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下我的寒假是怎么过的(北京娃都是咋过的)

来源:【现代教育报】

↑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办“我家的春晚”、设计年夜饭菜谱、逛老北京胡同、寻找“兔”文化、制作灯笼……

在2023年寒假期间,北京市不少中小学布置了别有新意的寒假作业或寒假主题实践活动,学生们通过“走出去”“动起来”,不仅让寒假充满年味儿,也让自己收获颇多。

五育融合引导学生欢度中国年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

百节年为首。为了帮助学生们过一个既有传统文化气息又有现代文明创意的中国年,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设计了主题为“玉兔迎春至,爱上中国年”的寒假综合实践活动。

在“欢天喜地迎兔年”板块,学生们通过讲“年”的故事,了解“年”的习俗,向长辈亲人拜年,表达新春祝福,弘扬传统文化。同时,学生们运用自己的特长,和爸爸、妈妈一起,为家里“画年画、写福字、贴春联、剪窗花、扎灯笼”,喜迎新春。在参与置办年货的过程中,学校还鼓励学生们做好预算、与实际采买对比进行数据分析,并记录心得体会和收获,将学科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记录一下我的寒假是怎么过的(北京娃都是咋过的)(1)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四(5)班学生陈星语制作的迎兔年饰品

在“健康快乐过兔年”板块,学校分别设计了“我家年夜饭、我家的春晚、我的家书”等活动内容。对于“我家年夜饭”,学校要求学生设计菜单,创意起菜名,了解家人饮食喜好。同时,力争为除夕夜家庭餐桌贡献一道菜。

在年夜饭后的娱乐活动中,学校希望学生组织设计“我家的春晚”节目单,唱一首歌、跳一支舞、展现一项才艺。而在“我的家书”环节中,学校提醒学生给身边可敬、可爱的人写一封新春的祝福信,或者画一幅画,表达对他们一年来的辛苦劳作和辛勤付出的感恩之情。

学校教学处副主任韩伟表示,新课标理念下,学校更加注重“五育融合”,寒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跟我一起逛胡同”感受老北京历史

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机场分校

北京胡同文化绝不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要道,它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舞台。

春节期间,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机场分校德育处布置了“和我一起逛胡同”活动,学生们游走在京城纵横交错的胡同中,了解胡同文化,感受老北京历史。

记录一下我的寒假是怎么过的(北京娃都是咋过的)(2)

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机场分校学生在前门大街周边逛胡同

在逛胡同的过程中,学生们了解到,胡同原为蒙古语,即小街巷。由于北京古时城建就有严格规划,所以胡同都比较直,星罗棋布,共有7000余条,名称五花八门,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场、商品命名,如金鱼胡同;有的以北京土语命名,如闷葫芦罐胡同等。北京最长的胡同是东西交民巷,全长6.5公里;最短的一尺半大街,长不过十几米; 最窄的胡同要数前门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宽仅0.75米,稍许胖点的人得屏住呼吸才能通过。北京的胡同围绕在紫禁城周围,大部分形成于中国历史上的元、明、清三个朝代。

南锣鼓巷、史家胡同、蓑衣胡同、万年胡同、东旧帘子胡同、钟楼湾胡同、雨儿胡同等都留下了学生们的足迹。他们在这里品尝北京美食、参观名人故居、了解胡同历史、体验非遗文化、感受胡同的风土人情。学校四年级(1)班学生张家齐在逛完南锣鼓巷后感慨地说,其实逛胡同看的就是普通百姓的胡同生活以及古都北京的发展进程。

学生在线体验参政议政

北京市大成学校

寒假期间,北京市大成学校组织学生同步在线观摩政协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本次观摩活动共有观摩教师2人、观摩学生2人、列席教师7人、列席学生10人以及家长6人参与,囊括小、初、高思政学科教师以及不同年级学生代表。这种共同参与的形式,增进了小初高思政教师的交流探索、增进了不同年龄间学生的沟通互动,使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共同感受到团结、协商、民主的氛围,切实提升了“四个自信”。

记录一下我的寒假是怎么过的(北京娃都是咋过的)(3)

