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边不是海棠红南方人(鬓边不是海棠红)

  • 作者:蘸心波
  • 艳而不俗是海棠,如诗如画如美人。

鬓边不是海棠红南方人(鬓边不是海棠红)(1)

花,是美的化身。自古文人多爱花,陶渊明爱菊,陆游爱梅,刘禹锡爱牡丹,至于海棠花,也是许多文人的心头至爱。

海棠,究竟是拥有怎样灵魂的花? 她竟 —— 着乡愁与苦恋,戴着“国艳”的皇冠,闪着艳而不俗的优雅。

鬓边不是海棠红南方人(鬓边不是海棠红)(2)

“却道海棠依旧”的现代人追怀

眼下一提到海棠,或许会有人想到近期热播的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剧中男主角是一位因扮演娇俏女子而闻名的京剧名伶。

我们都晓得,中国旧时女子爱拈海棠装点自己的发鬓。不过,这戏里的名伶本是男儿郎,他的鬓边全是不了情的戏,又怎会是海棠红 ?

鬓边不是海棠红南方人(鬓边不是海棠红)(3)

还有人可能会想到“十二年磨一剑”的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里椿掌管的海棠花。那血红的花瓣,遒劲有力的枝干,小则一盆,大则一树,融合了隽永国风的韵味。

这韵味大致凝聚了 —— 庄子自由梦幻的飘逸道家哲思的佳作《逍遥游》、大鱼被植入了为救椿而死去的少年亡魂的天然忧伤、女孩椿一脸善良执着一身血红改良旗袍兼黑伞裙的青春神采,以及男孩湫默默守护甘愿牺牲的忘我精神。

如此韵味,更衬托了海棠红的绚烂倩影,简直可爱到难以形容。

鬓边不是海棠红南方人(鬓边不是海棠红)(4)

实质上,花是有精神的,每一种花都有其受人托付的花语。海棠的花语包含了高贵美丽、游子思乡、离愁别绪与苦恋等情愫。为此,海棠别名梨花海棠、断肠花、思乡草 ……

妙不可言的花容,使其得了“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等美称,享“国艳”之誉。很荣幸,海棠原产自我国境内,而出产最盛的是四川,有诗佐证:岷蜀千里地,海棠花独妍。

鬓边不是海棠红南方人(鬓边不是海棠红)(5)

秋海棠

鬓边不是海棠红南方人(鬓边不是海棠红)(6)

四季海棠

海棠,一般在四到五月怒放,若人为精心养护,也可一年多季开花,如四季海棠、秋海棠等。

瞧那明丽潇洒的花姿,跳跃着红色、粉色、紫色和白色等各色花颜。何止是好看?

海棠花本身就是糖制酱的作料,风味极好。海棠的种仁含油率和出油率较高,能吃也能做成肥皂。

鬓边不是海棠红南方人(鬓边不是海棠红)(7)

形似花红的海棠果

秀色可餐的不光是花,还有海棠果。貌似花红的海棠果,营养价值堪与猕猴桃媲美。无论生吃还是蒸煮后制成蜜饯,都酸甜可口,且兼具健脾开胃、舒筋止痛、涩肠止痢、预防癌症、降低胆固醇等药用效果,被盛赞为“百益之果”

另外,海棠花的树皮富有鞣质,提炼后可做成栲胶。并且海棠花的树材质坚硬,可拿来做床柱。

里外皆是宝的海棠,既亲民又可入诗画,不愧是雅俗共赏的名花。

鬓边不是海棠红南方人(鬓边不是海棠红)(8)

西府海棠

鬓边不是海棠红南方人(鬓边不是海棠红)(9)

垂丝海棠

因海棠的“棠”跟“堂”谐音,所以,海棠和玉兰、牡丹、桂花在一起时,寓意“玉堂富贵”;海棠和菊花、蝴蝶相搭,寓意“捷报寿满堂”;海棠和五个柿子相配,寓意“五世同堂”。海棠花种类繁多,特别著名的有:西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和木瓜海棠,俗称“海棠四品”。

鬓边不是海棠红南方人(鬓边不是海棠红)(10)

贴梗海棠

鬓边不是海棠红南方人(鬓边不是海棠红)(11)

这般出众的花,恰是文人墨客的灵感源头。文学家季羡林先生在散文《海棠红》里描写了他在某一天晚上回家的路上,看到园子里红艳艳的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大片,不由得想起了祖国,勾起了无法得到安宁心境的思乡之情。

