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山东小伙志刚(他15岁当农民30岁拉板车)

90后山东小伙志刚(他15岁当农民30岁拉板车)(1)

他,15岁被下放农村,割稻子、放牛、打猪草,每天为填饱肚子发愁。

父亲成分不好,母亲病重过世。

他在乡下一呆就是15,一晃已经30岁,他没背景、没特长,回到城里连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都找不到。

然而,就是这个在浙江宁波农村改造的老农民,努力40年后,靠一己之力打造出价值千亿的雅戈尔商业帝国。

他就是:李如成。

他花重金请明星代言,高大英俊的费翔一身笔挺的雅戈尔西服,成为无数70后、80后心中的完美男人。

同时,他的雅戈尔服装顺利打出知名度,卖进千家万户,几乎每个中年男人都能从衣柜里找出几件雅戈尔衬衣。

90后山东小伙志刚(他15岁当农民30岁拉板车)(2)

他开地产公司、投资基金,甚至办银行,赚得盆满钵满。

一个农村穷小子,如何打造千亿商业帝国?

实际上,李如成走上服装这条路,完全是迫于无奈。

90后山东小伙志刚(他15岁当农民30岁拉板车)(3)

下放知青到服装厂长

1981年1月3号,结束了15年知青插队生涯的李如成来到青春服装厂报到,这一年他正好30岁。

90后山东小伙志刚(他15岁当农民30岁拉板车)(4)

个头不高的李如成特意穿上4年前结婚时岳父出钱做的蓝布中山装,脚上的猪皮皮鞋有些粗糙,但是也只舍得重要场合拿出来撑下场面。

1958年,因为爸爸被打成右派,李如成一家从上海下放回原籍宁波远郊的段塘村。

体重不过70斤的李如成要帮忙放牛赚工分,可是想放牛的孩子太多,他被别人挤到地上还给牛蹄子踩了一脚。

一只脚瞬间肿得老高,过两天化了脓。

牛场主任可怜他,想照顾他给他条牛放。

可是他脚动弹不了,只能躺在家里编草帽赚钱。

家里最穷的时候,地板缝里掉进去5分钱,一家人又拍又打给抠了出来,好拿去买酱油。

苦日子泡大的李如成,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他只希望有份工作不再受穷。

“成分不好”的他,没有办法像别的知青,转业当兵或者做老师。

青春服装厂虽然名头听着挺响亮,其实不过是几个转业青年拿着2万块钱凑出来的小作坊。

这家百十号人的服装厂,当时主要的业务就是给针织厂加工背心、汗衫这些别人不屑干的下脚活。

按件计费,少的挣7分,多的拿2毛。

刚进厂,厂长安排他去拖板车运砖头。

因为人老实又勤快,拖了两个月板车,李如成被提拔为缝纫组组长。

30多年后,西装笔挺的李如成接受记者采访,被问到为什么会选择进入服装厂?

“因为人总是要穿衣服的嘛!万一工厂倒闭了,我学门手艺,我家老婆会缝纫,我会裁剪,开个夫妻老婆店也可以啊。”

镜头前的李如成笑得十分憨厚,毫无大老板的架子。

90后山东小伙志刚(他15岁当农民30岁拉板车)(5)

只是天不遂人愿,进厂的第二年,厂里帮忙代工的二级站因为效益太差给不出货款,厂里货物积压没钱发工资。

厂长美其名曰给大伙放了3个月假,实则是让大家自谋生路。

举目无亲的李如成不敢休息,也没有别的去处,生活再次陷入困境。

90后山东小伙志刚(他15岁当农民30岁拉板车)(6)

绝处逢生,救活厂子

待业在家的李如成,苦思冥想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办。

好巧不巧遇到从东北回乡过年的老乡刘宝华,寒暄之际刘宝华说起自己有一批布料卖不出去,想在南方找人加工当成衣卖。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李如成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东拼西凑借了路费跟着老乡一路去了东北。

豁出性命,两天灌了5顿大酒。

一个星期后,李如成给厂里拉回了12吨布料加工的业务。

过了5个月,厂里如期完成加工任务,赚了20万。

“我们原本一个月只有28块,后来就涨到了78块。”30多年后,李如成回忆当年的收入,喜悦之情仍旧是溢于言表。

出生于1951年的李如成,信奉最朴素的商业法则:赚到钱才能活下去。

带领厂子起死回生的李如成虽然进厂才1年多,却因能力出众在1982年被大伙一众推选为厂长。

有点懵有点惶恐,从来没当过领导的李如成还不习惯角色的转变,就这么匆匆忙忙上任了。

90后山东小伙志刚(他15岁当农民30岁拉板车)(7)

从“北仑港”到“雅戈尔”

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下深圳视察。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得到了的肯定。

而此时远在宁波的李厂长也在苦思冥想,接下来服装厂该如何发展?