北京市大成学校学生在线上观摩政协会议

这次在线观摩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学校模拟政协社团,学生们通过前期模拟政协活动学习了政协的职能和工作方式,并且围绕自己的选题体验了社会调研、问题分析、协商讨论、撰写提案的全过程。在线观摩中,学校还特意邀请了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一起聆听了大会讨论和界别讨论,感受政治协商的独特优势。家长与孩子共同感受北京一年的发展,感受政协委员在发展中的责任担当,深刻思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逻辑,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

高一(1)班学生李佳琪说:“通过这次在线观摩活动,我更切身感受到政协委员们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对北京市发展的关切。每一个提案都体现出委员们的那一颗热忱之心,大到经济、科技、卫生等发展,小到老百姓的交通出行、社区环境改善等。作为中学生,我们要树立新发展理念,勇于创新,勇于担当时代发展的责任。”据北京市大成学校副校长、观摩教师李同介绍,从社会调研到撰写模拟提案,再到在线观摩,学生们在模拟政协实践中不仅提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了解了我国的民主政治,体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次政协全会观摩活动,给学生们上了一堂新颖而生动的“大思政课”,用政协工作具体数据和北京发展的各项成就,这次活动展现了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就像一颗颗小火种,带动了周边的人,让更多学生、教师、家长感受到了民主协商的力量。

职校学生多种形式服务昌平草莓节

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

2月4日,北京市第九届草莓之星评选暨昌平区第四届草莓节活动在北京农业嘉年华草莓博览园举办。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智慧农业、电子商务、航空服务、新媒体运营等专业37名师生走出校园,为本次活动提供了一系列高质量服务。

学校智慧农业专业师生结合草莓品种和特点,按标准完成400余份参赛样品选样、摆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配合昌平邮政完成直播带货商品39款,观看人数累计突破12000人次,助力“昌平草莓”品牌知名度提升;航空服务专业高标准的颁奖礼仪服务获得与会人员高度评价;新媒体运营专业央广网学徒班学生,完成整个活动的采编与媒体宣传。学生高质量的服务获得北京市农业推广站、昌平农服中心高度评价。

学生在活动中收获颇丰。智慧农业专业董天浩同学表示:“在今天的草莓节服务活动中,我通过草莓品种的分装摆放了解到草莓品种的多样性,通过选样从外形、风味上认识了白雪公主、雪兔等新品种。本次实践帮助我将校内学习过的草莓组培、栽培知识融会贯通,草莓产业的不断发展创新还使我认识到,农业在未来有着更多的机遇和发展,也更加坚定了我学习探索智慧农业领域的决心。在日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去钻研草莓相关知识及技能,为乡村农业做贡献。”

据悉,“北京草莓之星”评选活动自2015年起,连续举办了八届,已成为推介宣传北京市草莓产业的一张名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今年,全市共计100多个草莓种植园区、300多个草莓样品参加评选,共选出星级草莓100个。评委从果形、色泽、整齐度、肉质、风味五个方面对所有参赛样品进行评分排名。学校智慧农业系师生种植的“红颜”,首次参赛,获得三星奖。

特色作业点亮寒假生活

北京市八一学校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为了让学生们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中国传统年俗文化与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北京市八一学校初一年级整合课程资源,聚焦各学科核心素养,以多样有趣的浸润式活动为载体,深研究、巧构思、精设计,形成了兼具知识性与思维性的寒假作业,实现“减负”与“提质”双赢。

语文组教师布置了以春节为主题的学科探究作业,用收集整理来的描写春节的诗词和习俗,制作一张手抄报。

趁着过年送福之际,数学组教师布置了“制作新年礼盒”作业。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复习了立体图形的棱长、表面积、体积等知识。

英语组教师根据“双减”工作要求,布置了以The Spring Festival为主题的英语手抄报作业,指导学生们用英语表达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

为了开拓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提升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和核心素养,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历史组教师布置了“历史文物DIY模型制作”作业。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触摸沧桑岁月,感受千年传承。

