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这部电影去哪里能看(我在纽约看电影之三)

文丨郭如冰

艺术影院在纽约的历史悠久,它和艺术电影一起发展,不同影院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和口碑,积累起相当多数量忠实的观众。

艺术影院门前排长队的次数经常比商业影院还多。它们通常占据稍小楼房中的第三四层,或是完全位于地下,也有多个放映厅(一般不超过6个),也提供爆米花(好几家艺术影院以风味独特的爆米花闻名)和各种饮料食物。

艺术影院的放映安排非常有弹性,排片人会根据上映电影的受欢迎程度来加长或者缩短上映时间。比如戈达尔的《再见语言》就上了大半年;贾樟柯的《天注定》自从被各路影评人评为年度十大之后,也加映了很长时间,这从侧面证明影评人对纽约影院和观众的影响力。

纽约这部电影去哪里能看(我在纽约看电影之三)(1)

《再见语言》

同时艺术影院经常出现这家下映那家上的情况,所以受欢迎的艺术片的上映寿命有可能会非常长,文德斯的新片《地球之盐》已经转了三家影院,目前仍在放映中。

因为竞争激烈,所以每家艺术影院都在大力打造自己的特色。当然最重要的特色就是选择上映哪些影片,最好是抢到独家放映,包括独家放映经典电影(需要影院和电影资料馆之类的机构合作),和独家放映最新电影(需要和片方购买优先权)。

纽约这部电影去哪里能看(我在纽约看电影之三)(2)

《地球之盐》

若从策展的角度来说,艺术影院主要有两类:会专门策划的,和没有专门策划、只是随机放映新片的影院。

基本上纽约每家艺术影院都有独家影片,但是只有两家艺术影院有完整的策划机制(比如主题回顾展和导演生涯回顾展),并且能请到导演到现场对谈,它们是Film Forum和IFC Center。

Film Forum是一家新片和老片各占一半的非营利艺术影院,新片和老片部分分别由两位著名电影策划人Karen Cooper和Bruce Goldstein掌舵。Film Forum建立于1970年,多年来一直侧重于新独立电影首映、修复电影重映和外国艺术片的放映。

纽约这部电影去哪里能看(我在纽约看电影之三)(3)

我刚到纽约的时候,Film Forum正在放小津安二郎电影全回顾,早期默片还有现场钢琴配乐。我去看了《晚春》和《东京物语》,记得其中某一场开场之前,听到坐在后面的一位老先生对和他一起来的另一位老先生介绍说:「小津的电影不是大家平时印象中的日本电影,打打杀杀很暴力那种,而是非常日常的几乎没有情节的……」我在前面微笑偷听。

纽约这部电影去哪里能看(我在纽约看电影之三)(4)

《东京物语》

这场小津影展的动机主要来源于很多小津作品正在做重新修复,在Film Forum率先放映了小津全集后,其他很多艺术影院和机构也接着三三两两放映了很多场小津作品。

最近Film Forum在独家上映印度导演萨蒂亚吉·雷伊的「阿普三部曲」,这三部电影的原底片已在大火中毁灭,电影修复师从其他留存素材中一格一格复原,最后由Criteria Collection发行了修复版。

开幕的晚上我去看《大地之歌》,队伍排了50米长,很是壮观。要知道Film Forum的三个厅都不是很大,排队是因为大家都想得到好位置(纽约的影院座位都是先到先选,除了AMC Lincoln的IMAX厅和纽约电影节的主厅)。

纽约这部电影去哪里能看(我在纽约看电影之三)(5)

《大地之歌》

那天有雷伊的儿子和Criteria Collection的主席到场做了简短而真诚的介绍,在印度音乐大师拉维·香卡的配乐的伴奏下,氛围温馨动人。后来「阿普三部曲」因为太受欢迎,从最开始的计划放映一周,后来放了一个多月也停不下来。

除了这样的重大电影修复工程,还有很多低调进行的修复工作会在FilmForum展示,比如近一段时间里有《好家伙》的25周年修复版和《灰色花园》、《小孩与鹰》、《第三人》等修复版上映。

基本上每个季度Film Forum会有10部左右修复老片在这里重新展出,但老片重放也不都因为修复,还有Goldstein先生精心策划的各种主题展。

有的是根据题材,比如最近的「True Crime」系列,包括了40多部犯罪电影,从弗里兹·朗到希区柯克,从大岛渚到今井正,从泰伦斯·马利克到马丁·斯科塞斯,从《邦妮与克莱德》到《杀人回忆》;有的系列是围绕一位电影人,不仅是导演,还有可能是一位摄影师或是一位演员。

纽约这部电影去哪里能看(我在纽约看电影之三)(6)

