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道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这位女子竟已将剑道讲的如此通透了)

武士道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这位女子竟已将剑道讲的如此通透了)(1)

故事还要从公元491年说起。

在吴国苟且偷生三年的越王勾践终于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越国。三年来侍奉吴王夫差所受到的种种羞辱与嘲笑,犹如一把把尖刀插在他的心口,这位亡国之君日日寝食不安,发誓一定灭吴雪耻!为了实现这一宏愿,勾践表面上对吴国恭敬驯服,以麻痹对方,暗地里卧薪尝胆,四处招罗各种人才,励精图治。

一天,勾践又与大臣范蠡讨论复仇之事,范蠡说道:“古往今来的圣人都主张习战用兵,越国要转弱为强,也必须如此。我听说从这儿往南的南林这个地方,有位年轻女子,特别善于武技之道,大王您何不请来一见?”求才若渴的勾践听到有这样一位巾帼奇才,马上派出专使前往迎聘。

武士道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这位女子竟已将剑道讲的如此通透了)(2)

被范蠡推荐的这位奇女子,出身民间,并无姓名留下,按照后来她向越王的自我介绍是“生深林之中,长于无人之野”,连“越女”一名也是越王勾践与她见面后所赐之号。虽然此女出身山野,但爱好广泛,尤其对于击剑之类的武技之道,更是有独钟,孜孜不倦勤习苦练,已达到很高的境界。

武士道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这位女子竟已将剑道讲的如此通透了)(3)

平时,越女与官府素无往来,但“国破山河在”的严峻事实改变了她的往日习惯,她义无反顾地接受越王聘请,随同专使北上。

谁知,在去的路上发生了一件有惊无险的趣事。这一天,越女一行正在赶路,忽然被一个自称“袁公”的老人拦住了去路。老人白发白髯加白衣,全身通白。他对越女说:“我听说你善于剑术,想请赐教一下。”越女知道这是位身怀绝技的武技高手,于是恭恭敬敬说道:“请吧!我将尽其所能与您老一试。”

武士道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这位女子竟已将剑道讲的如此通透了)(4)

话语刚落,这位自称“袁公”者随手以路边的一枝竹子为剑向越女迅疾刺去,而越女则用其竹杆上摘下的竹梢阻挡之。待袁公连续三次进攻后,越女突然抓住其间一个破绽,将竹梢直刺对方。见此状,被刺中的袁公只好弃杖认输,飞身上树,犹如一只急速遁去的白猿。虽然比试获胜,但越女依然对这位上了年纪的不速之客拱手道别,然后继续赶路。

越王勾践见到这位技艺非凡的巾帼剑客,迫不及待问道:“请你给我讲讲什么是剑技之道。”

越女回答说:“小女子生长在山野深林,自幼爱好技击之道。我对于技击之道的理解,并非他人所教,而是在长期的习练中自己感悟到的。”

“那么你的技击之道是什么呢?”

武士道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这位女子竟已将剑道讲的如此通透了)(5)

面对越王的追问,越女言简意赅地说出了一段被后人称之为“越女论剑”的经典之论。

其大意是:剑技之道接触很容易,但把握很难,因为其意非常幽远深奥。总体上,所谓“道”,自有开合、兴衰的阴阳之变。具体到手战之道,首先需要全神贯注,从容不迫,在未动手前好像娴静淑女,但一旦动手,则如同可怕的猛虎;其次是需要动作姿势与气、神俱往,做到三者合一;再次是动作变化既要如太阳之升落,杳无行迹可寻,又要像逃脱的兔子,其追形逐影,迅疾无比。总之,手战之道的各种技法,不能囿于—定的动作规定,而是因人、因时随机而变,好比一个人的呼吸那样。以上几点,不管什么样的武技比试,都是一致的。一旦把握了这样的武技之道,那么就可以一挡百、以百挡万了。大王,只要您试一下,其效马上可验证。

越王勾践听完这番有关手战之道的话后非常高兴,他一方面赐号该女为“越女”,另一方面命令越女将剑技传授军中将士。

武士道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这位女子竟已将剑道讲的如此通透了)(6)

“越女之剑”由此也流传开来了,不仅东汉人王充的《论衡》中提到“剑伎之家,斗战必胜者,得曲城、越女之学也”,诸如后来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东海有勇妇》诗中也有句吟咏道“学剑越处子,超腾若流星”。

授权转载自《中华武术》杂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周伟良

责任编辑:锦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