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季节养生适合吃什么(最是一年春好处)

2月18日,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了。《礼记·月令》中说:“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雨水是一个春暖花开的节气,也是今年新春佳节之后的第一个节气。感受着还没有散去的年味,欣赏着渐渐复苏的红花绿草,不知大家的心情有没有和天气一样变好呢?阿健提醒大家,养好身体,才是好心情的基础,雨水节气该如何养生呢?就和阿健来一起聊聊吧!

雨水季节养生适合吃什么(最是一年春好处)(1)

“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月令》中说:“正月宜食粥。”提到雨水时节的代表性饮食,莫过于粥了。别小看了粥这种极常见的食物,它的成分以稻米为主,经过熬煮后,稻米变得软糯香甜,既有上佳的口感,又容易吸收,中医上认为它有滋养脾胃之功。事实上,早在两千多年前,西汉的名医“仓公”淳于意就提出了粥的药用功能。宋代诗人陆游更是热情地歌颂了粥的养生效果:“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雨水时节,湿气上升,脾胃容易失调,生冷、刺激的食物不宜多吃。而温润暖和的粥,恰好是此时养生的首选。

雨水喝粥虽好,但是也有讲究。稻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经水一煮,淀粉都散入水中,很容易被胃肠吸收。而淀粉的本质是糖,单纯地大量喝稻米粥,不但营养单一,而且容易引发高血糖等症状。因此,可以在稻米中加入一些其它原料,既丰富了粥的味道,又大大提升了营养。其中,薏苡仁党参粥能祛湿健脾、补气养血,胡萝卜南瓜粥能补水去燥、滋养皮肤,山药红枣粥能镇静安神、润肺益气,都是食材常见、制作方便的粥品,大家不妨尝试一番吧!

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雨水时节,人体肝气旺盛,但相应地脾气会受到一些影响。这是因为,肝属木,脾属土,五行中木克土,肝旺则脾弱。而随着降水的增多,人们体内湿气加重,也容易导致伤脾。雨水养脾,可以说刻不容缓。中医将五行、五脏、五味一一对应,木对应酸,土对应甜。因此,雨水节气的饮食应该做到少酸多甜。除了前面说到的红枣、南瓜等可以加入粥中的甜味食材外,一些应季的水果,如草莓、枇杷、芒果、火龙果等,也都很适合食用。此外,白菊花、决明子、西洋参等,也都有调理脾气的功效。

顾名思义,雨水时节雨水多,潮湿也是威胁健康的重要因素。当天气晴朗时,大家可以经常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流动进室内。这样,既能增加室内含氧量,改善身体状态,又能去除湿气、浊气。而下雨时,则要及时关闭门窗,减少空气湿度,预防温度下降过快、人体感到不适。

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倒春寒”,可以说是雨水时节最值得警惕的气候现象了。很多时候,寒气看似已经远远离开,却又会突然杀个回马枪,把已经减了衣服的人们搞得措手不及。剧烈的冷热交替,容易引发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传染病也在此时多发。因此,大家一定要关注天气预报,慢慢减衣服,同时也劝劝身边的家人,“春捂秋冻”,能多穿一点,就多穿一点。

当然,除了调整生活习惯,提升免疫力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环节。除了保持运动量,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外,还可以选择一些以茯苓、香菇、银耳、金针菇、大枣等食材为原料的保健食品,从而收获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这些原料普遍有健脾安神、增强免疫力等药用价值;同时,针对不喜欢吃蔬菜、水果的儿童,家长选择适合小朋友的保健口服液,帮助孩子方便可口地补充营养,可以说是雨水时节辅助养生的良好选择。

来源: 扬子名医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