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县在湖北省的哪个区(湖北省的兴国县缘何改称阳新县)

阳新县在湖北省的哪个区(湖北省的兴国县缘何改称阳新县)(1)

意思偶然机遇路过阳新县兴国高中,后来听别人说起,以前阳新县叫兴国县,因为说到兴国县,大家都肯定知道是江西省的兴国县,是江西省的将军县。探寻资料才知道。

1914年湖北省兴国县因与江西省兴国县同名而更名阳新县。因湖北省兴国县古称阳新县。始于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吴孙权置。阳新古称阳辛。治今阳新县龙港镇阳辛村。阳辛地处县西南隅。沿雉(zhi)水(今富水)往东不远有深潭曰辛潭,邑因近潭,又居雉水(今富水)之北,水北为阳,故名阳辛。因古“辛”与“新”通假互用,又含置新县之意,故称“阳新”,意即雉水(今富水)以北置新县于县治阳辛之故。另一说以治所附近阳辛山命名。

阳新县在湖北省的哪个区(湖北省的兴国县缘何改称阳新县)(2)

史载北宋太宗赵匡义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以年号“太平兴国”分置太平州(治今安徽当涂)和永兴军(升鄂州永兴县置)。次年(978年)改永兴军名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这是“兴国”一名的起始。据宋代祝穆撰《方舆胜览》记载:太平州:“太平兴国二年,与兴国军并建,分纪年以名之。”而江西兴国县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置。据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载:“太平兴国年中析赣县七乡于江镇置兴国县,以年号为名”。

湖北阳新始设县为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分南郡鄂县(今鄂州市)置,称下雉(zhi)县(鄂县分置为鄂、下雉、沙羡三县,属江夏郡)。以治所下雉潭(今县城东南20余千米处)命名。据《兴国州志》记载,下雉旧城在兴国州东南四十里昌平乡下羊下雉潭,即今阳新枫林镇南城村下羊湖畔(一说今阳新富池镇富池口社区)。传县域昔多雉(野鸡。一说凤凰),称阳辛雉。此雉美丽硕大,鸣叫嘹亮高昂。其“雉”字又与刘邦夫人吕雉号相同,即以雉命名新县为下雉县。一说处秦置雉县(今河南南召云阳镇)之南,故名下雉。东汉末王莽将下雉县改为闰光县,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复为下雉县。

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吴孙权析下雉县为下雉、阳新两个县,封大将甘宁为西陵太守并镇守。阳新县驻阳辛(今富水水库,处燕厦河与富水交汇口,已没入库底。辛与“新”、“兴”字古通假互用)。不久又将阳新一分为二,增设奉新县。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奉新县改为高陵县。东晋义熙八年(412年),下雉县并入阳新县。南朝梁(526年),分阳新县置安昌县。陈分阳新县置永兴县,治所设高陵故城(高陵寨子胥城)。隋开皇九年(589年),将阳新、安昌、奉新三县合并置富川县,县治在阳辛(今龙港镇阳辛村)。开皇十八年(598年)富川县改名永兴县,县治迁入高陵故城。唐大历十三年(778年)又迁长庆片区仁义乡。唐贞元元年(785年),再迁长乐片区宣化乡深湖口门枋寨(今兴国镇寨桥口西侧)。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以永兴县置永兴军,次年设木栅为城。南宋改称兴国军;原为兴国路;明初为兴国府;洪武九年(1376年)降府为州,清因之。1912年民国政府改兴国州为兴国县。1914年,因与江西兴国县同名复名阳新县,沿用至今。

虽阳辛古镇没入富水水库,但依水库而重建的阳辛村却有钟山墨池、凤栖洞可观。

钟山墨池位于富水钟山界首,钟山主峰海拔500多米,古木参天,翠竹婆娑。相传东汉书法家、三国魏大臣钟繇出仕前游历此山后决定在此攻读。钟繇死后,他曾经洗笔的墨绿水池,被取名为“墨池”。

 凤栖洞位于富水水库大坝北端的小宝陀山西南麓,因崖顶有一石酷似栖息之凤而得名。凤栖洞已探明部分长约200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空间约1.6万立方米。洞中钟乳石维妙维肖,还有历代名人碑刻30余处。在洞口左侧,还有一座“凤栖寺”,虽然规模不大,但精巧别致,环境清幽。

下次一定要去探寻富水水库淹没的,千年古镇:阳辛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