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喜剧怎么样(喜剧中其他类型元素和致敬精神的运用)

周氏喜剧怎么样(喜剧中其他类型元素和致敬精神的运用)(1)

放眼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或者说汉人,应该不太能归集于幽默感非常发达的民族之一。我们悠久的中华文化中,不缺恢弘大气,不缺晦涩艰辛,也不缺神秘诡异,甚至才子佳人唯美浪漫也汗牛充栋。唯一有些缺乏的,是会心的一笑。

所以,周星驰的出现才如此难能可贵。在香港喜剧发展史上,继六十年代的都市喜剧、七十年代的许氏三杰和八十年代的功夫喜剧之后,在黄金般的九十年代,迎来了无厘头喜剧的君临天下,李力持、刘镇伟、王晶等一位位导演,也在于星仔的合作中,达到了个人事业的最高峰。

即使以现在的眼光,回望周星驰的巅峰时期,仍然让人觉得疯狂。1992年,香港电影票房前五名,全部是星仔作品,五部合计斩获票房接近两亿!要知道在14年 后的2006年,香港全年本土片票房总和,也不过2.53亿元。对这五部影片稍加分析,两部《鹿鼎记》和《家有喜事》走的是众星云集的路数,前者虽然只是 借助金庸小说之壳,但以原著文本在华人世界影响力之大,成功当属捷径。而后者之中,周星驰并非单一主角,至少张国荣贡献了一半以上的笑料。另外两部影片 《审死官》和《武状元苏乞儿》都是改编自民间传说,正邪对立黑白分明,戏剧冲突张力十足。五部影片在戏剧模式上,仍然还保有“都市”和“功夫”这几种类型 片的套路,加上前一年大卖的《赌侠》为代表的赌片,可以说,依然是从六十年代延续下来的香港喜剧传统余波。

而在经过了相对低潮的93年后,围绕在周星驰周围的一干导演,连同星仔本人都开始思索一个“求变”的问题。《济公》票房的失败,让根治于传统喜剧模式的“周 氏”无厘头走进了死胡同,必须有新鲜血液的注入,才能让喜剧这种最具票房号召力的电影类型焕发新春。从之后的作品来看,“无厘头喜剧”的确焕发了第二次青 春,从94年至99年,周星驰佳作不断,在香港电影逐渐走向衰落之际,几乎以一己之力,为港片扛起了半壁江山。同时,这一时期周星驰的作品在主题和情感表 达上加入了更多喜剧之外的东西,也让“无厘头”从单纯的贺岁喜剧和“合家欢”式的爆米花影片,逐步登上大雅之堂。

这里,我们截取其四,为我们的文章作注。这四部影片,两部由周星驰自导自演,另外两部则分别出自刘镇伟和叶伟强之手。它们分别是《国产凌凌漆》、《回魂夜》、《百变星君》和《功夫》。

从 1994到2004,四部影片横跨整整十年,也见证着港产电影从峰巅跌落谷底。而周星驰本人,却在这十年中逐渐从星仔变成星爷,在逆市里维系着港产喜剧的 最后尊严,面对日益肆虐的韩流和好莱坞大片的多重夹击,顽强的霸占着香港本土电影票房排名的前两位直至今天。而以今时今日港片的持续低走来看,在很长一段 时间内,这个记录或许还将继续。

四部作品水准参差不齐,如《功夫》和《国产凌凌漆》,几乎被公认为星爷的代表作,而《回魂夜》与《百变星君》,却可能被许多人忽视。之所以将它们作为样本,因为在这些影片中,我们不难归纳出两个共同点。

一是在以喜剧为核的同时,充分加入了另一类型影片的元素,较之93年之前的作品,或许旧酒不变,但至少换上了各色的华丽酒瓶。《国产凌凌漆》的特工片类型, 《回魂夜》的恐怖片类型,《百变星君》的科幻片类型和《功夫》的动作片类型,被创作者截取了精髓之“形”,包裹在“无厘头”的骨肉之上,顿时令人耳目一 新。

