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有名的茶痴(有守有为清俭持躬)

阮元是清朝中期重臣,曾是帝师、经学家、训诂学家、金石学家,一生清廉,临死时经济拮据,竟然不能赎回一本他所钟爱的拓片 。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阮元中进士,历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官所至,政绩卓著,以提倡学术、振兴文教为己任。在杭州时,他创立诂经精舍;在广州创立学海堂。阮元经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晚年官拜体仁阁大学士,致仕后加官至太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阮元去世,年八十六。获赐谥号“文达”。清宣宗在祭文中称他“极三朝之宠遇,为一代之完人”。

史上有名的茶痴(有守有为清俭持躬)(1)

为弘扬阮元的清廉品质,2015年,扬州市政府修建阮元广场,同时建成“竹林茶隐”大型砖雕。这一砖雕长约8.8米、高1.05米,由40多块小砖雕组成“竹林茶隐”砖雕墙。该砖雕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阮元为官清廉、躲避别人给他送礼的故事。

史上有名的茶痴(有守有为清俭持躬)(2)

阮元尽管仕途得意,但他不居功自傲,一直清慎持躬,勤政爱民,有守有为,德高望重,一生没受到过“六科给事中”的弹劾,没有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的记录。

清朝人习惯于做寿,当遇到老人生日时,子孙不惜破财大肆庆祝,在上流社会尤其如此。对官僚而言,过生日更是聚敛财富和笼络人心的大好机会。

但每逢正月二十生日,阮元就停止一切公务,避客煮茶于竹林或出游于山寺,不受部下、门生一缣一烛之贺。年年如此,成为常例,一直到去世。因此阮元的一生将陆羽的“茶隐”用于避寿发挥到极致,不仅可见其清廉,更能见其心性与气节。

史上有名的茶痴(有守有为清俭持躬)(3)

茶隐由来

古代文人不仅利用茶来表现幽野的人生意趣,还进一步利用茶创造了一种“茶隐”的隐逸生活形态。“茶隐”即隐之于茶,用茶障世,谢绝俗礼,静心清俗。茶圣陆羽是茶隐的“始作俑者”,《新唐书》将陆羽归入隐逸传。袁宏道认为陆羽是以茶来“寄其磊傀隽逸之气”。

中国古代有所谓大隐、小隐、中隐等多种隐逸形态。人们耳熟能详之说是“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

阮元是能吏,积极入世,他建造海塘、兴修水利,剿灭海盗、安定地方,关心民疾、赈灾救民,严禁鸦片、抵制侵略,兴办教育、培养人才等。他还找到一种更通俗化、生活化的隐逸方式,那就是以茶为隐。阮元到山寺、竹林、学堂等幽静之地与家人或二三老友品茗谈心,既可以回避收受寿礼之嫌,又可以修德、养性,以更大的精力投入下一阶段的工作。

史上有名的茶痴(有守有为清俭持躬)(4)

阮元茶隐起源于乾隆帝的一次“茶宴”。

道光二十五年(1845),时年八十二岁的阮元对他的“茶隐”一生进行了总结:“乾隆癸丑,臣三十岁,正月茶宴,赐御题杜琼《溪山瑞雪》一轴。御笔题云:

雪景溪山写杜琼,玉为世界不孤名。

老翁驴背循溪路,输与凭窗望者情。

谨案,此等旧画,皆办《石渠宝笈》时挑落次等之件,御制诗已酉春题此轴,圣旨留待茶宴进分赏近臣,而臣适分得此轴。至臣四十岁时浙江巡抚任内,凡寿日皆茶隐于外。五十隐于漕舟,六十隐于兼粤抚之竹林,七十在黔溪雪舟中,终身避此哗嚣之境。及今八十二岁,茶隐于长芦庵,巧遇于溪山瑞雪之景,是六十年前圣人随手分赐之件,即定臣终身茶隐之局。”

史上有名的茶痴(有守有为清俭持躬)(5)