厂里一直靠给人代工一些季节性的订单赚钱,不仅仅受制于人,同时利润也十分有限。

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有稳定的产品,不然永远都是给人做嫁衣裳。

他尝试着生产“青春牌”衬衫,结果因为没有知名度根本卖不出去。

这条路一时走不通,只能换别的方法。

当时国内有名的衬衫品牌“开开”正在寻找合作加工点,李如成一听这可是个大好的机会,一定要把握住。

结果第一次去上海找人家谈合作,别人根本瞧不上这家宁波乡下的小作坊。

李如成不甘心,回到宁波请了8个专业师傅指导技术,又花重金买了新的生产线。

打听到开开的领导要去广西视察工作,他也一路跟过去。

对方见他谈吐得体、态度诚恳,最重要的是说起服装专业知识头头是道,对他印象好了许多。

“开开”方面最终被李如成打动,同意青春服装厂有偿使用“开开”的商标及相关技术,并一次签下30万件的订单。

90后山东小伙志刚(他15岁当农民30岁拉板车)(8)

服装厂当年的利润一下从40万上升到100万,次年销售额更是惊人地涨到了1000万。

职工的工资也涨到100多块,进厂一个月就能买辆自行车。

要知道在85年,一个普通公务员的工资才不过30多块。

借着宁波知名港口北仑港的名气,李如成又做了个“北仑港”牌子的衬衫。

凭着给开开代工的经验和技术,以及北仑港的知名度,这次创立品牌成功了。

90后山东小伙志刚(他15岁当农民30岁拉板车)(9)

不仅第一年就卖掉300万件,其中双排扣男大衣、女式立领长袖衬衫还被评为全国畅销产品。

90后山东小伙志刚(他15岁当农民30岁拉板车)(10)

生产成本和工艺相差无几,但是一年利润却多了上百万,自有品牌“北仑港“让李如成尝到了品牌的甜头。

我们那个时候是供应经济,只要你生产出来就有人买,裤腿长3公分都没事。”李如成边说边笑着用手给记者笔划着长度。

90年代初,皮尔卡丹、金利来等一众外来品牌进军内地。

洋气新潮的款式哪怕比国内牌子贵上几倍,仍旧被消费者趋之若鹜。

原来国内一线服装品牌被挤成了二线,而原本二线的北仑港则被挤成了三线。

国产牌子似乎只有靠价格便宜才会卖得出去。

不想靠打价格战,靠卖几块、十几块便宜货为生的李如成,面对内外夹击,特意去北京请教高校营销教授。

结果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北仑港”地域特色太强,文化含量不够,缺乏上升空间。

一边是已经发展了5年并且销量不错的品牌,一边是贸然一搏,塑造新品牌从头再来。

李如成相信兼听则明,大胆选择放弃“北仑港“重新开创新品牌。

但是想打造一个可以抗衡皮尔卡丹这些大牌的品牌谈何容易?摆在眼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时机再次眷顾了李如成。

在他苦于寻找资金的同时,得知澳门南光集团老总曹贞也在内地寻找合作伙伴。

在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对方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当天下午就要坐飞机从杭州返回澳门。

当即,李如成开车从宁波赶往杭州,见到曹贞并说服对方来青春服装厂考察。

随着双方沟通的不断深入,1990年8月,中外合资的雅戈尔制衣公司成立。

英文名用了和“younger”一字之差的Youngor,雅戈尔中的雅字则是为了纪念李如成年轻时在雅渡村当知青的日子。

90后山东小伙志刚(他15岁当农民30岁拉板车)(11)

命运没有实现李如成开夫妻老婆店的心愿,只是他当年也绝没想到自己的未来还远不止于此。

90后山东小伙志刚(他15岁当农民30岁拉板车)(12)

