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承认错误后果(孩子不是挡箭牌)

近日,一条微博获得了网友们的热议。这条微博记录的是一次让人愤怒的观影经历,并配上了监控视频和相关照片。

梳理文字与视频中的信息,可以了解到,该博主近日前往电影院观影时,坐在后面的男孩多次脚踢她的椅背;在博主最后一次进行制止时,男孩的父亲突然猛踹她的椅背,使椅背撞击到了博主的头。两方后续的争执也因此产生。

孩子承认错误后果(孩子不是挡箭牌)(1)

图为当事人微博截图。截至26日下午,该微博获得了百万点赞。

8月26日,警方发布通报,对视频中肇事男子甘某某的违法行为作出了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

孩子承认错误后果(孩子不是挡箭牌)(2)

警方通报截图

视频、文字加上警方的回应,整件事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出来,这又是一起“孩子惹事家长闹事”的事件。这起事件中,虽然惹事的孩子是“导火索”,但真正将事态扩大化和严重化的,是孩子的父亲。为什么这起事件能引发大量关注?从网民的评论和转发中能够看出,因为孩子太熊,家长太恶劣。

在今年8月的新闻中,“熊孩子”“熊家长”屡次上榜。甚至在8月14日、15日两天,国内便出现了3起因高铁“熊孩子”吵闹,引发大人之间冲突的案例。

8月14日,广西开往北京的一列高铁上,一小孩因吵闹声音大,被乘客劝说制止。随后,乘客遭到小孩母亲回怼:“我的孩子我管不好,我控制不了他。”“这辈子你别生孩子。”孩子奶奶也附和:“嫌吵你们坐高级的去。”

孩子承认错误后果(孩子不是挡箭牌)(3)

同日另外一列高铁上,一男孩多次用脚踹前排座椅,并大声背诵乘法口诀,前排乘客和乘务员多次制止都没有效果。而这名男孩的家长不仅对孩子的不文明行为无动于衷,还夸他口诀背得好。

孩子承认错误后果(孩子不是挡箭牌)(4)

8月15日,一男孩在高铁上反复拍打前桌板,其家长在一旁观看但未加有效制止,引发了其他乘客不满。

孩子承认错误后果(孩子不是挡箭牌)(5)

对于接二连三出现的此类问题,有网友戏言:“现在出门在外,最怕遇到谁?‘熊孩子’和‘熊家长’。”

这背后的原因不仅在于这些孩子的行为扰乱了公共秩序,侵扰了他人权益,更在于孩子后面往往站着放任孩子不当作为的家长。

这类家长将自己和孩子的权利无限放大,挤压和侵占了他人权益和公共利益。而在被要求为自己孩子的行为负责时,这类家长又将自己的责任无限缩小,将问题全部归因于他人身上,一味要求他人放弃自己的应有权利。

孩子的确还小,不明白何为法律、何为秩序,何为责任、何为权利,但家长作为成年人,却不能不明白这些。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对未成年人承担监护职责。

这意味着,对未成年人不看不管,涉嫌违法!

今年年初开始施行的家庭教育促进法进一步明确指出,家庭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要合理运用“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

而这些事件中的家长们,他们的所作所为会给孩子传递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准则?又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孩子就是孩子,不是“免责声明”,也不是“挡箭牌”,家长不能以“带着孩子”为由,就自动免除自己和孩子的一切责任,甚至无视规则,凌驾于法律之上。

应谨记:

不看不管,养而不教,要承担法律责任;“孩子惹事家长闹事”,违反法律,侵犯他人权益,同样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紫薇 马树娟

来源: 法治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