二是都向某部经典影片或经典角色致敬。当然,除开在《功夫》中对自己的偶像李小龙致敬外,其余三部影片更多的属于恶搞。无论是凌凌漆对应的詹姆斯邦德,还是 回魂夜戏仿的杀手莱昂以及百变星君模拟的金凯瑞,都掩饰不住深深的调侃之意。但这种调侃并非恶意,而是被星爷信手拈来,成为笑料的一部分,让熟知原作者会 心莞尔。不熟悉的观众也并不会因此影响观片乐趣。

类型元素融合的三种武器

周氏喜剧怎么样(喜剧中其他类型元素和致敬精神的运用)(2)

作为喜剧与其他类型电影的融合,其实无论在好莱坞影片还是香港本地电影中,都早已不乏前例。甚至可以这么说,喜剧作为一种特殊的类型电影,很难单独撑起一部 故事长片。所以,它必须和其他类型相互糅杂,才能有丰满的血与肉。毕竟,卓别林和刘别谦的时代已经过去,单纯的滑稽动作已经很难搔中人们的笑点。特别是在 网络段子铺天盖地的今天,堆砌笑料的喜剧几乎百分百都只能沦为烂片一流,而细数近年来获得成功的喜剧,也无不有其他类型混杂的身影。如《疯狂的石头》是典 型的多线式黑色幽默,《失恋33天》和《非诚勿扰》系列属于都市爱情轻喜剧,而至今仍占据票房排行榜头把交椅的《泰囧》,则将公路电影的元素巧妙融入故事 当中,收获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奇迹。

《国产凌凌漆》和《回魂夜》的成功,在于选择了一种很少有港式喜剧用到的类型模式。特工电影的惊心动魄和恐怖电影的步步惊魂,在所有类型片中,离喜剧效果算得风马牛不相及。但运用之微妙存乎一心,反其道而行之,有时候却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妙处。

其实在好莱坞影片中,这种充满“间离”效果的结合也并不罕见。前者如《白头神探》和《王牌大贱谍》,后者诸如《惊声尖笑》系列,都是经典案例。只不过在华语 影坛,有底气做这种尝试的,除周星驰外,暂时别无分号。成龙大哥倒是有些影片涉及特工题材,虽然不无“笑”果,但要归于喜剧类型,却有些勉强,这里就不归 纳在内了。

周氏喜剧怎么样(喜剧中其他类型元素和致敬精神的运用)(3)

而《百变星君》与《功夫》,则更多的是在较为成熟的类型片谱系之下,加入周星驰特有的无厘头表演风格。虽然科幻与动作类型的喜剧原本就是港片得意之作,但能做到这两部影片这般成功,又不能不说是星爷的独到之处了。

在此,笔者试图总结周氏喜剧中类型融合的三种武器,以供各位看管探讨。

一、反类型制造笑果

周氏喜剧怎么样(喜剧中其他类型元素和致敬精神的运用)(4)

以007系列为代表的特工影片,在剧情模式上有着较为固定的元素——神秘的幕后势力、作为双方争夺焦点的机密或是某种有价值的东西、高科技特工装备,当然,少不了性感迷人的“某”女郎和刺激的战斗场面。这样的流程,从肖恩康纳利第一次在《诺博士》中亮相,到后来的《碟中谍》和《谍影重重》,虽然一直在变化,却始终不离其宗。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国产凌凌漆》。以上的元素统统齐备,但却以一种“反类型”的方式,运用到叙事的实际推进之中。

所谓“反类型”,在笔者的理解中,就是通过戏谑、嘲弄或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方式,对某一类型片中的固有元素和体系格局进行一一解构,达到对该类型的讽刺,或者拓宽类型片道路的一种尝试。以这个定义而言,《国产凌凌漆》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反特工类型电影。

作 为特工类型的第一要素,主角本人的个人英雄主义是重中之重。可以说,没有了主角个人魅力的支撑,就不会有多达23部的007系列。康纳利的优雅绅士,布鲁 斯南的英姿帅气,包括现任007克雷格并不经验但极富沧桑感的男人味,去除了这些因素,詹姆斯邦德就不会成为今天家喻户晓的王牌特工。但事实上,这种精英 路线和反大众化的倾向,与周星驰历来所坚持的草根路线是格格不入的。