地理组教师布置了“不一样的‘中国节’,一样的‘中国心’”主题寒假地理实践作业。要求学生们结合相关地理知识,收集世界各地春节年俗,进一步培养家国情怀。

道法组在注重提升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能力的同时,还为学生们布置了“手写春联”作业,以最传统的方式迎接新春到来。

生物组布置的“生物种植”寒假特色作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和动脑的活动,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

创新特色作业让寒假“有年味儿”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二中学

为让孩子们在“双减”背景下度过一个充实快乐的寒假,良乡二中通过设计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寒假中汲取知识、喜迎新岁。

“巧手剪窗花”活动让孩子们和家人一起剪出精美的图案,寓意着美好未来;“用心烹美味”活动,鼓励孩子与家人一起张罗年夜饭,让孩子感受团圆的意义;“妙手摄佳影”活动让孩子们用照片寻觅年味,用光影记录风情,分享身边丰富多彩的新春人文风情;孩子们还通过假期劳动展现对生活的热爱,更展现出强烈的责任心和对父母深深地感恩;即使是假期孩子们也不忘学习,做好每日计划,认真完成作业,拓展阅读,争取下学期学业进步,大展宏“兔”。

此外,学校立足于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从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入手,关注学生身体健康。利用假期指导学生锻炼身体,让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学会劳逸结合,养成每天锻炼的良好习惯。

李秋红校长对孩子们在寒假中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各种形式的创新特色作业,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开拓了视野,活跃了思维,受到美的熏陶,体验了阅读、运动、手工制作带来的快乐。”她表示,“我校将继续优化作业设计,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在具有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拓展性的作业中,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一道道绚丽多彩的风景线。”

家务劳动成寒假必做作业

北京市密云区西田各庄镇中心小学

写春联、画年画、挂灯笼、做美食……这是密云区西田各庄镇中心小学孩子们必做的“功课”,孩子们也在乐此不疲的活动中享受着浓浓的年味儿。

这个假期,密云区西田各庄小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劳动实践相结合,通过设计“中国年文化”“二十四节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充分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前提下,将动手实践融于其中。在传统节日的日常生活中,把家务劳动作为必做作业,赋予传统文化教育浓郁的生活味道。

记录一下我的寒假是怎么过的(北京娃都是咋过的)(4)

北京市密云区西田各庄镇中心小学学生在贴福字

在“中国年文化”主题实践活动中,西田各庄小学按照不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了难易不一的劳动作业。如:低年级学生手工制作创意鞭炮、窗花剪纸、大红灯笼,讲一讲中国年习俗故事;中年级学生写春联、贴福字;高年级学生画年画、做中国结、做美食等,让学生们在多种多样的动手实践中充分感受年的味道。

据学校介绍,学校立足于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汲取宝贵财富,让传统节日成为传承民族文化血脉,培育下一代核心素养的优秀载体。“二十四节气”实践活动中,按照不同年级,将二十四节气进行划分,寒假作业涉及冬春节气,暑假作业涉及夏秋节气,学生在6年内通过实践作业的形式,详细了解我国的节气文化。立春节气学生动手捏春牛、做春娃、尝美食,春分玩竖蛋、放风筝,惊蛰节气参加农事活动、制作小雨伞,清明节缅怀先烈、文明祭扫,立冬节气和家人一起包饺子,小雪节气腌咸菜、渍酸菜,大雪节气剪窗花,小寒节气熬腊八粥等。让学生们在劳动实践体验中形成感受、感知和感悟,使劳动教育成为激发孩子学习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渠道。

“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的精神养成价值不只局限于文化熏陶和耳渲目染,更在于在劳动中养成的文化传承、劳动观念、公民意识价值。”密云区西田各庄镇中心小学校长王春艳说,要赋予劳动教育真正“内核”。传统文化教育和劳动教育紧密结合,会让孩子们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劳动中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寒假寻找有趣“兔”文化

北京市石景山区先锋小学

北京市石景山区先锋小学在这个寒假发布了寻“兔”征集令,鼓励孩子们自主找寻关于“兔”的文化故事、成语、谚语、传说等。学生还可搜寻在中华文明长河中出现的“兔”文化,如敦煌“三兔莲花藻井”、老北京“兔爷儿”等。

