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移的是哪座山(愚公移山移的山在哪里)

先秦典籍《列子》记载了一个寓言故事:

90岁的愚公居住在河南山区,一开门就是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交通阻隔,压力山大。

愚公不认命,带着一家老小凿山开路,想要使道路直通山的对面。隔壁村的智叟讥笑他太傻,说凭你风烛残年的力气,连草木都动不了,还能拿山上的土石怎么办呢?

愚公长叹道:“即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子又生孙,孙又生子,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还怕挖不平它吗?”

故事的结尾极具浪漫色彩:上苍深受愚公感动,派二神背负二山,投于朔东、雍南。

这是古代先民的美好幻想。

愚公移山移的是哪座山(愚公移山移的山在哪里)(1)

实际上,太行山依然矗立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但愚公的精神永世不灭,他的心愿早已被后世实现。

巍巍太行八百里,中国的构造地貌,总体上分为由西向东渐次降低的三大阶梯。在黄河北岸,从平原向高原的自然转折,由第三阶梯向第二阶梯的天然一跃,就是太行山脉。

太行山,位于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西接黄土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北起北京西郊的西山,向南一直延伸至河南、山西交界的王屋山,与中国南北分界线上的秦岭衔接。

自古有“八百里太行”一说,太行山纵长约400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总体山势北高南低、东陡西缓,山脊平均海拔1500-2000米。

愚公移山移的是哪座山(愚公移山移的山在哪里)(2)

天下之脊,在哪里?

八百里太行山,是山西、河北、河南与北京四省市的界山,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中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也是最能代表华北,甚至代表中国北方的山脉。按照自然地理与人文意义的划分,逶迤连绵的太行山又被分为北太行、西太行与南太行。

愚公移山移的是哪座山(愚公移山移的山在哪里)(3)

天下之脊,在哪里?

大体上看,太行山位于河北省境内的部分,叫做北太行,山势高耸陡险,太行山主脉之上的最高峰,海拔2882米的小五台山雄踞于此。

天下之脊,在哪里?

西太行,则位于山西省境内,是典型的高原地貌,黄土覆盖,尘土飘飞,却蕴藏着丰富的矿产。

位于河南省境内的部分,是南太行,因流水的滋润而形成雄秀的自然山水。河南科学院地理所所长冯德显说,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北方山水自有别样的雄伟,不像江南山水那样氤氲着灵气,但在6亿年前,太行山也是一片汪洋大海,后经燕山运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等演变而渐渐隆起,才形成古太行山。

愚公移山移的是哪座山(愚公移山移的山在哪里)(4)

距今二三百万年前,太行山再次大规模抬升,加上河流的切割作用,最终形成今日太行山的地形地貌。

太行山的抬升,也造成了太行山以东盆地的不断沉陷。这种地质构造的一正一负,使西边不断地削山移土,东边不断地填海成陆,原本东临大海的太行山东麓成为陆地。

因此,有学者认为,太行山是华北平原的“母地”。没有太行山,也就没有华北。

北宋时,沈括登太行山,在山崖间发现一些海螺贝壳,指出:“此乃昔日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

愚公移山移的是哪座山(愚公移山移的山在哪里)(5)

这是中国古代学者对太行山区化石与地质学的早期认识,现代研究已经证实了沈括的论断。

天下之山,莫大于太行,想要理解愚公的心愿,先要读懂太行山。太行山山峰林立,沟壑纵横,是自古以来中华各民族从北往南、由西入东的必经之路,如同一道天然的长城。

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笔直如削、连绵不绝的长崖犹如城墙。红色嶂石岩构成山体的下部,白色石灰岩构成山体的上部,两者结合,在峰峦之间形成一个宽广的“平台”,如城墙上的砖石地面。南太行山的村落就多集中分布于这种面临深谷的平台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