所以,在《国产凌凌漆》中,周星驰与编剧谷德昭、李力持首先用来下手的,就是主角的身份和行为习惯。

欠缴过夜费的猪肉王子,被“组织”遗忘的过气特工,这些与高大上毫不沾边的人物设置,不但突出了主角阿漆的屌丝身份,更为影片制造了最初的爆笑包袱。于是,“反类型”在本片中最大的意义——搞笑作用,也就展露无遗了。

接下来,一众主创继续颠覆的,还包括以一系列无聊而搞怪的特工工具与武器,嘲讽每一部007影片中都会登场的高科技装备。特别是惟妙惟肖的模仿007片头持枪旋转的画面,严肃中带着揶揄,不苟言笑之间点中观众笑穴,绝对是神来之笔。

当 然,星爷并非只会破而不会立。在极尽渲染阿漆的脱线、猥琐、搞怪的同时,却也以几场拉风戏,迅速将其威武、多才的形象树立起来。百货商场飞刀制敌,富豪宅 中琴歌沟女,瞬间从“屌丝”变成“碉堡”,不但以反差和突兀制造喜剧效果,同时也为女主角李香琴逐渐被阿漆吸引,提供了逻辑上和叙事上的合理性。

文物失窃的谜团和几大势力的按照涌动,就这样被星爷无厘头的表演和各种辛辣的政治嘲讽冲泡成了一杯带着威士忌风味的爱尔兰咖啡。

二、超现实推动剧情

周氏喜剧怎么样(喜剧中其他类型元素和致敬精神的运用)(5)

《回魂夜》与《百变星君》在周星驰作品中的特殊,在于采用了较为少见的超现实设计。前者用超能和厉鬼构建起一个阴风阵阵的诡异世界,后者则利用超现代的科学打造出高于生活的幻想世界。

这样的设定在周氏喜剧里并不多见,恐怖题材只此一家,科幻题材也要等到十三年以后,才被星爷再次在《长江七号》中祭出。而这两部影片,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表面上“草根”身份的缺位。

《回 魂夜》里,LEON是个身怀绝技的超级“整鬼专家”,而《百变星君》里,李泽星干脆就摇身一变,成为了牛逼哄哄的富二代。这与周星驰惯用的“小人物心酸血 泪史”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但是且慢,一众狡谐的主创轻易想出了办法。他们让LEON不被凡人理解,甚至被关入了精神病院,又让李泽星童鞋惊觉自己是某跟班 的偷情私生子,被赶出豪宅,瞬间过上一文不名的生活。如此一来,周氏喜剧中常见的对小市民和弱势者的嘲弄又可以尽情的耍出各种花样了。

无论是灵异也好,科幻也罢,这种元素的运用,除开制造各种笑料之外,更大的功能还在于推动叙事的发展。

如《回魂夜》,整个故事都是架构在恐怖片类型框架之下。而《百变星君》当中,虽然前半部分几乎没有涉及科幻,但从星仔被炸之后,如果没有科幻元素的注入,故事也就没有了继续发展的可能。

首 先,超现实元素为电影提供了戏剧冲突爆发的原因。《回魂夜》中,李阿婆的还魂揭开了她神秘死亡的理由,并因此引发了其儿子与儿媳为掩盖罪状而导致身死化 鬼。两名厉鬼为了复仇,而公寓中的其他人为了保命,基本的戏剧冲突由此而诞生。而《百变星君》中,反派出现时虽然是以传统黑帮的形式,但星仔的死而复生, 则已经借助了“幻想科学”之翼,双方后来愈演愈烈的战斗,更是在科幻的题材下步步升级。

其次,超现实元素为电影贡献了反派形成的机制。李阿婆的儿子儿媳固然是头七还魂的厉鬼,而在《百变星君》里,最终BOSS小马哥也是经过科学改造的铁甲威龙。也正因如此,正邪双方的争斗才能高潮不断,笑料连连。