《邦妮与克莱德》

在新片首映方面,Cooper女士也是目光独到出手有力,她的选择类型广泛,新导演老大师都有,质量几乎部部上乘。

去年我在Film Forum看了弗雷德里克·怀斯曼的《国家画廊》,怀斯曼老先生到场回答提问,他是我见过的在回答观众提问上最机智的导演之一。

最近让Film Forum自豪的应该是首映了罗伊·安德森的《寒枝雀静》,并且请安德森三场放映都来到现场,他谈了很多影响自己由现实主义转向抽象的超现实的创作历程,谈了自己的创作来源,如何受到布努埃尔、费里尼、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还谈了自己的创作方法,比如影片里所有的动物(包括那匹马!)都是模型等等。

纽约这部电影去哪里能看(我在纽约看电影之三)(7)

《寒枝雀静》

IFC Center和Film Forum一样,也是一家策划独到的艺术影院,不一样的是,IFC很年轻,2005年把一座教堂改成电影院开放,它是AMC Network(和前面说的商业影院AMC不是同一家)下属的影院,这家大公司还拥有电影发行公司IFC Films(成立于1999年),所以IFC Center一个重要的新片独家放映来源是自家发行的电影,每年都有二三十部。

去年IFC成功发行了阿萨亚斯的《锡尔斯玛丽亚》,菲利普·霍夫曼的遗作《上帝的口袋》,还有大受欢迎《少年时代》。

纽约这部电影去哪里能看(我在纽约看电影之三)(8)

《上帝的口袋》

IFC的自治体现在可以小范围反抗MPAA的分级制度,前年IFC发行了《阿黛尔的生活》,并且声明:「虽然影片被分级为18岁以上才能观看,但是我们认为这部电影适合成熟的青少年观看,所以欢迎高中生前来;另外,因为本片在爱达荷州被禁了,所以我们会提供每位爱达荷州来的观众一张免费电影票。」

IFC也会经常有新片的导演和演员见面活动,我曾经参加过的有《第四公民》导演场,《春假》的詹姆斯·弗兰克场,《零点定理》的特里·吉列姆场。

纽约这部电影去哪里能看(我在纽约看电影之三)(9)

《零点定理》

有时候IFC会在正片放映前放一些自家制作的短片,也很有趣;开场前大银幕上不放广告,而是放各种导演到场或是接受连线访问的视频。最常放的是侯孝贤和拉斯·冯·提尔接受连线采访的样子,本来电脑屏幕的分辨率放到大银幕上就已经很滑稽,再加上侯导紧皱的双眉和冯·提尔刚睡醒还没理的头发(一边接受采访他还一边理头发),每次看到我都要笑出声来。

除了自家发行制作的电影,IFC独家上映过达内兄弟的《两天一夜》,吉卜力的《辉夜姬物语》和《记忆中的玛妮》,还有每年的奥斯卡、圣丹斯提名短片。

除了新片,IFC也会策划经典老片放映,最有名的大概是The Waverly Night系列,是在每个周末的午夜放映经典的暗黑系电影,比如《圣山》《闪灵》《幽灵公主》《橡皮头》等等。

纽约这部电影去哪里能看(我在纽约看电影之三)(10)

《闪灵》

IFC基本上以新片放映为主,经典电影最近的有小津系列(又是小津!),还有克里斯·马克作品。IFC还和一些电影节合作,放映电影节上的作品,比如每年的纽约纪录片电影节(DOC NYC)还有人权电影节(Human Rights Film Festival)等。

除了这两家最为活跃的艺术影院,纽约还有另外好几家知名的艺术影院,有的是独立的,有的是全美连锁的。Lincoln Plaza Cinema是因为和伍迪·艾伦的良好关系而闻名,直到现在,艾伦的新片还是会最先在这家完全位于地下的独立影院放映。

Landmark Sunshine Cinema是全美连锁的艺术影院,它们也有午夜展映,记得独家上映过《菲洛梅娜》和《蛮荒故事》。Angelika Film Center也是全美连锁的艺术影院,有的时候会安排二轮放映(在其他影院放映过一个月以上再在这里放映),曾经首映过理查德·林克莱特的《都市浪人》,最近独家放映了以色列电影《道别派对》。

纽约这部电影去哪里能看(我在纽约看电影之三)(11)

《蛮荒故事》

Village East Cinema曾经独家放映《无须多言》还有很多来自欧洲的动画片。其他的艺术影院,比如Cinema Village和Quad Cinema的片就更小众了,也有很多二轮放映,我就赶着这里的最后机会看了欧容的《登堂入室》,还有纪录片《粒子狂热》和《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等等。

纽约这部电影去哪里能看(我在纽约看电影之三)(12)

《粒子狂热》

我的一位教授也曾吐槽过Quad可以让电影人自己出钱上映,并得到《纽约时报》的评论文章……在布鲁克林的威廉斯堡区(就是《破产姐妹》生活的那一区)还有一家提供小桌子给你一边看电影一边吃吃喝喝的Nitehawk Cinema,它放映各种时代的各种电影。据说布鲁克林还有一家影院可以买一张票在同一天看尽最近上映的艺术片,仍有待勘探。

(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