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官制度的规定 选官制度考点如何考查

在各地事业单位考试中,历史人文是考试的重要内容。恰逢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即,作为当今社会官员选拔的一种方式,因其具有相对公平性,是很多普通老百姓改变命运的机会,很多考生用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备考,寄希望这一次能够鲤鱼跃龙门。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梳理一下,历朝历代的选官制度。

选官制度的规定 选官制度考点如何考查(1)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到,不同的年代选官制度差异很大。秦朝实行奖励军功、鼓励杀敌求胜的军功爵禄制度,到了汉代,为了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选拔官吏的制度,名为“察举制”。察举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也叫“选举”。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查、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再有就是看重门第出身的九品中正制和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科举制。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对此项内容的考查分为横向和纵向。横向考查是几种制度的对比,出题多数以不同时代实行什么样的制度为考查点。例: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的察举制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制度

B.魏晋时期采用的官员选拔制度主要是征辟制

C.武则天时期开创的科举制

D.科举解元,会元,状元分别是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名

纵向考查倾向于一种选官制度的深度考查,几个选项的设置会涉及到如制度产生的年代、制度的特点、制度的优劣等。例: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廷试是指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又称御试。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明经科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科目之一。隋朝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进士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

D.凡本省的秀才和监生参加每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为会元。

在这几种制度中,尤其以科举制考查最多,历年事业单位考试的出题形式,多数以诗歌的形式表达考完试的喜悲。如:

1.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

2.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3. 御笔封题墨未乾,君恩重许拜金銮。——董德《登第报家人》

选官制度是事业单位考试中出现频次非常高的考点,广大考生务必引起重视。希望各位都能好好复习,成功上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