最 后,超现实元素还为主角战胜反派提供了可能。无论是LEON充满恶搞风格的各种“整鬼利器”,还是阿星变身成的“超级微波炉”,在极尽搞怪之能事的外表之 下,主角都是用超现实的力量,击败了超现实的敌人。虽然一个是大团圆的结局,另一个则有些悲剧的意味,但终究都在周氏喜剧中不可缺少的感情线上,获得了美 人的芳心。

头 七回魂、厉鬼杀人的阴风阵阵,却变成了被浓郁奶香味掩盖可可之苦涩的卡布奇诺。而七十二变、正邪对决的未来童话,则如同哈根达斯的浓香冰淇淋,让人爱不释 口。被誉为后现代解构大师的周星驰,如同挥舞着魔术棒一般,在相同的食材中加入不同的配菜和香料,顿时一盘盘口味迥异的美食端上桌来,让人食指大动,却又 春兰秋菊,各占胜场。

三、混元素赢得票房

周氏喜剧怎么样(喜剧中其他类型元素和致敬精神的运用)(6)

从 与李力持共同执导的《唐伯虎点秋香》初持导筒,到《大内密探零零发》的单独执导,再到21世纪以后的自编自导自演,周星驰逐渐习惯了从单纯的演员向操控全 局角色的转换。而其中集大成之作《功夫》,则是将草根喜剧、功夫幽默、个人救赎和温馨爱情等各种卖座元素杂糅在一起,无论是在内地还是在香港都创造了惊人 的票房奇迹。

发 轫于李小龙之手的功夫喜剧,经过成龙和李连杰两位功夫巨星的发展,已然成为香港重要的本土亚电影类型之一。而周星驰在早期电影中,已经对这一类型做过尝 试。无论是新精武门系列,还是无敌幸运星,都有着香港喜剧一以贯之的动作血统。但与传统无厘头喜剧不同的是,在功夫中,作为导演的周星驰更多的使用了一种 近似于昆丁.塔伦蒂诺般的手法,将无数流行元素融入到功夫类型电影的主枝干上,又像《怪物史莱克》的招牌卖点偷师,悄无声息的藏着许多经典电影的经典镜 头。难怪很吃这一套的美国人会连续将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和波士顿影评人协会两项最佳外语片将一股脑送给星爷,还顺带捎上一座“《时代周刊》年度十佳影片”的 头衔了。

继 《少林足球》启用赵薇为女一号之后,在本片里,冯小刚和黄圣依的出场,带来了更多的大陆元素。相对于周星驰过往作品,这首先在电影的地域性上已经是一种混 搭。当阿星搂起黄圣依所饰演的盲女纤细的腰肢,与身后《乱世佳人》中的盖博与费雯丽遥相呼应,本片的恶搞加糅杂的情趣就已经昭然若揭。

《蜘蛛侠》、《指环王》、《闪灵》和《芝加哥》等影片中的经典桥段都能在本片中找到端倪。如果没有发现这些充满着智慧的小细节,固然不会影响你观影的流畅性,但寻宝般的乐趣,自然也无从享受了。

此 外,好莱坞老式歌舞片中的载歌载舞,西部片中的孤胆英雄,日本漫画中的“涡轮腿”和港漫中最常见的飞沙走石、山崩地裂,再加上金庸笔下的“神雕侠侣”对决 黄玉郎笔下的“火云邪神”,虽然在造型上可谓“一方猥琐一方相当猥琐”,却也造成了“关公战秦琼”般的热闹效果,让观众有了别样的体会和满足。

当 然,作为最主要的类型元素,喜剧和功夫两大特色,更不会被周星驰所忽视。无论是猪笼城寨中阿星的色厉内荏,还是在公交车上被“四眼仔”轻易制服,都延续着 星爷本人惯用的“草根喜剧”模式,将小人物的可怜与可恨诠释得淋漓尽致。而在功夫元素上,不但从动作设计和形象设计都充满了李小龙和截拳道的“即视感”, 还搬出了粤语老片中的“如来神掌”,成为制服大BOSS的终极绝招。

