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结构模型详解(皮肤的结构分析)

皮肤覆盖全身表面,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全身各处皮肤的厚度不同,背部、项部、手掌和足底等处最厚;腋窝和面部较薄,尤其是眼周皮肤更薄(眼部皮肤没有汗腺和皮脂腺);皮肤可从外到内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部分。

皮肤结构模型详解(皮肤的结构分析)(1)

表皮

表皮是最外层皮肤,覆盖全身,有保护作用。平均厚度为0. 07~2毫米。表皮内无血管,但有许多细小的神经末梢,感知外界刺激,产生触觉、痛觉、压力觉、温觉、冷觉等感受。表皮由外向内可分为5层: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表皮的各层实际是由处于角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细胞形成的。基底层的基底细胞是表皮细胞的生化之源,它不断产生新细胞,并逐渐向皮肤表层推移,变成各层细胞,最后变成死细胞,以皮屑的方式脱落。从一个基底细胞产生,到最后变成皮屑脱落大约需要28天。1、角质层

角质层是表皮的最外层,也就是表皮细胞的表面,由4~8层扁平无核的角化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对人体起保护作用。皮肤表面的角化细胞到一定时间会自行脱落,同时会有新形成的角化细胞来补充。经常受摩擦部位皮肤的角质层比较厚,如:手掌、足底等处。眼睑部的角质层最薄,皮肤比较娇嫩。

2、透明层

透明层位于角质层下,只有手掌、足底等角质层厚的部位皮肤才有此层。透明层由2 ~3层扁平无核的透明细胞构成,呈无色透明,光线可以透过。此层可防止体内、体外的水、电解质透过,起到保护作用。3、颗粒层

颗粒层位于透明层之下,由2~4层菱形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几乎接近死亡,正要蜕变成角化细胞。细胞内含有细小颗粒状物,有折射光线作用,可以减少紫外线射入体内。

4、棘层

棘层位于颗粒层下,由4~8层带棘的多角形细胞构成,是表皮中最厚的一层,细胞之间的棘突相连,细胞间隙中有组织液,为细胞提供营养。棘层中有许多感觉神经末梢,可以感知外界各种刺激。5、基底层.

基底层位于棘层之下,是表皮的最下层,与真皮波浪式相接,由基底细胞和黑色素细胞构成。

(1)基底细胞呈圆柱状,单层排列,它直接从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吸收营养,具有分裂繁殖能力,是表皮各层细胞的 生化之源。当皮肤受外伤时,如果基底细胞未遭破坏,经一段时间, 皮肤可以完全恢复正常,而且不会留疤痕。

(2)黑色素细胞呈树枝状,稀疏散布在基底细胞之间,有分泌黑色素颗粒的功能。黑色素颗粒能够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阻止其射入体内伤害深层组织。外界紫外线越强,黑色素细胞分泌的黑色素颗粒越多。人的肤色的深浅是由皮肤中含黑色素颗粒的多少决定的。冬季日光较弱,皮肤中黑色素颗粒较少,皮肤比较白;夏季日光暴晒后,皮肤中含的黑色素颗粒较多,肤色会变深。

皮肤结构模型详解(皮肤的结构分析)(2)

真皮

真皮位于表皮之下,与表皮呈波浪状牢固相连,其厚度约为表皮的I0倍。由大量纤维结缔组织、细胞和基质构成,并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腺体、立毛肌等。

真皮中的纤维结缔组织有3种: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它们使皮肤具有良好的柔韧和弹性。其中胶原纤维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起抗牵拉作用,弹力纤维有较好的弹性,可使牵拉后的胶原纤维恢复原状。如果真皮中.上述3种纤维减少,皮肤的弹性下降,就容易产生皱纹。

真皮中的细胞主要为产生各种纤维组织和基质的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真皮可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乳头层, 下层为网状层。乳头位于真皮浅层,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纤维束细小,排列方向不定,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和感觉神经末梢。网状层位于真皮深层,主要由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构成,纤维束粗大,排列方向与皮肤表面平行,交织成网状。此层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皮脂腺、汗腺、毛囊等。

皮肤结构模型详解(皮肤的结构分析)(3)

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位于皮肤的最深层,其厚度约为真皮层的5倍。主要由大量的脂肪细胞和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汗腺和深部毛囊等。皮下脂肪有保温防寒、缓冲外力、保护皮肤等作用,脂肪细胞被分解后还可以释放能量,供人体活动需要。

皮下脂肪的厚薄还对人的体形有很大影响。例如脂肪堆积过厚,会使人看上去臃肿,皮下脂肪过少会使人显得瘦弱,缺乏线条美。我们平时可以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调节皮下脂肪的厚薄,保持健美的体形。

皮肤结构模型详解(皮肤的结构分析)(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