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间大瓦房顺口溜(不搭锅灶不铺炕展开包袱就开唱)

河北赵县县城的马道街又窄又短,却是石桥大街通往城隍庙的必由之路。城隍庙乃是赵县城最繁华所在,逢集市这里有粜粮食的、卖山药蔓菁的、卖油煎包的、织袜筒的、打毛衣的、卖弹墨门帘的、卖老鼠药的、铣锭子的、镶牙修脚的……热闹得就像开了锅。

三间大瓦房顺口溜(不搭锅灶不铺炕展开包袱就开唱)(1)

今天咱单说卖缝衣针的巧嘴老汉。过去,卖针的都是单枪匹马,轻装上阵,一个小布包一块小木板,外带一个小马扎。那个卖针的老汉就在西马道村人陈凯山家门口摆地摊卖针,有人说他叫王三喜,是城北肖庄人。小时候我在石塔学校念书,每天路过这条街,逢集就能经遇见他。

三间大瓦房顺口溜(不搭锅灶不铺炕展开包袱就开唱)(2)

卖针的似乎是固定摊点,谁也抢不走。所以往往集市热闹起来后,他才度着八字步慢悠悠走来。一面铺开白布包袱,一面扯着嗓吆喝:“闪一闪,让一让,不搭锅灶不铺炕,展开包袱就开唱。让一让,闪一闪,钢针脑袋没长眼,扎住你屁股俺不管。”随着那抑扬顿挫的叫卖声,他麻利的铺开白包袱皮,拿出那块被针扎的已经满是针眼的木板,从一个旧的看不出原来图案的盛红绿颜色的纸盒子里面掏出各种型号的钢针和一叠裁好的包装纸。他的摊儿前常常里三层、外三层,被人围得水泄不通。

三间大瓦房顺口溜(不搭锅灶不铺炕展开包袱就开唱)(3)

打好场地,他一手端着那块木板,另一手从锡纸包里拿出一把不大不小的钢针,顺手一甩,嗖的一下八颗针排成一溜儿扎在木板上。在钢针出手的同时拉开嗓门开始唱:“一把钢针亮晶晶,好似那韩信乱点兵。当兵要有当兵样,一队排好别乱鼓弄。”说着又拿出两颗中号两颗小号共四颗针,唱到“二把钢针晶晶亮,摆个织女会牛郎。一年一次鹊桥会,小人儿想娘泪汪汪。”啪的一下,一颗钢针甩在刚才那一溜钢针的左侧,另外三颗则牢牢扎在右边,奇怪的是,那三颗针排一排,大号的在中间,小号针在上下,好似牛郎挑着一双儿女,三双眼巴巴的望着河对岸。接下来,“三把针三炷香,磕头拜把刘关张,桃园结义盟兄弟,出门在外有人帮;四把针四喜财,东西南北元宝来,春夏秋冬不闹病,福禄喜寿堆满宅;

三间大瓦房顺口溜(不搭锅灶不铺炕展开包袱就开唱)(4)

五把针,金沙滩,杨五郎出家五台山,兄弟姊妹都不管,吃斋念佛躲清闲。六把针你往前看,赵州城修了个两头探,东南西北四个门,南关和北关找不见;七把针,七彩布儿,天上云彩跑小兔儿,有红有蓝还有紫,抢了谁家的颜色铺儿;八把针,大石桥,来了个八仙张果老,他骑着个毛驴桥上过,压哩石桥只晃摇;九把针,九龙口,铁头佛爷赶不走,皇帝老子要修京城,也得往北挪到幽州;十把针,十样景儿,柏林寺,琉璃井,宋朝嘞王八驮石碑,不来赵县你看不清。”

三间大瓦房顺口溜(不搭锅灶不铺炕展开包袱就开唱)(5)

这时,木板上密密麻麻已经扎满了大大小小各式型号钢针。这一板针,用黑纸包上,卖两毛钱。一般情况下到这时就有人买走了,若是还没人买,他就继续唱到:“看一看,瞅一瞅,不买光看您也甭走,您要买针就来前头。我的针,纯钢针,看它多么亮,看它多么新,真真正正上海货,坐过火车坐过火轮。

三间大瓦房顺口溜(不搭锅灶不铺炕展开包袱就开唱)(6)

一面唱一面用眼向过往的人群里扫来扫去,根据过往对象不同,有的放矢唱了起来。若是老年妇女一停步,他就唱“老奶奶,眼神花,做活爱用‘大半大’;“‘二半大’,用处大,缝裤缝褂,绱鞋补袜,再把那鞋底儿纳”。若是大姑娘小媳妇则是“锈花针,别看小,闺女媳妇离不了,绣出凤凰天上飞,绣出牡丹香喷喷”。 见到男子便唱“大哥买了我的针,嫂子待你格外亲”,直唱得人心花怒放乐颠颠,掏钱买走了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