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走霉运前的三大征兆(集中在45岁到50岁这几年)

#创作挑战赛#

一个人走霉运前的三大征兆(集中在45岁到50岁这几年)(1)

01

曾仕强教授提出过一个观点,一个人可不可以发迹,要看你能不能把握那几年的机会。同样的道理,一个人会不会苦尽甘来,也需要看那几年的表现。

这所谓的“那几年”,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不一样的。

有些人发迹的时间,在三十岁以后;有些人大器晚成,要在四五十岁的时候才能有所成就;有些人比较倒霉,坏运气集中在中年期的那几年。

所谓“福祸无门,全凭己修”就是这个道理。福气和祸患,那是不固定的。你承受不了,霉运就会一茬接一茬地来到你的身边,而你承受得了,基本上就能苦尽甘来了。

当然,这世间既有说不准的霉运,自然就有普通人必然要经历的苦难。就拿中年期来说,有很多人都在某些关卡止步了,中道而别了,这是一种悲哀。

比如说49岁,这个关卡每个人都怕。为什么呢?因为奔五的门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有些人福气差了一点,熬不住,扛不了生活的痛苦,自然就走了。

所以说,一个人的霉运,通常集中在45岁到50岁这几年,日子不怎么好过。

一个人走霉运前的三大征兆(集中在45岁到50岁这几年)(2)

02

从45岁开始,人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人体的机能,并不会永葆年轻。这就注定了,人体会在你45岁的时候,就出现诸多问题,精力逐渐开始衰退。

45岁之前,你还感觉到自己做事有劲,头脑比较灵活,基本跟得上年轻人的步伐。可到了45岁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力不从心了,很多事儿都跟不上节奏了。

单位组织一些球赛,你不敢去参加了,怕遇到什么意外;同事开饭局了,你也推辞了,总觉得要开始养生了;哪怕是熬夜,你也怕了,总让自己早睡早起。

这种“突然间”的转变,看似正常,实际上是不正常的。如果只是健康的问题,那我们保持良好的习惯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对任何事儿都忧心忡忡呢?

关键在于,人生走下坡路了,有很多“霉运”,都会不期而至。

有一位名人说过,你走上坡路的时候,不会发现生活有多艰难,只会觉得自己了不起,能力真不错。到你走下坡路的时候,你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是如此渺小且脆弱的。

生活一个意外过来,我们扛不住,就躺床上了。工作上的压力大一点,我们也就神经衰弱了,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痛,日子越过越艰难。

一个人走霉运前的三大征兆(集中在45岁到50岁这几年)(3)

03

在45岁到50岁这几年,你会遇到这些矛盾。

首先,身体越来越差,但生活不给你任何喘息的机会。

年轻的时候,由于我们有精力,有时间,所以我们有喘息的机会,也能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就算拼个三天三夜,也毫无问题。

这年轻的时光过去了,中年的危机到来了,我们原以为已经“上岸”了,谁知道我们还只是大海中的一叶小舟,依旧要迎来海浪的侵蚀和拍打。

一个人,在很有精力的时候,却有休息的时间。而在没有精力的时候,却没有休息的时间。这,就是生活给你的考验。

其次,内外的矛盾逐渐爆发,自己身处于进退维艰的境地当中。

对外,事业到了瓶颈期,有些人到了中年还失业了。 对内,家庭的矛盾增多,日常的花销加大,哪怕是夫妻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

你特别希望有人来体谅自己的不易,谁知道迎来的,只不过是别人的忽视,以及亲人的不谅解罢了。你不好说什么,只能默默地接受。

人,终究有忍不住的那一天。这一下子,原本平静的生活,就变得争吵连天,躁动不已。

一个人走霉运前的三大征兆(集中在45岁到50岁这几年)(4)

04

对于中年期的霉运,我们该如何是好呢?最好做到这三点。

第一,把握关键——以保重身体为主。

如今环境不太好,赚钱很难,那我劝你第一时间要保重身体。因为你的身体健康,比所谓的工作更重要。

有很多人,就是因为不懂得保重身体,最后花光了家里的钱,直接一夜回到解放前,特别悲哀。在这个年代,不去医院,就已经是最大的成功了。

第二,要有远见——蜷缩过冬。

人到中年,还随便乱折腾,就等于自惹其祸。试想,寒冬已然降临,我们不保存热量,还让热量迅速流失,不就是一种缺少远见的做法吗?

做人最大的远见就是,与时俱进,不要让自己成为“逆流者”。那些逆道而行的人,除了身边的霉运增多了,其它的什么都得不到。

一个人走霉运前的三大征兆(集中在45岁到50岁这几年)(5)

第三,要细水长流——学习充电。

很多人都认为,只有学生才要读书学习。其实,在今时今日,所有人都需要终身学习。尤其是中年人,不读书不看报,基本就跟不上时代了。

学习和充电,并非是要你赚大钱,而是涵养自己的精神,丰富自己的头脑,不至于自己糊里糊涂,过不好这一生。

文/舒山有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