记录一下我的寒假是怎么过的(北京娃都是咋过的)(5)

北京市石景山区先锋小学学生绘制的兔年邮票

通过这些有趣的历史文化故事,孩子们潜移默化地了解了中国“兔”文化。孩子们围绕兔年生肖形象和寓意,结合中国春节元素,进行兔年邮票创作,设计出积极向上、充满趣味和童真的兔年邮票,在寓教于乐中传承中华文化美德。开学后,各班将通过班会进行分享,每班评选出最具特色的兔年创意邮票,学校将给予表彰并进行展示。

校长李秀节说,学校此次寒假发布的寻“兔”征集令是基于“双减”背景下的一次课余实践活动的落实。在兔年寻找“兔”文化,既符合时代特征又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邮票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名片,在一张小小的邮票中,能够展现出许多知识和文化。此次兔年邮票设计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了解兔文化涵盖的人文知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

师生共同品味中国年文化

北京市昌平第二实验小学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在2023春节之际,北京市昌平第二实验小学开展了以“龙娃欢喜过大年”为主题的寒假综合实践活动。这些有趣味、有温度的体验,给孩子们的假期添足了年味儿,也增进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了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与核心素养。

春节期间,家里通过贴对联、贴窗花来增添节日的氛围。学生们在活动手册的指导下学习剪纸艺术来制作窗花、纸工灯笼。在亲人团聚的餐桌上,学生们不仅利用所学知识设计营养均衡的年夜饭菜谱,还和家人一起制作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各异、民族众多,各地过春节的民俗和风俗也不尽相同,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学校在寒假作业中设置了“家乡年”活动,学生们化身“小侦探”,找寻南北方春节习俗的差异,了解不同民族的春节习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春节期间最热闹的民俗活动,绝对非庙会莫属,学校便引导学生体验投壶之趣,动手设计并制作糖画、学习传统表演项目十字步……

丰富多彩的春节活动、情真意切的亲人祝福、分外美味的年节食物……这些都给学生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学生们用文字记录下这些精彩时刻,共同品味中国年文化。同时,在语文和英语学科的寒假实践活动中,学生们以双语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春节。此外,学校还开设了“周老师和你聊春节”栏目,在寒假期间定期给学生讲述精彩的有关年的故事,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萌娃庆元宵 童心扬传统

北京市延庆区第三小学

为了引导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切实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北京市延庆区第三小学以元宵节为契机,借助赏花灯、包汤圆、做花灯,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寒假实践活动。

记录一下我的寒假是怎么过的(北京娃都是咋过的)(6)

延庆区第三小学学生赏花灯

学校结合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赏花灯,知民俗”为主题,鼓励学生们通过观察、体验的方式,到户外观赏花灯,观看秧歌、舞龙、舞狮、高跷等民俗展演,感受元宵节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校以“包汤圆,体民俗”为主题,鼓励三、四年级的孩子们在家长的指导下,搓、捏、按、团,包出了一个个可爱诱人的汤圆,也包出了“幸福团圆”的美好寓意。其乐融融的亲子互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节日文化生活,也让他们体会到了劳动的意义与快乐。五、六年级的同学们以“绘团圆,传民俗”为主题,收集了与元宵节相关的民俗知识、传统文化及古诗词等资料,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出精巧别致、千姿百态的节日花灯,巧用画笔绘制出栩栩如生、图文并茂的节日手抄报,分享节日收获,传递节日文化。

“节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契机。给孩子们创造这种‘沉浸式’的机会,让他们在游玩和创作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大胆创新,体会节日的内涵,感受自己的成长。”延庆三小校长陈计军说,“在新的学期,孩子们也一定会带着这份对中华传统文化深厚的情感,扬帆起航,逐梦远方!”

文字:张秋颖 冉阳 郝彬

林政 杨莉 孟雪 袁晶 鲁娇 霍雪飞 吴一婷 闫佳

编辑:张秋颖

编审:常悦

终审:王宇 苏金柱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本文来自【现代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