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断裂是很严重吗(什么是跟腱断裂)

上周,2019年NBA总决赛结束,勇士队败北,猛龙队摘得桂冠。

勇士队球星杜兰特没有参加这最后一场的比赛,因为他在第五场比赛中发生了可怕的跟腱断裂。

细数体育界那些运动明星,有很多都饱经跟腱断裂之殇:科比伤过,比卢普斯伤过,布兰德伤过,威尔金斯伤过,刘翔伤过......他们或因此无缘奥运会,或因此状态不复从前或因此提前结束运动生涯。

跟腱断裂是很严重吗(什么是跟腱断裂)(1)

跟腱是人体最粗大最强壮的肌腱,是小腿肌肉力量传导至足部的最主要的解剖结构。

人能够直立、站稳,能跑、能跳,靠的都是它。

跟腱为什么会断

跟腱是由结缔组织组成的,质地非常坚硬。

只要人有抬起脚后跟的动作,跟腱就必须以收缩状态来参与,没有跟腱的参与,大幅度屈伸踝关节的动作就无法完成。

跟腱断裂是很严重吗(什么是跟腱断裂)(2)

我国古代刑罚中的“挑断脚筋”就是指切断囚犯的双侧跟腱,使其失去行走功能。

跟腱断裂是一个较为常见的运动损伤,常发于30-50岁喜欢参与体育运动的男性。

超强的运动负荷,超长的运动时间,不正确的运动方式,都有可能带来跟腱损伤——跟腱纤维的微小断裂,严重的还会产生一些炎症介质。

这些慢性无菌性炎症可能会累及跟腱及其周围组织,并最终发展为跟腱炎,导致跟腱柔韧性下降、脆性增加。

而当这些损伤积累到超过跟腱承受的限度后,跟腱就会发生断裂。

所以,职业运动员发生跟腱断裂较为常见,因为他们的跟腱损伤积累速度远超普通人。

跟腱断裂是很严重吗(什么是跟腱断裂)(3)

体重较重的人跟腱断裂的概率也比体重轻的人多,因为他们的跟腱要承受的牵拉负荷要比常人多。

如何判断跟腱是否断裂

有三种方法可供参考:

一、听声。运动时,跑着跑着,听到脚后跟嘎嘣一声响。

二、感觉被踢。脚后跟感觉像被踢了一下。

三、没劲儿。跟腱断裂最常见的表现,是断裂后出现的脚无力,无法蹬地、跃动,患足的脚后跟提不起来,前脚掌没法着地站立。

尤其是第三种表现,是比较简单且精准的自我判断方法。

最有效便捷的检查方法是B超检查,可明确跟腱是否断裂,断裂的位置。

跟腱断裂是很严重吗(什么是跟腱断裂)(4)

跟腱断裂如何治疗

维迦查阅文献后发现,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能证明手术治疗或者非手术治疗是更好的治疗手段。

但是普遍认为,对于年轻的,活跃的,或者高水平运动员建议以手术治疗为主;而对于年龄在50-60以上,生活方式较为轻松缓慢的,推荐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优点在于减少了再次断裂的可能性,缺点是有伤口闭合,感染,神经损伤的风险。

非手术治疗的优点在于无伤口闭合和感染风险,但是固定时间更长,存在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在日常运动中,若身边的小伙伴出现了跟腱断裂,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处理:

紧急处理

  • 制动:一旦怀疑有跟腱断裂,要立即停止运动,禁止走路,避免伤害的进一步加重。
  • 固定:可以用棍棒绑在脚背,将脚固定在跖屈位,这样跟腱所受应力最小,避免进一步损伤。
  • 冷敷:用冰袋冷敷患处,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与组织液的渗出,可以明显地减轻疼痛与肿胀。
如何预防跟腱断裂

针对任何疾病都是防大于治,在日常运动时,注意以下三点能有效预防跟腱损伤:

1、如果体重较重,建议避免激烈运动。多做些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特别推荐游泳;

2、在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运动中需要注意加强保护,如踝关节处用护套;

3、运动时正确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勿用蛮力;激烈的有竞争性的运动需量力而行,不要勉强。

尽管跟腱断裂很难预防,但是运动前的热身运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意外的概率。

以下是小腿及踝关节的一些热身动作,可供大家参考。

小腿及踝关节的一些热身动作

1)小腿肚跟腱与拉伸

双手放在前腿的膝盖上,后腿向后伸直,脚跟始终着地。双腿左右交替进行。

跟腱断裂是很严重吗(什么是跟腱断裂)(5)

2)小腿肚与膝盖内侧拉伸

坐姿,单腿膝盖向内侧弯曲,另一只腿向外伸直,用手触碰脚尖。另一只手按压在弯曲的膝盖上以避免膝盖抬起。左右侧交替进行。

跟腱断裂是很严重吗(什么是跟腱断裂)(6)

3)小腿与大腿拉伸

脸朝下趴在地上,单腿弯曲,同时用同一侧的手抓紧脚尖向臀部靠近。左右脚交替进行。

跟腱断裂是很严重吗(什么是跟腱断裂)(7)

4)脚踝拉伸

坐姿,单腿伸直,另一只腿弯曲,将脚置于伸直的腿上面。接着用手以上下左右方向轻轻转动脚踝。另一只手扶住小腿以帮助保持稳定。

跟腱断裂是很严重吗(什么是跟腱断裂)(8)

5)脚踝拉伸

双脚并拢下蹲,双手向前伸直保持平衡。脚后跟保持贴地,下蹲后可以试着前后微微摇晃身体。

跟腱断裂是很严重吗(什么是跟腱断裂)(9)

由于近些年来的运动热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锻炼的人越来越多,维迦建议大家运动要适度、适量,提高运动损伤意识,科学合理锻炼,并做好日常防范,学会保护好自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