茶隐一生

嘉庆五年(1800)阮元首次任浙江巡抚,成为封疆大吏后,茶隐避寿更是他每年的不二选择,特别是逢十的大寿。嘉庆八年(1803),他过四十岁生日,避客于海塘工程的工地上,不受僚属的庆贺。他的幕僚及朋友在私下讨论说阮元的政迹与白居易类似,再加上生日又与白居易是同一天,阮元可能是白公的转世后身。他们商议在正月二十日那天仿照苏东坡生日故事,以为白居易诞辰纪念日为由头来祝贺,阮元就不能反对了。于是焦循撰写了《白香山生日序》,并广泛征诗。朱为弼撰《阮中丞师四十寿序》;陈寿祺写《积古斋周遽仲觯诗为仪征阮公寿》。

史上有名的茶痴(有守有为清俭持躬)(6)

嘉庆十七年(1812),阮元任漕运总督。嘉庆十八年(1813),阮元过五十岁生日,他在宝应催促漕运的船上过的。他的内弟衍圣公孔庆镕(字冶山)赠寿联:“鼎甲连科,皆属公门桃李下;淮扬列郡,更开军府梓桑间。”他的弟子兼亲家许宗彥赋诗四首贺寿。其中有“旧作福星吴越分,新持使节漕东南。介年才到期颐半,寿世先兼不朽三”“文望共推韩吏郭,生辰恰并白香山”等句。

嘉庆二十三年(1818),时任两广总督的阮元过五十五岁生日,他往山寺避寿,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了当地的才子谭莹。他在寺院看见谭莹题壁诗文,大为惊奇。他请教寺中和尚这诗文的作者是何许人,才知道是一位来自南海县的文童,当时正在县里应考。小小年纪,即有如此造诣,阮元顿起爱才之心,有意要栽培。

恰好过了几天,南海县令前来拜访阮元,阮元告诉他说:“在你县里有一位博学多才的童子,但我不能告诉你他的姓名,因为这样做有走后门的嫌疑。所以你还是自己去留意寻找吧。”南海县令回到县里以后,留意参加考试的书生们,立即发现了谭莹,由此他得到识拔。过些年,阮元开设学海堂于粤秀山,课士以经史诗赋,见谭莹所作《蒲涧修禊序》及《岭南荔枝》百首,尤为激赏。谭莹后被阮元举为学海堂学长,自此文誉日噪。凡海内名流游粤,无不慕交者。

史上有名的茶痴(有守有为清俭持躬)(7)

嘉庆二十四年(1819)正月二十日,阮元去桂林的隐山避客。他贯行六洞,竟日始返,作一日之隐,并撰《隐山铭》镌于北洞壁上。铭曰:

士高能隐,山静乃寿。浚之主名,辟此奇秀。一山尽空,六洞互透。不凿自通,虽探莫究。穴无雨来,岩如天覆。虚腹开潭,垂乳滴溜。寒彻镜奁,响传壶漏。引月入峡,吸云穿窦。磴曲风抟,清泉石漱。仰壁藤垂,摩崖苔绣。莲忆古香,桂凝秋瘦。招隐岩前,朝阳洞右。凉堂北开,高亭东构。独出春城,静观清昼。晓岚入怀,夕阳满袖。一日小隐,千年古岫。何人能复,西湖之旧。

史上有名的茶痴(有守有为清俭持躬)(8)

道光三年(1823),阮元过六十大寿。民间有“生日年年有,寿诞六十首”的俗谚,意思是说人只有到了60岁才有资格做大寿。为了庆祝阮元的这个大寿,他的儿子与门生决定送他一份特别的贺礼——为阮元编写《年谱》。

阮元长子阮常生编写了记载父亲行踪与业绩的二十四卷《年谱》。他的门生、大理少卿程同文等跟时任内阁中书的龚自珍商议,请他为《年谱》作序。龚自珍欣然应允,撰《阮尚书年谱第一序》为阮元祝寿。

生日当天,身为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的阮元,竟然跑出总督衙门,带着一家老小来到抚院东园湛清堂下空无人迹的竹园中避客煮茶,绘《竹林茶隐图》并题诗:

万竿修竹一茶炉,试写深林小隐图。

岂得常闲如圃光,偶然兼住亦庐吾。

传神入画青垂眠,揽镜开奁自满须。

二十余年持使节,谁知披卷是迂儒。

史上有名的茶痴(有守有为清俭持躬)(9)

次子阮福服侍在父亲身边时,经常为父亲汲泉煮茶。阮福听说广州城外番禺县境内有一个学士泉,被称为岭南第一泉,就前往汲水。

辨别学士泉有一种方法,滴入一滴墨汁,墨沉而不散。阮福亲自到学士泉,滴墨试验,果然与记载无异,于是汲取一担水,送到父亲府中。阮元喝着学士泉水煮的茶,兴致极高。事后,以《福儿汲得学士泉,煮茗作诗,因再题〈竹林茶隐图〉中》记述:

酒中有至乐,恨我绝不谙。

近岁作茶隐,聊以当沉酣。

禺山到咸海,已是珠江南。

怕汲斜水斜,戒酌贪泉贪。

忽闻学士泉,轻与云相涵。

滴墨辨真伪,符调得一担。

松柴与石铫,煮试来吾男。

茗投龙井叶,咀味清且甘。

诸孙与杯勺,可抵饴弄含。

七碗吃不得,赊饮可及三。

先生非醉吟,隐几何醰醰。

此时竹林下,蝶化罗浮蚕。

阮元与家人一起煮茶饮茶,直至天晚秉烛才返回家中,含饴弄孙共享天伦之乐。中午,道光帝御赐阮元的“福”“寿”字及鹿肉、山鸡等到了广州。晚上,阮元只邀请了几个亲近的幕僚、门生小聚,享受御赐的山珍野味。门生王衍梅在醉饱之余献诗四首,并撰《宫保阮云台六十寿序》;又代时任闽浙总督的赵慎畛赋阮元六十生日六十韵。另外幕僚朱为弼也为阮元制寿文。

史上有名的茶痴(有守有为清俭持躬)(10)

道光五年(1825)正月二十日,阮元去他创办的学海堂避寿,并作诗《正月二十日,学海堂茶隐》:

又向山堂自煮茶,木棉花下见桃花。

地偏心远聊为隐,海阔天空不受遮。

儒士有林真古茂,文人同苑最清华。

六班千片新芽绿,可是春前白傅家。

道光六年(1826),阮元又去学海堂避客。他与友人在此观看南宋画家李唐所画《伯夷叔齐》,画上有他当天的识语:“道光六年正月廿日,阮元观于学海堂”。

史上有名的茶痴(有守有为清俭持躬)(11)

道光七年(1827),阮元到昆明任云贵总督。生日当天,正好雪后放晴,阮元在昆明宜园煮茶于竹林,又一次在自己绘的《竹林茶隐图》题诗:

滇南才过立春节,已觉春光齐漏泄。

忽然一夜北风来,卷落漫天玉花雪。

我不见雪已八年,颇似故人成久别。

今日东园雪满林,翠柏青杉枝欲折。

况是梅花四十株,冷玉寒香同冱结。

年年茶隐竟成例,快雪时晴日光热。

竹林春气透浮筠,洗出檀栾绿尤洁。

玉川老婢来煮茶,梅瓣雪泉试同啜。

借闲一日得披图,静坐幽篁自怡悦。

阮福亲自为父亲烧松枝煮茶,然后奉父命用同韵赋诗,诗中描述了一家人雪中品茶的清雅韵事:

春雷早已催时节,(hong,第二声)岭云蒸复雨泄。

雨余天气转春寒,忽将夜雨飞成雪,

此景教人忆故乡,若忆岭南又殊别。

东园梅老花正繁,花放随枝势盘折。

雪花梅花成万枝,一片香光气团结。

竹林又遇煮茶时,拾取松枝灶初热。

一双白鹤不避烟,也识茶香最清洁。

我家茶隐自年年,两弟今年未随啜。

亲颜喜付与诸孙,黄果如饴共甘悦。

史上有名的茶痴(有守有为清俭持躬)(12)

阮元曾作《滇园煮茶》:

先生茶隐处,还有竹林中。

秋笋扰抽绿,凉花尚闹红。

名园三径胜,清味一瓯同。

短榻松烟外,无能学醉翁。

还作过《云南督署宜园十咏·竹林茶隐》:

山隐在粤西,竹隐在粤东。

今游滇水园,所隐将毋同。

闲步玲石径,静坐深篁中。

茶烟藏不得,轻飏林外风。

道光十年(1830),阮元过生日时与两位高寿老人一同饮茶,效法白居易晚年组建寿星社团,称为“香山七老”,阮元则“香山七老今得三”。三人年龄相加是二百五十岁。刘廷植一百零四岁。“谈笑游行啮甘脆。”王乐山七十九岁,阮元自己也六十七岁,三人在竹林中“举瓯啜茗作寿朋”。喝的是云南普洱茶,“儿辈烧松烹洱茶,竹亭炉烟风细细”。

史上有名的茶痴(有守有为清俭持躬)(13)

道光十二年(1832),阮元作《茶隐日作》:

杏花春雨梅花落,又见桃花接杏花。

处处东风无不到,年年物候未曾差。

病余须是闲看竹,饭后还宜淡煮茶。

屈指古稀甚相近,衰躯可得卧京华。

道光十三年(1833),阮元过七十大寿,他在生日当天出差在湖南的船上。门生朱为弼有寿序来贺。吴荣光也有祝寿诗四首。前两首说的是天子对阮元的恩遇;第三首说是的阮元的政事功业与学术功绩;最后一首说的是他与阮元的师生交谊。

道光十六年(1836),阮元生日那天到城南龙树寺茶隐,又一次在自己绘的《竹林茶隐图》题诗:

入都忆昔廿三岁,屈指于今五十年。

北阙恩光思不尽,南城景物看依然。

春初又作茶中隐,地僻休邀竹外贤。

只是披图还揽镜,老臞那似六旬前。

史上有名的茶痴(有守有为清俭持躬)(14)

道光十七年(1837),阮元生日当天独游万寿寺,并作诗:

似此招提境,何殊隐竹林。

重来清远地,陶写乐哀心。

计我分衰壮,一身成古今。

风前七松株,还作老龙吟。

道光十八年(1838),七十五岁的阮元以老病请准休致,在扬州怡志林泉。道光二十二年(1842),“无官一身轻”的阮元照例也不在扬州城里做寿。他到公道桥桑榆别业茶隐十数日,并用道光十六年(1836)在京师南城龙树寺茶隐诗卷中韵作诗。

史上有名的茶痴(有守有为清俭持躬)(15)

道光二十三年(1843),阮元过八十大寿,但他提前几天就到公道的别业中的爱吾草庐与从叔阮鸿作竹林茶隐,最后一次在自己绘的《竹林茶隐图》题诗,用的是道光三年(1823)题诗的原韵。在这一天他看到梅花盛开,还画梅花图一幅。署款:“癸卯正月二十日,茶隐竞日,在道桥别业爱吾草庐,时梅花开,池水冰泮,与敬斋、慎斋两弟俱,节性老人阮元写。

道光二十五年(1845),阮元本来想往北湖别业去茶隐,因北渚二叔阮鸿去年去世,怕睹物思人,不怡于情,因而出徐林门(今徐凝门)乘船到礼祀洲长庐庵茶隐。

由于长期廉洁从政,阮元晚年经济已经周转不灵了。作为“金石大家”的阮元曾对自己所藏的《四明本华山碑》《泰山刻石》视若性命。道光二十四年(1844),由于经济拮据,阮元不得不令他的次子阮福将《四明本华山碑》《泰山刻石》抵押给他的弟子何绍基。

史上有名的茶痴(有守有为清俭持躬)(16)

道光二十九年(1849),阮元在去世前,他念念不忘他的宝贝,想观赏《四明本华山碑》,就命阮福将其赎回。可惜碑帖未归扬州,阮元已带着遗憾于十月十三日去世。

本文来源:文章源自《扬州日报》,茶韵君编辑整理,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