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冬季1998:大约在冬季28年洗白出轨

1962年,华纳为《唐璜》配上了管弦乐,让原本“寂静无声”的电影第一次发出来了悠扬的旋律。

观众难以接受,卓别林、雷内·克莱尔、普多夫金等无声时代的大佬更是组团谴责,认为“形象和音响的‘对位法’不过是独立于形象之外的因素。”

时光兜转,大佬们的“诅咒”不仅没能成功,反而伴奏对白对电影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电影的情绪、台词、主旨、故事都要让步于受众更广、更通俗、更耳熟能详的音乐。

本周,齐秦大叔唱着熟悉旋律,登上了大荧幕。

《大约在冬季》

大约在冬季1998:大约在冬季28年洗白出轨(1)

首日2800万,首周末8000万 ,周五新片潮中,《大约在冬季》成了最亮的的那个仔。

票房表现平平,却足够令人眼红,毕竟其后是《霹雳娇娃》、《海上钢琴师》、《决战中途岛》。

“轻轻的我将离开你,请将眼角的泪拭去。”

片中旋律响起,观众抽泣感伤;电影落幕,歌声回荡耳边;走出影院,我记住的还是齐秦。

1:对“影”当歌,人生几何

1996年,《甜蜜蜜》上映。

“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你的笑容这样熟悉,我一时想不起”

陈可辛镜头之下,音、人、情、影实现了完美的统一,故事感人,歌曲动人,影像动人。

结尾处,听到邓丽君逝世的噩耗,即便未经历80/90年代的年轻观众亦会潸然泪下。

大约在冬季1998:大约在冬季28年洗白出轨(2)

陈可辛的成功是可以预见的,但让人意外的是其创造的“歌曲改编电影”模式居然延续到了今天。

带着老搭档李湘的女儿,依旧年轻的何老师将记忆中青涩的《栀子花开》拍成了电影;“抛弃”老狼,高晓松老师让林更新、周冬雨拍了《同桌的你》。

还有刘若英的《后来的我们》,吴克羣的《为你写诗》,群星璀璨的《我和我的祖国》……

电影火不火难说,但歌曲的火爆程度却让人咋舌,洗脑模式直逼抖音、快手,九零、八零、五零,每个年龄段都能在影院过一次集体K歌的瘾。

大约在冬季1998:大约在冬季28年洗白出轨(3)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面对美酒佳肴,曹操放声高歌,感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

诗文中可以,电影中亦可以对“影”成歌。

大约在冬季1998:大约在冬季28年洗白出轨(4)

但不同的是,电影有着更大的承载量,故事、角色、情感、台词、配乐每个部分都要与音乐完美匹配,才能再现“甜蜜蜜”式的浪漫。

《大约在冬季》的导演显然不想如此费事,蹭着歌曲,赚一笔情怀费,才是他要“歌颂”的事情。

2:声色俱佳的美好“出轨”

1981年,齐秦在台湾出道。

1985年,创作专辑《狼的专辑》发表,成为现象级作品,《狼》至今仍是无数人KTV的必点歌曲。

1991年,齐秦受邀来到北京,举办其人生第一次内地巡演,而影片的故事就在此刻发生。

大约在冬季1998:大约在冬季28年洗白出轨(5)

噪杂的演唱会现场,马思纯饰演的女大学生安然与霍建华饰演的台北摄影师奇啸相遇,歌声促使下,两人互生好感。

为了爱情,安然决定留在北京,并在好友于枫帮助下谋得了“铁饭碗”,可惜奇啸因为父亲生病不得已离开北京。

为了爱情,安然远赴台北,与奇啸相见,奇啸却因为家庭因素,又一次拒绝了安然。

为了爱情,北京重逢的安然奇啸重新相爱,奇啸却因为前妻与儿子又一次离开了安然,而安然也爱上了于枫。

大约在冬季1998:大约在冬季28年洗白出轨(6)

电影讲到此处,我才恍然大悟,所谓的爱情故事,弥漫着爱情味道的预告片,片头九零年代的朴实无华不过是为了隐藏影片故事的狗血。

看似安然与于枫为了爱情放弃了一切,为了爱而爱,并且爱的死去活来,但是当困难来临时,父亲、儿子,甚至是前妻都成了他们分手的理由。

28年间,他们苦苦守候着这份爱,却没有耽误结婚生子,没耽误安然嫁给于枫,没影响奇啸与大明星生孩子。

过程拍的美好梦幻,结果不过是一个老男人在北京的“美好邂逅”。

大约在冬季1998:大约在冬季28年洗白出轨(7)

中年生活不易,嫁给不爱的人更不易,华语家庭剧中将“出轨”洗白的神剧数不胜数,房子、车子、孩子,甚至是自由与生命,相较取其轻,总有让爱情让位现实的办法。

《大约在冬季》中,编剧却选择了一种最笨的方式,用悲情换取同情,让观众误以为主角就应该分离,他们分离才是爱。

反复的离别重逢后,边际效用递减,观众对片中的爱情不再笃信,对于片中的爱情产生质疑之时,导演宛如神来之笔,让男女主角的孩子参与故事,续写这段荡气回肠的爱情。

两个人的故事,成了两代人的悲欢离合。

大约在冬季1998:大约在冬季28年洗白出轨(8)

“有些人见三百次没用,有些人见三次就够了。”

片中,安然与奇啸三次相遇后私定终身,可现实面前,他们却先后妥协:安然嫁给了大勋,奇啸娶了侯佩岑。

28年苦恋,他们却没有遗忘彼此,活生生的洗白了“出轨”,不禁让人怀疑大勋不帅吗,不暖吗?侯佩岑不美吗,不居家吗?

3:是电影,还是MV

华语影视剧辉煌的年代,爆火作品不仅能捧红演员,甚至能捧红配乐,插曲,甚至是结尾曲。

光影留存观众心中,旋律亦会,“铛铛,猴起来了,铛铛,猴又落下了”,诸如此类的记忆不胜枚举。

旋律画面相辅相成,形象与音乐相互配合,缺一不可,才能成为经典。

大约在冬季1998:大约在冬季28年洗白出轨(9)

“1,2.3,唱:悄悄问圣僧......关不关注我”

经典歌曲改编电影时,这样的配合就不再对等,歌曲创作人的心境与电影的编剧难以统一,即便是同为一人,相隔数载后,当时的感动与彼时的市场需求间的协调亦是难题。

困境之下,就着音乐情绪编故事成了编剧们的惯用手法。

《栀子花开》主打怀旧校园,《后来的我们》讲中年危机,《同桌的你》扯初恋,《大约在冬季》说分离。

情绪对了,故事却成了一团稀碎,一次分别不够悲伤就多来几次,一次失恋泪水不够多就分十次,观众听一遍哭不出来就那就多放几遍。

故事为了衬托音乐而存在,好端端的电影就成了加量不加价的MV plus。

大约在冬季1998:大约在冬季28年洗白出轨(10)

电影不能单独成就音乐,音乐亦不能单独成就电影,没了形象与音乐间的有机配合,这样的“情绪对位”真的不好看。

创造一首歌曲不容易,创造一首经典更不容易,但毁掉它们一部电影就够了。

《大约在冬季》真的好听,但真的难看。

码字民工:小配角

免费编辑:威震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