期出现了疑难病情,他自己也无计可施。于是他就打电话找到了陈局长,陈局长连夜赶到了陈万仁家,通过查看发现是极少出现的细菌病,当时岳西没有治疗这种蚕病的药。他就立马托人在外县购买这种药品,并亲自送到陈万仁手中指导他使用,使陈万仁没有遭受经济损失。

每年夏秋蚕饲养期间,蚕病发生机率相对较高,经常有蚕农拿着几条病蚕、桑叶来蚕桑局咨询,陈宗庆总是耐心细致地为蚕农讲解,并把蚕农的姓名、所在乡镇、村组记下来,再热的天气,他也要到农户家中去实地查看。他说:“农技人员不能坐在办公室里,只有深入到农户家中,你心里才有底。”

正是这种一心为民的信念,支撑着陈宗庆一直坚守在蚕桑事业的第一线。每季订种之前,他都会第一时间深入各个丝绸企业和养蚕大户家中广泛征求意见,掌握第一手资料,确定订购品种。蚕种催青时,不管是否是节假日,他始终坚守岗位,与蚕桑局其他人员一起24小时值班蹲守,认真细致地记录每次数据的变化,发现问题立即解决,确保将最优良的蚕种发到群众手中。小蚕共育到养殖期间,他在农户家和桑园中来回奔波,随时为蚕农提供技术指导,保证蚕茧的质量和产量。蚕茧收购期间,他又深入每个茧站,了解蚕茧生产收购情况,全程关注蚕茧品质,为下批选订蚕种做准备。

陈宗庆的敬业、勤恳,把心掏出来做蚕种的精神,赢得了所有蚕农的心。在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很多蚕农自发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送他最后一程,许多庄稼汉子都流下了不舍的泪水,嘴里念叨最多的一句话都是“这么好的人,怎么这么早就走了!”

重情守义 做生活有心人

在同事和下属眼里,陈宗庆完全没有一点领导架子,待人热情真诚,总是能和大家打成一片。除了工作上,对职工的生活陈宗庆也是尽心尽力关照。不管是新老职工,他都把他们当成亲人一样。只要同事家里有困难,他都会毫不犹豫的伸援手,尽最大的努力帮忙化解。

“每一季蚕种催青都要24小时值班,而我们蚕桑局只有6名工作人员,其中就有4位女同志,且都是中年人,家事较多。每一季值班,陈局长都跟我们一样排班,到了中午,他总是让我们先回去,自己留下来。我们都知道陈局长身体不是很好,希望能让他多休息一下,他总是不肯,每次都说你们家里还有老人要照顾,还是你们先回去吧!”一名女同事哽咽着说。

在家里,陈宗庆也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不管工作再忙,他都会尽可能的帮忙分担家务,减轻妻子的负担。对女儿们的进步,他都会给予鼓励,同时也告诫她们“年轻人就应该多做点事、辛苦点,做个有用之才。”

“一根银丝万里长,吐丝结茧为人忙,四眠四醒不言苦,只为人间着新装。”这是一首记录在陈宗庆日志本上的蚕歌,却更像是一首为他而唱的赞歌。他就像一条老蚕,吐尽最后一根丝,为岳西的1.8万多名养蚕农户织就了富裕的新衣,而他对蚕农的深情厚谊也将永驻蚕农心间。 (储冬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