“此心安处是吾乡”,一个撩拨人心不安的地方,如何称得上故乡?到底“月是故乡明”,海棠也是故乡红。

诗意缭绕着海棠,就如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四韵》,写绝了海棠被赋予的浓浓乡愁: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 ……

此诗真切到直戳人心,充满了民歌的味道,被罗大佑、胡德夫等资深歌手唱成了民谣,惹得两岸同胞及海外侨胞每每听到不禁热泪盈眶。

现代人之所以钟情海棠,并非某些个人的偶然兴起,却是中国人由来已久的对海棠之恋的传承。

鬓边不是海棠红南方人(鬓边不是海棠红)(12)

“应是绿肥红瘦”的古人忧思

追溯至古代,文人们爱海棠之心尤甚。在他们的眼里心里,海棠,不仅明艳动人,而且温文尔雅,是由内及外的美,是春天、佳人和吉祥的象征。宋朝刘子翠诗云:

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 ...... 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 ......

鬓边不是海棠红南方人(鬓边不是海棠红)(13)

好似娴静淑女的海棠,集合了梅、柳的优点,雨后清香犹存,其神韵难以描绘。不过,最初世人重视的不是它的观赏性,而是食用价值。《诗经 . 卫风 . 木瓜》里有诗曰: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里的“木瓜”、“木桃”、“木李”全属于海棠类的植物,在古代常被视作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

鬓边不是海棠红南方人(鬓边不是海棠红)(14)

汉朝时,海棠已进入皇宫,《西京杂记》就记载了这一情况。那时汉武帝修建了一个林苑,为此,群臣敬献了许多珍贵的花卉给汉武帝,但这百花丛中深得汉武帝喜爱的就是海棠,随即,海棠被种在了林苑里。

司马相如所著《上林赋》提到的“柰”,指的就是中国绵苹果及小果类苹果属植物,即海棠。

晋代人动心于海棠的艳丽迷人。当时在洛阳有一座花园名为金谷园,由荆州刺史石崇建造,花园里种了很多海棠。

因海棠盛开多没有花香,石崇以此为憾,对海棠花叹道:“汝若能香,当以金屋贮汝”。足见海棠花的观赏价值已开始得到珍视。

鬓边不是海棠红南方人(鬓边不是海棠红)(15)

海棠春睡图

海棠宛如美人,据北宋僧人惠洪的《冷斋夜话》记载:

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曰:“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

常得君王带笑看的杨贵妃,哪怕宿醉后不太清醒的慵懒姿容,在唐明皇看来也是别有一番风情。

正是帝王的一句“直海棠睡未足耳”,将那时那人传为千古美谈,才有了“海棠春睡”的典故,也有了明朝画家唐伯虎、现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为之倾心创作的不同风格的《海棠春睡图》,更有了《红楼梦》中借悬于闺房的唐伯虎名画《海棠春睡图》隐射秦可卿命运的伏笔。

后来,唐德宗贞元年间,宰相贾耽编著了一本《百花谱》,赞美海棠是“花中神仙”,是“国艳”。这本书是最早使用海棠这一称谓的作品。

鬓边不是海棠红南方人(鬓边不是海棠红)(16)

唐代诗人贾岛曾赋诗《海棠》,大赞成都锦江两岸的海棠花:“昔闻游客话芳菲,濯锦江头几万枝。”

诗画不分离,书画家们也一样深爱海棠,除了所述《海棠春睡图》外,还有宋代佚名的《海棠蛱蝶图》、林椿的《海棠图》、八大仙人的《海棠春秋图》、齐白石的《海棠蝴蝶》等。

真是线条与色块之间碰撞出的火花,写意与留白之间酝酿出的灵感,让诗意更加鲜明形象。

岁月流走,来到宋代,歌咏海棠的诗词数量已居历代之首。在一个看似寻常的夜晚,失眠的苏东坡,唯恐他心爱的海棠会一夜凋谢,竟犯起“花痴 ” 的写下诗语 :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从此,海棠有了“解语花” 的雅号。

鬓边不是海棠红南方人(鬓边不是海棠红)(17)

一代词宗李清照最是惜春,把海棠写进《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从“却道海棠依旧”到“应是绿肥红瘦”的转折 —— 激活了一个“惜”字,心疼海棠经风雨摧折后的陨落;牵动了一个“愁”字,时光慢些吧,寂寞跟不幸已经够多了。难道往后余生只能活在回忆里?

