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流程八个阶段(项目范围管理)

项目范围管理包括确保项目做且只做所需的全部工作,以成功完成项目的各个过程。管理项目范围主要在于定义和控制哪些工作应该包括在项目内,哪些不应该包括在项目内。

项目范围管理过程包括:

  • 规划范围管理 — 为记录如何定义、确认和控制项目范围及产品范围,而创建范围管理计划的过程。
  • 收集需求 — 为实现项目目标而确定、记录并管理相关方的需要和需求的过程。
  • 定义范围 — 制定项目和产品详细描述的过程。
  • 创建 WBS — 将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工作分解为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组件的过程。
  • 确认范围 — 正式验收已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的过程。
  • 控制范围 — 监督项目和产品的范围状态,管理范围基准变更的过程。

工程建设流程八个阶段(项目范围管理)(1)

项目范围管理

范围的含义:

  • 产品范围:某项产品、服务或成果所具有的特征和功能。
  • 项目范围:为交付具有规定特性与功能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必须完成的工作。项目范围有时也包括产品范围。

在项目范围管理过程中,收集、记录和管理相关方需求。项目范围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新兴实践包括(但不限于)注重与商业分析专业人士的合作,以便:

  • 确定问题并识别商业需要;
  • 识别并推荐能够满足这些需要的可行解决方案;
  • 收集、记录并管理相关方需求,以满足商业和项目目标;
  • 推动项目集或项目的产品、服务或最终成果的成功应用 。

需求管理过程结束于需求关闭,即把产品、服务或成果移交给接收方,以便长期测量、监控、实现和维持效益。

裁剪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因为每个项目都是独特的,所以项目经理需要裁剪项目范围管理过程。裁剪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 知识和需求管理。组织是否拥有正式或非正式的知识和需求管理体系?为了在未来项目中重复使用需求,项目经理应建立哪些指南?
  • 确认和控制。组织是否拥有正式或非正式的与确认和控制相关的政策、程序和指南?
  • 开发方法。组织是否采用敏捷方法管理项目?开发方法属于迭代型还是增量型?是否采用预测型方法?混合型方法是否有效?
  • 需求的稳定性。项目中是否存在需求不稳定的领域?是否有必要采用精益、敏捷或其他适应型技术来处理不稳定的需求,直至需求稳定且定义明确?
  • 治理。组织是否拥有正式或非正式的审计和治理政策、程序和指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