对了,别忘记发型“飘逸”的火云邪神扮演者梁小龙,本身就是八十年代红极一时的电视剧《霍元甲》中的男一号。

曾 经在网上看到有人讨论,如果《功夫》放到今天上映,能够斩获多少票房?从本片上映时的2376块,到截至去年11月为止的1.76万块,全中国的银屏数量 获得了几何级的增长,2004年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二、三线城市,现在成为了票房的主力军。大胆猜测,如果《功夫》能放在今日上映,虽说不一定能够超越 《泰囧》,但PK过《大闹天宫》,恐怕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吧。

致敬精神的四种妙用

周氏喜剧怎么样(喜剧中其他类型元素和致敬精神的运用)(7)

一是政治嘲讽。《国 产凌凌漆》拍摄于1994年,其时正是香港回归前夜,香港民众普遍的恐慌心理,在许多影片中都能展现一二。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前期的香港电影中,“移民” 与“九七”是出现频率相当之高的两个词语,富人乃至中产阶级群体中,不少人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末日情结”,这一点,在倪匡的小说《追龙》里更是极其直白的 表露而出。

与 某些电影人的一片惶恐相比,周星驰多少属于处变不惊的那一种。细细品味他在那一时期作品中流露出的蛛丝马迹,我们可以大胆猜测,对于香港的“改朝换代”他 大概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的。不像某些人犹如英国殖民当局遗老遗少般的如丧考妣,星爷的心态,更像是王朝更迭时期的低层民众——皇帝换谁坐,总有 我的一口饭吃。

但 这种态度,却并不妨碍他心目中对大陆各种丑恶落后根深蒂固的影响。这即与当时大陆的现状有关,也是某些媒体添油加醋宣传的结果。不过与电影关系不大,我们 暂且不做讨论。回到星爷的作品《国产凌凌漆》。在本片中,周星驰借“爱国特工”之名,以恶搞詹姆斯邦德的方式,将他心目中的大陆嘲弄的体无完肤。

首 先,整个阴谋的幕后主使,正是军方的高层,而他监守自盗的行为,也象征了以周星驰为代表的香港人对于大陆政权高层的不信任。苏联解体之后,前苏各国领导人 确实有过变卖国家资产的风潮,那一时期的港片中也有所体现,如成龙的《警察故事之简单任务》。而周星驰改头换面,将舞台背景移到中国,从整个故事架构来 看,与冷战过后的007系列其实非常接近。但丑化的对象从欧洲前社会主义国家变为中国,其中的讽刺意味,就不言而喻了。

特 别是片中对大陆执法机构的嘲讽,化作了一场经典的搞笑桥段。不识字的文盲被诬蔑为偷看国家机密、而无论是高官之子的威胁,还是功夫高手的轻功,都难逃一 劫,只有拿出人民币的阿漆,不但安然无恙,还瞬间与行刑者称兄道弟起来。一条性命的代价不过区区一百元而已,联想起开场时司令拿出五毛钱嘱咐达文西去买奶 茶,并郑重叮嘱一定要记得找零。周星驰对大陆从政治到经济全方位的嘲讽打脸,也就可见一斑了。

时至今日,我们也没有必要翻出二十年前的旧账,来斥责星爷当年的“反动”与“无礼”。讽刺喜剧允许夸张,唯有如此戏剧化的表达,才能够让人于笑声中启发思考。

周氏喜剧怎么样(喜剧中其他类型元素和致敬精神的运用)(8)

二是戏谑经典。与 其他三部影片不同的是,《回魂夜》虽然处处都在模仿《杀手莱昂》,但其本身却并不属于同一类型的影片。《杀手莱昂》是含裹着警匪题材的剧情片,而无论是恐 怖元素还是喜剧元素,都难寻踪影。所以,与其他几部影片或多或少存在致敬之意相比,《回魂夜》中的港版“leon”对原版leon,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恶 搞。

正 因其完全的恶搞精神,所以才能够更加的肆无忌惮。在《回魂夜》中,造型师不仅把周星驰对LEON的模仿学了个十足十,就连《杀手莱昂》中的女主角也没放 过。莫文蔚在片中有些怪异的少女装扮,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在戏仿《杀手莱昂》一片中的娜塔莉波特曼。而两人虽然永隔阴阳,却终究牵绊的爱情,终于也可以一 慰为了《杀手莱昂》的惨烈结局而心存遗憾的观众之心了。

