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常见占位(发生在纵隔区域的10种病变)

【全网首发赠书】美国经典著作《断层影像解剖学》,一书涵盖所有解剖面!

来源: 新乡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商务合作:2519330936@qq.com

一、支气管囊肿

来源:胚胎期腹侧气管支气管树分枝或芽异常。病理:内衬假复层柱状呼吸上皮、平滑肌和粘液腺组织,内含清彻的浆液或稠厚的粘液。部位:可发生在纵隔的任何部位,但大多在中后纵隔气管隆突附近,少数在肺实质、胸膜或横膈。影像表现:单个、光滑、圆或卵圆形肿块,壁微细,密度均匀。CT值因囊液性质而异,可水样到软组织密度。在粘液囊肿中,由于蛋白或钙盐含量高,CT值可>100HU。囊内气体不常见,往往提示继发感染,与气管支气管相通。钙化偶见于囊壁或囊内。

纵隔常见占位(发生在纵隔区域的10种病变)(1)

二、食管囊肿

是较少见的食管良性肿瘤,是胚胎期的残余组织,为胃、小肠及大肠上皮细胞在食管壁内种植形成,囊肿内壁细胞具有分泌功能。常位于后纵隔椎体旁的气管分叉及下方处,囊肿可有蒂,跨脊柱向两侧延伸。囊壁比一般的支气管囊肿厚,无脂肪成份。CT上显示病变位于食管壁内或食管旁,为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影,密度均匀,CT值约为0~20 HU,增强扫描不强化.

纵隔常见占位(发生在纵隔区域的10种病变)(2)

三、心包囊肿

原因:体腔形成异常。病理:囊壁由结缔组织和单层间皮细胞组成,内含清彻液体。与心包相连,但很少与之相通。位置:常位于前心膈角,特别是右侧。但也可位于主肺动脉近端的心包隐窝。偶尔有蒂。影像表现:与纵隔内其它先天性囊肿相似.

纵隔常见占位(发生在纵隔区域的10种病变)(3)

四、脊膜膨出

原因:为硬脊膜通过椎间孔或缺损的椎体异常疝出。常与神经纤维瘤病有关。大多数在成年期被发现。影像表现:边缘清晰、均匀低密度椎旁肿块。椎间孔扩大或脊椎、肋骨畸形,侧弯。

纵隔常见占位(发生在纵隔区域的10种病变)(4)

五、胸腺囊肿

原因:可先天性或获得性,先天性少见,由胸腺咽喉导管未闭所致。近50%在20岁前偶然发现,获得性可发生于Hodgkin病放疗后、与胸腺肿瘤或胸部手术有。关病灶可单房或多房。多房常由于感染,多见于无症状的男性。大的多发胸腺囊肿见于近1%HIV感染的儿童。影像表现:单纯先天性胸腺囊肿常为边缘清晰水样密度肿块,壁菲薄难辨.多房胸腺囊肿可表现为边缘清晰,密度均匀,单个或多个囊状肿块,壁清晰可见.继发出血或感染,密度可增高,可误为实质性肿块.少数可见囊壁弧状钙化

纵隔常见占位(发生在纵隔区域的10种病变)(5)

六、囊性畸胎瘤

畸胎瘤为胸部前纵隔内较常见的肿瘤之一, 具有良恶性之分,由胚胎期胸腺始基多极化细胞脱落随心血管的发育携入胸腔演变而成。纵隔囊性畸胎瘤根据其胚层数不同又称皮样或表皮样囊肿,含表皮及其附件成分,单房或多房,房内含皮脂样或粘液样液体,囊壁厚为纤维组织。实性者称为畸胎瘤,含有三个胚层成分,内可含有皮脂腺、毛发、牙齿等。90%位于前纵隔,大多位于前纵隔中下部。CT表现为囊状水样密度影,囊内密度均匀, CT值接近于水, 其内也可见少量脂肪、钙化、骨骼或牙齿等多种组织成分。边缘光滑, 囊壁完整, 囊壁厚度一般在2-5mm之间。脂肪-液体平面对诊断有特征性。增强扫描时, 囊壁可呈轻至中度强化, 囊内容物不强化。

纵隔常见占位(发生在纵隔区域的10种病变)(6)

七、淋巴管瘤

来源:少见良性先天性畸形,由局灶增生、分化良好的淋巴组织组成,形成多房或海绵状结构。发生率:占纵隔肿瘤的0.7%-4.5%临床:多在2岁前发现。部位:多在颈部和腋部,约10%延伸到纵隔,近1%局限于胸部。组织学分类:根据淋巴管的大小分为单纯性(毛细血管状)、海绵状和囊状(水瘤)。囊状最常见。临床类型:一类为海绵状和囊状,多延伸至颈部,发生在儿童;另一类发生在成人,局限在纵隔。影像表现:光滑、分叶肿块,包绕而不是推移周围纵隔结构。均匀、水样密度,但也可密度较高或混有水、软组织、脂肪密度。钙化少见。单房或多房,可见细分隔

纵隔常见占位(发生在纵隔区域的10种病变)(7)

八、囊性神经鞘瘤

由锤状细胞致密地集聚或疏松地在粘液样基质中组织而成,常发生梗死。CT表现:边缘清晰、光滑,圆形或卵圆形椎旁或沿肋间神经的肿块。密度不均,包括因间质积液、黄色瘤样变和梗死囊变所致的低密度。神经孔扩大,伴或不伴伸入椎管。MRI表现:显示椎管内侵犯和脊髓异常的最好。T2WI中低信号,T2WI高信号,与囊变一致

纵隔常见占位(发生在纵隔区域的10种病变)(8)

九、胰腺假囊肿

不常见。胰腺炎不久出现囊性后纵隔肿块。组成:胰液、血液和坏死物。部位:几乎都在后下纵隔,因通过食管或主动脉裂孔。CT表现:薄壁、囊状低密度肿块。位于后纵隔或邻近胸腔,压迫或推移食管或扩大膈肌脚。囊液可等于或高于水密度,因出血和感染而异。腹部可有异常,但不一定。MRI表现:囊性肿块。

纵隔常见占位(发生在纵隔区域的10种病变)(9)

十、纵隔脓肿

不常见。常与手术、食管穿孔、邻近感染扩散有关。可发展为败血症,死亡率高。CT表现:因液性成份呈低密度。气泡、与脓胸或膈下脓肿邻近或相通和临床特征可与真囊肿和肿瘤相鉴别。

【版权声明】本平台属公益学习平台,转载系出于传递更多学习信息之目的,如有图片、内容等不想转载传播可与我们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立即购买新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