李清照的伤春情怀与海棠的联结还揉进了《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

词人敏感的观察着大自然的细微变化,移情于海棠。她的词好像有这样一种画面感 :

见风声停了,忍看帘外如霞似雪的各色海棠成堆的落了一地。这种情景的浮现不知重复了多少回?

记忆的闸门打开,往事不堪回首,也不必拿出来说给他人添堵,只觉得每一次海棠花落,都不免伤感,春天易逝,自己也随之老去。

天地也许可以永恒,但个人终究渺小,如何扛得住“生命减法”的考验?

她是这样想的么?诗词本就含蓄,美在存有不少想象的空间,越解释反倒越失了诗意,平淡无奇。海棠的精神也是这样的,一千个人的心里有一千种海棠,只有亲身感悟了再去意会,慢慢的,就不言自明。

鬓边不是海棠红南方人(鬓边不是海棠红)(18)

陆游有佳句:

“ 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

吟诵此诗,仿佛瞅见了海棠的神采非凡。陆游的另一首诗这样写道:

“ 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

描摹出了海棠花鲜艳的红花绿叶,以及花朵繁茂与朝日争辉的景致。

鬓边不是海棠红南方人(鬓边不是海棠红)(19)

可爱的花,促人想起《红楼梦》里的“海棠诗社”,想起诗社里那三位才女的《咏白海棠》。

先来读黛玉的《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鬓边不是海棠红南方人(鬓边不是海棠红)(20)

黛玉以“ 秋闺怨女 ” 比喻那个为父服丧、身穿白色孝服的自己,虚实结合,那不食人间烟火的才高命薄,顿生悲凉之感。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黛玉以“冷月葬花魂”应和了湘云的“寒塘渡鹤影”,预示了她的悲剧,这位怜爱自然界一切美好事物的女孩,善良到会去葬花,并写《葬花吟》自叹:“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天性纯良、命运不济的黛玉,能将白海棠同梨蕊的三分白、梅花的一缕魂搁一块,丰富的感性就占了上风,想象力和领悟力更稳了上风,使人好像真的看到冰清玉洁的白海棠迎风硬挺,一瞬间,白海棠有了魂。

嗅一下宝钗的《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鬓边不是海棠红南方人(鬓边不是海棠红)(21)

宝钗因“珍重芳姿”而白昼掩门,示意自我珍重,从中展现宝钗温柔持重的个性,也勾勒出贵族少女的矜持形象。正好与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有异曲同工之妙: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再欣赏探春的《咏白海棠》: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鬓边不是海棠红南方人(鬓边不是海棠红)(22)

身为贾府庶出小姐的探春,不似黛玉一般没有双亲疼爱,少了多愁善感,多了竭力维持贾府的气度。

“玉是精神难比洁”照应了探春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小小年纪的她能暂替王熙凤打理大观园,试图用“兴利除弊”的改革来挽回封建大家庭的颓势,表明自己若是个男儿定要出去立一番事业的心迹。

可叹她是个没有多少话语权的女儿身,加之“生于末世运偏消”,只能“芳心一点娇无力”了。在此,她以白海棠咏叹自己的情操,也是个性使然。

三个女孩,同为白海棠题诗,内涵却千差万别。最后,李纨评论道:“ 若论风流别致,自是黛玉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宝钗)稿。” 在她眼里,宝钗那首为上。

鬓边不是海棠红南方人(鬓边不是海棠红)(23)

我们却牢牢记住了黛玉灵动的“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真真是深入到白海棠精神深处的高洁气韵。

果然,海棠是中国特有的花,无论哪种颜色,不都是当之无愧的“国艳”?凝结了和牡丹不一样的天香国色,沉淀了我中华诗书画的时代演绎。

鬓边不是海棠红南方人(鬓边不是海棠红)(24)

感触海棠之恋,恍若看到 :自中国古早的远方走来,那一个个爱美的东方女子正乐不可支地拈一朵朵海棠戴在鬓边。

就算是最艳丽的海棠红,也已不再只是海棠红本身,那是什么?是一种精神,这精神是魂,是内外兼修的至真至情、高洁美丽。文字岂能写尽?


鬓边不是海棠红南方人(鬓边不是海棠红)(25)

蘸心波 —— 原创彩铅画

话说 “ 蘸心波 ”

钟情文字、绘画和旅行的 “ 现代游侠 ”,

生于80年代,心却停留在少年芳华时,

只想默默将蘸动心波的美文“画”出来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