除了男女主角外,《杀手莱昂》中莱昂标志性的万年青盆栽,也被移植进了《回魂夜》的LEON手中。不过这一次,小小绿植不再是主人公寂寞的象征,而变成了高科技的“寻鬼雷达”。原著中两人一“植”的“铁三角”,至此在戏仿之作中大团圆,谱写出另一段影坛佳话了。

周氏喜剧怎么样(喜剧中其他类型元素和致敬精神的运用)(9)

三是复刻佳作。《百 变星君》在四部影片中的独特之处,在于与其他几部作品或充满敬意、或不怀好意的效仿不同,本片更大程度上应该被归结于“跟风”一流。一年前的1994年, 《变相怪杰》凭借绝佳创意和金凯瑞癫狂的表演,斩获全球3.51亿元的票房。第二年,《百变星君》宣告诞生,在弹丸之地的香港,也收获了3500万元入 袋,在当年票房排行榜上名列第一。一个被称为“好莱坞的周星驰”,一个被叫做“东方的金凯瑞”,但两人之间的表演轨迹,直到此作才初有交汇。周星驰用风格 与金凯瑞类似的无厘头表演,遥遥的向太平洋彼岸的同行偷师一招。好在《百变星君》上映后票房与口碑都属上乘,倒是没有砸了两人的招牌。

不 过与《变相怪杰》中略带魔幻色彩的神奇面具相比,《百变星君》选择了中规中矩的科幻路线。所以,片中正邪双方争斗的焦点,也从对面具的争夺,变成了各自凭 借“科技”的力量变来变去。是不是有些熟悉?对了,不就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战二郎神吗?看来,在仿效西方名作的同时,周星星同学也没忘记向中国古典 名著致敬一把。

其 实在本片中,除开无拘无束的变化功能十足十的仿效了《变相怪杰》外,本片其他的着重点与金凯瑞的经典喜剧关系不大。星仔本人从无恶不作、人见人憎的富二 代,变成正义化身的超级英雄,还有虽为荣华富贵而抛弃亲生老爸,却在危急关头舍命相救的豪情伟业,以及麻雀变凤凰的梁咏琪银幕处女作,这些才是更让本作受 欢迎的卖点。

顺便一提,你知道《变相怪杰》中那个面具的来历吗?它是北欧神话中恶作剧之神洛基的神器。是的,就是《雷神》中那个永远的悲催小弟,和《复仇者联盟》中被绿巨人浩克抡起来当枕头般虐成渣的那个“好弱的神”。

四是致敬偶像。作 为最有诚意的致敬之作,《功夫》致敬并不是具体的某一部电影,而是香港影坛最为传奇的人物,也是导演和男主角周星驰心中最崇拜的偶像。可以说,如果没有李 小龙当年在荧幕上的叱咤风云,就不会有日后的周星驰。若非从小受偶像的感染,当年他不会拉上好友梁朝伟一起报考无线艺员培训班,而这两位注定留名华语影史 的巨星,或许根本就没有迈上影坛的机会。周星驰本人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承认,比起成为演员,他更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李小龙式的功夫高手。

虽 然在现实生活中难成高手,但电影却帮助他在荧幕上实现了这个梦想。就像姜文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和王小帅的《我11》一样,《功夫》也是一部导演为自己 的青春做注解的电影。虽然不像前二者那般写实,但从草根的混混到名震一时的喜剧之王,谁又能说《功夫》中星仔的人生轨迹,和周星驰不是如出一辙呢?

很 多人不知道的是,周星驰之所以选择元华来饰演“包租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曾经做过李小龙的替身。而在阿星神功大成后,对战斧头帮小喽啰时使出“无影 脚”,将一种黑衣人脚掌踩入地面,其实也是在向李小龙童星时代的作品《细路祥》致敬。另外,白衫黑裤的造型,与包租婆威胁斧头帮老大的桥段等等细节,都有 典有据,无不寄托着星爷对早逝偶像的致敬之情。

不朽的功夫之王李小龙,加上终将迈向不朽的喜剧之王周星驰,《功夫》这部作品,也就注定将不朽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