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承恩寺诗句 杜甫谒真谛寺禅师

标题:谒真谛寺禅师作者:杜甫,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杜甫承恩寺诗句 杜甫谒真谛寺禅师?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杜甫承恩寺诗句 杜甫谒真谛寺禅师

杜甫承恩寺诗句 杜甫谒真谛寺禅师

标题:谒真谛寺禅师

作者:杜甫

正文:

兰若山高处,烟霞嶂几重。

冻泉依细石,晴雪落长松。

问法看诗妄,观身向酒慵。

未能割妻子,卜宅近前峰。

注释:

观身:佛教四种观行之一,即观因缘、观果报、观自身、观如来身中之观自身。此观行乃观自身之正因,虽有灵觉之性,而为烦恼黑暗所覆蔽,无了解诸法之力,故不得显也。

割:此处为“离断”义。

卜宅:选择住宅。

译文:

眺望兰若山高处,烟霞山嶂几多重。

霜冻泉流依细石,晴日雪飘落长松。

问法方知诗是妄,观身始觉酒病容。

惜我未能离妻子,择地造屋依前峰。

题解:

杜甫(712—770),字子美。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早年遍读群书并漫游吴越、齐赵。天宝五载(747)到长安,困顿近十年才被任为河西尉,旋改授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流亡北地、漂泊江南。任左拾遗时,因上疏救房琯事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最后客死潭州孤舟之中。人称杜诗为“诗史”,其主导思想是儒家,然亦颇受佛教影响。杜甫有诗句云:“余亦师灿可,身犹缚禅寂。”“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杜甫的佛学信仰当属禅宗北宗。

赏析:

这首诗亦作于大历中寓居夔州时期。又是一次寻寺访僧,又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像往常一样,受儒学熏陶极深的杜甫,要进入到一个禅境,颇费功夫。他穿云破雾、翻山越岭,终于来到了山高处的兰若。

此处景象果然别样:冰霜已结冻,然而清泉仍然在细石上静静地流淌;白日高升,然而飞飞扬扬的雪花仍飘落在青松上。杜甫的这两句诗特别为人所称道。它是高山之上的自然景观,它是真实的又是反常的。在这反常的真实之中,似乎蕴含着某种奥义。

为什么清泉不怕霜冻?为什么白雪不怕晴日?这高山之上究竟有一股怎样的力量?在这样一个超常之境,杜甫向真谛寺的禅师问法,而他获得了超常的心得。禅师对他怎样说法我们不知晓,但杜甫自身观念的变化却记载了下来。

杜甫本是一个以为“诗乃吾家事”,对诗歌创作很看重且又有着“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创作精神的诗人,但在问法之后,他再看诗,却将诗看作了虚妄。佛教本空,禅又不立文字,既如此,诗自然为妄。

酒亦是杜甫的喜爱之物,但当他听禅师讲观身的修行之后,知道自身本有灵觉之性,而酒亦为乱性之物,于是便不再想喝酒。饮酒赋诗是文士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在禅师说法之后,杜甫对他一生中最为倚重的生活方式有了迥然有别的看法,可见禅法影响之深。

不过,杜甫仍有不可割舍的妻室儿女之亲情。禅法吸引着他,亲情也难舍弃,他便在靠近真谛寺的山峰前选了一处屋址,居住下来。这样,既可参禅问法,又可不离妻小。有许多中国文士都是这样满足自己出世不离世的双层心理需求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