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革命者的评论(革命者是如何做到的)

关于革命者的评论(革命者是如何做到的)(1)

采写 | 阿K

视频 | 喵老师

编辑 | kino

“如果我死了,能够唤醒那些麻木的人,我可以去死。”

1927年4月28日,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第一个登上绞刑台,神色从容,慷慨就义。

关于革命者的评论(革命者是如何做到的)(2)

时隔94年,透过电影《革命者》的画面,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的壮阔人生首度在大银幕重演。

影片凭借别出心裁的叙事结构,洋溢着革命浪漫主义的诗意书写,以及充满烟火气的人物塑造,收获了观众的如潮好评,在淘票票、猫眼电影、豆瓣电影的评分分别高达9.5、9.4和7.5分

关于革命者的评论(革命者是如何做到的)(3)

在《革命者》上映前夕,1905电影网也专程采访了导演徐展雄,听他揭秘,如何把李大钊的故事拍得热血又浪漫。

1 故事

关键节点与烟火气

“接到这个项目,我曾扪心自问,对于李大钊先生,我到底了解什么?”带着敬畏,徐展雄与团队决定,第一件事就是扎进史料之中,回到历史的“当下”。

“大量关于李大钊的资料都是后世对他的回忆,但对创作者来说,更加宝贵的是看看当时在场的人,如毛泽东、陈独秀、鲁迅、梁漱溟,以及他的朋友,甚至是敌人是怎么评价他的。我们也正是从那些资料里获取了对李大钊先生的真正理解。”

关于革命者的评论(革命者是如何做到的)(4)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有太多故事让徐展雄触动不已:李大钊生前是著名教授,月薪曾接近三百块大洋,但依然每天只吃馒头咸菜,儿子几年没有换过新棉衣。

原来他把工资几乎都用在了资助学生,印刷先进刊物和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经费上,北大校长蔡元培甚至要专门嘱咐财务把工资的一部分先交给李大钊的妻子赵纫兰,才能保证家用。“他就是这样一个高尚无私的人。”

李大钊英勇就义后,妻子赵纫兰却连买棺材的钱都拿不出。她花了六年的时间才筹足了一口棺材的钱,将丈夫葬在了万安公墓,期间身患重疾,于李大钊落葬三个月后去世。这段感人故事也成了影片开头的灵感来源。

关于革命者的评论(革命者是如何做到的)(5)

如何让“李大钊”走下课本和史书,脱胎成有血有肉的人物,不仅需要立体多面的性格,还需要鲜活生动的细节,比如,李大钊会靠在妻子肩头哭泣;和陈独秀私下会吵架,在街头吃包子;和毛泽东深夜搓火锅;兴起时会弹钢琴,唱乐亭大鼓等等。

“这些带有烟火气的细节,恰恰是《革命者》里最珍贵的东西,因为它把李大钊还原成了一个真正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个飘在天上的触不可及的形象。”徐展雄说。

关于革命者的评论(革命者是如何做到的)(6)

如果说有血有肉的人物是核心支点,还少不了重大历史事件作为支撑。《革命者》就选取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第一次国共合作”、“三·一八惨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等重要历史节点,结合相关人物,浓缩展现出李大钊波澜壮阔的一生。

我们聚焦李大钊1916年回国到1927年英勇就义这一段的历史,也是李大钊人生最华彩的篇章。我们也拍了少年李大钊,以及与赵纫兰相识相爱的片段,但最后还是想紧紧围绕这关键性的十年展开。”

关于革命者的评论(革命者是如何做到的)(7)

有关人物视角的选择,既有如毛泽东、陈独秀、张学良、蒋介石这样的著名历史人物,也有如庆子、徐三这样的普通小人物,共同构建了当时中国革命各阶层的鲜活图景。

“在李大钊的一生中,他遇到、影响过很多这样的贫苦老百姓,徐三和庆子就是我们提炼出来的典型形象。”徐展雄解读道,

关于革命者的评论(革命者是如何做到的)(8)

李九霄 饰 庆子

准备影片结尾李大钊就义的重场戏前,团队找到了当时一位荷兰记者拍摄的李大钊生前最后一张照片,发现在绞刑前,他是被剃了光头的。于是,《革命者》不仅还原了这一形象,还就势设计了那段谈笑风生、慷慨赴死的剃头戏。

关于革命者的评论(革命者是如何做到的)(9)

历史图片

李大钊就义的绞刑架曾是中国革命博物馆0001号文物。《革命者》剧组也复刻了这一道具,演员张颂文还尽可能体验了李大钊当时被绳子勒住咽喉,施刑四十分钟的极限感受。

关于革命者的评论(革命者是如何做到的)(10)

最后,徐展雄选择用艺术化的手法诗意重现这一历史时刻,李大钊的自我牺牲唤起了亿万民众的精神觉醒,真正印证了那句话:“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2 演员

形似与神似缺一不可

“演员的选择要形神兼备。”谈到《革命者》的选角,徐展雄这样说。团队首先找到了几位历史人物当年的照片与演员进行比对,又找来候选人进行试妆,通过层层筛选才确定了成片中的几位演员。

在徐展雄心中,实力派演员张颂文一直是诠释李大钊的不二人选,尤其当他戴上假发套,贴好胡子站在他面前时,就宛如李大钊走下了书本,“简直太像了!”