裁缝变股神

在和南光成立了“雅戈尔”后,产品生产成本和之前的“北仑港”并无二致,利润却翻了几番,一年增加了几千万。

“企业发展得像火箭一样快。”

92年和南光集团合办地产开发公司,98年雅戈尔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90后山东小伙志刚(他15岁当农民30岁拉板车)(13)

手里有了余钱的李如成,开始进军资本行业。

从股票到地产均收获颇丰,甚至在宁波当地还有一家雅戈尔动物园,李如成的投资范围又多又野。

雅戈尔也一度被称为“服装领域最懂金融和地产的公司,也是资本圈最擅长卖服装的公司。”

2007年,雅戈尔投资板块净利润17.38亿,占整个公司盈利总额的65.56%。

同年美国财经杂志《商业周刊》一篇报道批评雅戈尔,称其除了股票和投资板块外,其他业务已变得无足轻重。

被质疑的李如成表现得十分硬气,“赚钱就是我的主业”。

无论是上山下乡还是转业回城,亦或是上市投资,李如成的每一个动作都紧紧跟随着时代的步伐。

以前是为了谋生不挨饿,如今是为了赚钱求发展。

坊间甚至一度流传,跟着雅戈尔投资稳赚不赔的传言。

在公开场合一直自称农民的李如成,骨子里其实是个实实在在的商人。

从公司历年的年报也能看出,雅戈尔上市以来,大部分时间里,主要盈利的业务都不是靠服装。

他一度想过自建银行,后来因为政策问题没有成功。

早在97年,李如成以1.01元每股的白菜价入股宁波银行,持有1.79亿原始股。

90后山东小伙志刚(他15岁当农民30岁拉板车)(14)

疫情下的经济困境,李如成从20年8月到21年2月,减持2.96亿股宁波银行的股份,变现100亿。

不仅周转了艰难的服装业务,也让人惊叹于他过人的投资实力,“裁缝股神”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

90后山东小伙志刚(他15岁当农民30岁拉板车)(15)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在李如成的办公室里,靠墙放着三块大大的展板。

上面记录的不是雅戈尔的发展历程,而是国际奢侈品行业的三大巨头:历峰集团、开云集团和LVMH。

90后山东小伙志刚(他15岁当农民30岁拉板车)(16)

爱马仕、LV、香奈儿,市面上叫得上名的奢侈品基本上全都出自这三家公司。

展板上从品牌logo到利润收益,一应俱全。

李如成一有空就会在办公室里看着这三块展板思考雅戈尔的未来,“见贤思齐”的决心可见一斑。

知乎上有人评价雅戈尔:材质一流,款式老气。

在雅戈尔天猫店中的评价里,也有不少都提到雅戈尔质量不输国外2、3000的大牌品质,就是款式太像父辈才会穿的衣服。

如今一身西装笔挺的中年企业家不再是年轻人关注、模仿的榜样,身穿帽衫、牛仔裤的年轻创业者更是社会关注的潮流。

李如成从有些疲软的业绩报表上也意识到这一点,他明白无论企业发展到哪个阶段,总是会有不同的困境需要面对。

有问题就想办法解决,李厂长的干劲几十年不变。

如今不用再猛灌五顿大酒拉业务,但是如何把雅戈尔从一个“中年人爱穿的正装”打造成90后、00后也爱穿的新国货,李如成还在一步步摸索。

90后山东小伙志刚(他15岁当农民30岁拉板车)(17)

下重金采购顶级面料、打造新的子品牌。

找来90后鲜肉代言,利用黑科技统计数据,再到线上铺开销售。

71岁的李如成老骥伏枥,还在朋友圈发小程序叫卖。

90后山东小伙志刚(他15岁当农民30岁拉板车)(18)

已经40出头的雅戈尔是否可以中年翻红,“李厂长”能否再次带着厂子化险为夷?

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END-

参考资料:

1、凤凰财经《李如成:青春不老雅戈尔》

2、CFW时尚《雅戈尔李如成:开多少家店不重要,有机会还要收购》

3、浙商网《20年创造一个奇迹:从“北仑港”到“雅戈尔”》

4、东南财金《李如成和雅戈尔这39年》

5、快刀财经《炒股挣了实业30年的钱,服装大佬李如成,才是真股神》

作者:沅宝味方枪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