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精辟的关于君子的句子 思考周全成熟自己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杀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新说:

子张问道:“社会动荡,令尹子文多次做令尹这样的官,都没有表现出得意高兴的样子;也多次被罢免,也没有表现出怨恨的样子。每次被罢免后,还总是认真地按要求把自己任期内的政务状态告诉接替的人。这个人怎么样呢?”夫子赞叹道:“忠臣呀,尽忠尽职了。”子张继续问道:“够得上仁吗?”夫子说道:“不知道。仅从这个现象怎么就算得上仁呢?”

子文于工作恪尽职守,不管是被任用还是被罢免,都不闹情绪,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夫子都很赞叹他尽忠尽职。但是,算不算是仁呢?夫子说不知道,做到仁是很难的,仅凭一个现象不能证明这个人是仁,也不能凭到目前为止或者看到的现象做得不错就是仁,还要看未来与其他方面是不是一以贯之。

子张又问道:“崔杼杀了齐君,忠于齐国的大夫陈文子不愿见到臣杀君的惨相,将自己的四十匹马捐出,离开了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看到这个国家也像齐国一样,便说道‘这里的执政者与崔子差不多。’于是离开了。又到另一个国家,也是差不多就又说道:‘这里的执政者与崔子差不多。’于是又离开了。这样的人如何?”夫子说:“算得上清白了。”接着问道:“够得上仁吗?”夫子说道:“不知道,这怎么算得上仁呢?”

混乱的年代,君杀臣,臣杀君的现象常有,陈文子觉得当时的齐国太糟糕了,大臣居然杀了国君,臣子残暴,于是宁可丢弃了四十匹马,抛弃家财,也要离开齐国,不与邪恶为伍。夫子称其为清白,但是,与仁还差得很远。那时的时代,一个国家出现这种现象,其他国家也差不多,这个陈文子却为了逃避邪恶居然跑到其他国家去,没想到现实都是一样的,天下乌鸦一般黑,自己面对的东西是逃不掉的。不敢面对现实,不在逆境中努力奋进,怎么算是仁呢?

季文子每件事情都考虑多次后再行动,夫子听到了,就说道:“一般情况下,两次考虑的内容一样就行了。”

季文子为人处事过于小心谨慎,凡事都要再三考虑还犹豫不决,夫子说考虑两次就行了。意思是只要考虑全面了,两次考虑的内容没有变化,就不用再考虑了,就可以行动了。若是后一次考虑的内容与前一次有所不同,则还需要继续再考虑。当然具体要视什么事情而定,比如作者冯骥才,每一部小说都是修改七遍才定稿。

做为君子,既要有勇有智慧谋略,又必须要全面考虑成熟了才行。子文几起几落,虽然尽忠尽职,但是缺少智慧,陈文子不肯面对现实,几经逃避,仍然逃避不了,缺少大勇与大智,季文子过于小心谨慎,与才识智慧有关。如果智慧不够,要想全面考虑问题是很困难的。

论语中精辟的关于君子的句子 思考周全成熟自己(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