关于革命者的评论(革命者是如何做到的)(11)

不仅兼具形似和神似,张颂文还深入揣摩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他曾在采访中说:“我觉得不可以用表演技术去塑造李大钊,而是临时把躯体借给了这个角色,我只试图理解、走近他,可能只触碰到了一点点。”

对于这种“戏痴”的状态,徐展雄也深有体会。他透露,张颂文在片场已经完全与李大钊“融为一体”,经常会有灵光乍现的即兴段落,“他会问:导演,你说李大钊会说俄文吗?会说英文吗?然后你就看到了片中他说俄语和英文的即兴段落,那句“Welcome to China !”(中国欢迎你)是神来之笔,充满了反讽的意味。”

关于革命者的评论(革命者是如何做到的)(12)

还有那段李大钊在被拷问时突然爆发的戏码也让徐展雄记忆犹新,他还在现场惟妙惟肖地模仿了起来,“当时他已经被拷问了二十多天,都是无动于衷的,直到狱警刺激他,你知道罗亦农去哪儿了?萧楚女去哪儿了吗?颂文老师突然像个狂人一样,开始哈哈大笑,然后边笑边哭,这种瞬间的爆发是非常令人震撼的。

关于革命者的评论(革命者是如何做到的)(13)

确定由张颂文出演李大钊后,选择秦昊演绎陈独秀就显得“水到渠成”。

“秦昊太合适了,他与张颂文合作了《隐秘的角落》等多部作品,那种默契和反差感都恰到好处。”

关于革命者的评论(革命者是如何做到的)(14)

除了实力派戏骨,《革命者》对李易峰、彭昱畅、韩庚等青年演员的选择也让人眼前一亮。

徐展雄直言,李易峰是“巨大的惊喜”,“他扮上那个扮相,开始表演的时候,你会发现实在太像了!他演出了青年毛泽东的青春意气。”

关于革命者的评论(革命者是如何做到的)(15)

韩庚则放下了“偶像包袱”,大胆尝试谢顶造型,突出了蒋介石阴郁和多疑的气质。

彭昱畅的亮点是演出了张学良16岁和26岁两个年龄的不同状态,一边是少不更事,青春热血,一边是沉稳隐忍,受制于父亲张作霖。

关于革命者的评论(革命者是如何做到的)(16)

韩庚 饰 蒋介石

关于革命者的评论(革命者是如何做到的)(17)

彭昱畅 饰 张学良

3 创新

多线叙事与革命浪漫主义

从李大钊就义前38小时的倒计时开始,《革命者》透过不同人物视角,带领观众穿越回事件现场,身临其境般见证着风起云涌的历史瞬间。这种多视角、多线索的非线性叙事模式,以及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表现手法,在主旋律题材的电影创作中,也是一次大胆创新。

关于革命者的评论(革命者是如何做到的)(18)

徐展雄表示,这种叙事结构的选择可以看做一种“破题”,“一般传记片都会采用线性叙事,但因为大家对李大钊的生平比较熟知,这种方式会显得平铺直叙,们就想到用倒计时的形式,以及多视角、多线索的结构,营造出悬疑感,增加类型元素,也更符合年轻观众的审美。”

关于革命者的评论(革命者是如何做到的)(19)

除了叙事上的创新,影片的许多桥段还将写实与写意巧妙融合,比如煤炭工人帽灯汇聚的星星之火;李大钊在狱中用手比出的飞鸟;工人与农民撑起的巨幅红旗;南陈北李的风雪相送等场面都饱含诗意,洋溢着革命浪漫主义情怀。

关于革命者的评论(革命者是如何做到的)(20)

在徐展雄看来,这份浪漫一方面是革命者的内心写照,“在黑暗的现实面前,当你看到自己所信仰的一切,根本没有人相信时,只有当你是浪漫的,对未来有无比的向往和希望时,才会义无反顾。所以那一代人都是浪漫的。”

另一方面,浪漫的表现手法也是《革命者》的“底色”,“我想展现的不仅仅是他们具体在某一年、某一天做了什么事,我更想捕捉他们当时的心态、情感、抱负和希望。”

关于革命者的评论(革命者是如何做到的)(21)

巧合的是,《革命者》的英文片名是“The Pioneer”,这种“先锋”既指的是那群开天辟地的革命者,也暗含着电影在视听语言上的“先锋”尝试。

就像片尾那个意味深沉的画面:少年李大钊驾驶着轰隆隆的火车,在暗夜中踏上征程。

关于革命者的评论(革命者是如何做到的)(22)

银幕外,无数革命先烈也化作了历史的“火车头”,引领着“中国”这列火车一路飞驰,滚滚向前。

请用一句话表达你对《革命者》的期待

有机会获得《革命者》兑换券

/ 开奖 /

恭喜

你滴宁王;车忱溪;李丹彤

获得《1921》兑换券

分享在看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好朋友

关于革命者的评论(革命者是如何做到的)(2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