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的散文读起来好让人不适 郁达夫故都的秋北国的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郁达夫的散文读起来好让人不适 郁达夫故都的秋北国的秋(1)

短短10个字,便将雨后深山的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是小编最喜欢的一首秋景诗词。而今天,小编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篇散文。

如果想在所有描述秋天的文章中评选,《故都的秋》一定是必读书单中的首位,因为在描述秋凉种种意境的背后,也蕴含了郁达夫对人生之秋的感悟。

“北方的秋天特别晴朗,安静而忧伤”

1933年4月,郁达夫为躲避敌人的恐怖威胁,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该文。

《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 “静”和“悲凉”,既有着时代特色,也彰显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的纠结。

郁达夫的散文读起来好让人不适 郁达夫故都的秋北国的秋(2)

一明一暗,字里行间都是大家的心思

郁达夫在文中埋了一个扣子,你读到了吗?

明的是景。描写皇家园林、名山大川的秋景固然俊美,郁达夫笔下的秋,却像你的邻居,一个久未谋面的好友。

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一椽破屋、驯鸽、牵牛花......他在告诉你秋凉了,快加一件衣服吧。

暗的是情。农民是欢迎秋天的,因为庄稼丰收。

孩子是喜爱秋天的,因为果实甘甜。

只有郁达夫是纠结的,他喜欢秋天吗?

他写到了北国清秋的果子,枣子、柿子、葡萄,都是成群结队,极香甜的;可是秋雨、秋蝉、树影却是清冷的。这些细腻而独特的细节,只有一个饱读诗书却又颠沛流离的文人才能书写出来。

他的情感也是复杂的,就像这丰收的秋季也昭示着凛冬将至的寒意——欢喜,但也有悲凉。透过文字,我们听到一个微末的文人在内心挣扎:前路几何,有多少风雨?还有多久才能再见春日盛景?还有多久可以告别这人生沉浮?

郁达夫的散文读起来好让人不适 郁达夫故都的秋北国的秋(3)

重温佳句,回到90年前那个秋天

如《金刚经》, 一念即是当下、过去,未来。1934年的秋天,2022年的秋天,人生海海,起起伏伏,并没有什么不同。如果你还在低谷徘徊,找不到方向;如果你已在顶峰笑谈,如果你还在孤独中摸索...就一起来重温《故都的秋》中的经典名句,也许读完你会有新的体悟: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和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郁达夫的散文读起来好让人不适 郁达夫故都的秋北国的秋(4)

如果你也喜欢阅读,想要积累更多文学和写作素材,就点左上角【关注】,小编会每天分享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