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李鸿章到底有多牛(晚晴重臣李鸿章这样评价自己的一生)

文|向继东梁启超曾写过《李鸿章传》,对李氏作了一番总结:“李鸿章今死矣外国论者,皆以李为中国第一人又曰:李之死也,于中国今后之全局,必有所大变动夫李鸿章果足称为中国第一人与否,吾不敢知,而要之现今五十岁以上之人,三四品以上之官,无一可以望李之肩背者,则吾所能断言也”,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晚清的李鸿章到底有多牛?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晚清的李鸿章到底有多牛(晚晴重臣李鸿章这样评价自己的一生)

晚清的李鸿章到底有多牛

文|向继东

梁启超曾写过《李鸿章传》,对李氏作了一番总结:“李鸿章今死矣。外国论者,皆以李为中国第一人。又曰:李之死也,于中国今后之全局,必有所大变动。夫李鸿章果足称为中国第一人与否,吾不敢知,而要之现今五十岁以上之人,三四品以上之官,无一可以望李之肩背者,则吾所能断言也。”

谁都知道,弱国无外交。在慈禧领导下的清帝国是怎样的一副烂摊子,大家都略知一二。当时李鸿章集总理大臣等要职于一身,面对列强的要挟,也绝非以前所说的那样,处处以“卖国求荣”。1896年,74岁的李鸿章出访欧美,9月2日在美国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的话,就最能体现其大国权臣的不卑不亢的人格魅力。

当时,美国通过了一个叫《格利法》的排华法案,剥夺了华裔人在美国的劳动权利,李鸿章很想帮助这些华裔,但又爱莫能助。有记者问他是否期待对现存的排华法案的废除或做较大修改。李鸿章说:“我知道,你们又将进行选举了,新政府必然会在施政上有些变化。因此,我不敢在修改法案前发表任何要求废除《格利法》的言论,我只是期望美国新闻界能助清国移民一臂之力。我知道报纸在你们这个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力。希望整个报界都能帮助清国侨民,呼吁废除排华法案,或至少对《格利法》进行较大修改。”(《帝国的回忆》2001年5月北京三联版,339页)

我们知道,《格利法》是由于受到爱尔兰裔移民欲独霸加州劳工市场的影响,因为清国人是他们很强的竞争对手,所以他们想排除华人。如果我们清国也抵制你们的产品,拒绝购买美国商品,取消你们的产品销往清国的特许权,那么你们将作何感想呢?我还想请问,你们把廉价的华人劳工逐出美国究竟能获得什么呢?廉价劳工意味着更便宜的商品,顾客以低廉价格就能买到高质量的商品,这有什么不好呢?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中说李鸿章办了许多错事,亲手签订好些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招来骂名。历史地客观地看李鸿章所办的错事,有些的确情有可原,因为一则他是奉命办事;二则清国是弱国,在强敌面前,他李鸿章再想硬也硬不起来。但对李鸿章人品上的缺陷,则没有必要为他辩护。

李鸿章以淮军发迹,很快便跻身督抚高位。他的后半生执掌国家外交洋务大权凡30余年,在为国家办事的同时,也为自己聚敛了巨大的财富。当时有一副联语流传甚广,道是“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后句说的是翁同。翁为江苏常熟人,官居户部尚书,户部尚书古时称之为大司农。前句说的便是李鸿章。李系合肥人。李家后人至今保存着李鸿章去世后,其直系子孙遗产分配的合同。合同中提到李家在合肥、巢县、六安州、霍山都有大量田产,在扬州有当铺,在庐州府、江宁、扬州、上海等有大批房产。合同中只提到不动产,至于金银财宝等动产部分还不知有多少。其钱是怎么来的?当然是为官捞来的。

李鸿章也确实喜欢钱。出访美国时与美国退休将军威尔逊见面就问,“在美国你很富吗?”接着转而又问现任将军卢杰“很富吗”,由此也可见“钱”在李鸿章心中的位置。据俄国沙皇冬宫档案记载,1896年李鸿章签订“中俄铁路条约”后,就陆续从道胜银行获得了沙俄给予的“回扣”300万卢布!至于他从北洋舰队的军需采购中捞了多少,只有等历史研究专家去考证了。

1896年冬,李鸿章出访回京第二天,兴冲冲“觐见光绪,呈递国书宝星”。四天后,却“以李鸿章擅入圆明园游览,交部议”。后被“吏议革职,旨改为罚俸一年”。次年,也许是李鸿章最灰心丧气的一年。

李鸿章又反躬自问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李鸿章毕竟是个历史人物,其身影且行且远。今天重温这个历史人物,能从其身上得到一点什么启示,才是最重要的。李鸿章说自己是个“裱糊匠”,其实也正是他自己甘当“裱糊匠”,才使中国的事情越办越糟,终于一败涂地,自己也被定格在那个揪心的历史场景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