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有人帮忙霓凰破阵(看了琅琊榜原著才懂为何要给守13年不嫁的霓凰)

琅琊榜有人帮忙霓凰破阵(看了琅琊榜原著才懂为何要给守13年不嫁的霓凰)(1)

重刷《琅琊榜》时,看到霓凰和林殊相认的桥段时,很多评论都在说庆幸砍掉聂铎的存在,如若不然林殊悲凉的一生就太惨了,犹如夜行者无尽的黑暗一般。

刚开始我也觉得的确如此,原是金陵城最耀眼的少年,却变成如今的阴诡谋士,的确需要霓凰这一点甜。可是再当我翻看原著时,才觉得聂铎这条线存在的意义,因为霓凰这个柔弱坚强的女人,比起众人捧的林殊更需要一点甜,因为她的人生比林殊更长,而活下来的人才更需要勇气,正如“逝者已矣,生者当如斯”。

原著里对霓凰是这样描述的:她可不是一个长在深宫幽闺的普通贵女,而是以一介女流之身,执掌南境十万边防铁骑的奇才统帅。十年前大梁南边的强敌楚国兴兵,负责南境防线的云南王穆深战死,其女霓凰临危受命,全军缟素迎敌,血战楚骑于青冥关,歼敌三万。此役后,朝廷颁下旨意,命霓凰郡主代幼弟镇守南方,南境全军皆归于其麾下。郡主也曾指天盟誓,幼弟一日不能承担云南王重责,她就一日不嫁,至今已二十七岁,仍是单身。

琅琊榜有人帮忙霓凰破阵(看了琅琊榜原著才懂为何要给守13年不嫁的霓凰)(2)

林殊重返金陵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霓凰的比武招亲,表面看是皇帝慰劳她的辛苦孤独,才兴师动地为她安排亲事,但背后却藏着多方的算计,正如她自己说的,“暗流涌动也得吞得下我才行”,她的确有这样的霸气,但比起战场上的真刀真枪,这些沁着毒血的阴谋才更令人防不胜防。

首先是皇帝这个实权者,当初的赤焰案之所以能快速被构陷,主要原因是皇帝的猜忌,既然能对自己的好兄弟下手,她这支日益壮大的军队,皇帝忌惮也纯属正常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别说掌权者了,就连普通人也存着压过他人一头的心思。

要不然也不会在穆青刚刚成年袭爵就着急把她嫁掉,为了国家社稷,皇帝不能再掀起第二场“赤焰案”,但该有的制裁是绝对不会放松的。比起她这个掌控了十几年军队的铁血女将来说,没什么建树的穆青更好拿捏。

也就是说她的宿命终究要扯到后宅妇人上来,不管她有多优秀多辉煌,这都将是她命运的唯一去路。试想还有什么更好的手段,比让一个摸爬滚打十几年登顶的人卸甲归田来得更有效,更能瓦解心防?

琅琊榜有人帮忙霓凰破阵(看了琅琊榜原著才懂为何要给守13年不嫁的霓凰)(3)

对于求娶她的人统共有三方势力,不过比起剧中的规整有序,原著里才更真实,这里是借助言豫津的视角描述的,第一方势力是大渝国派来的使臣,只不过大渝使臣人未到,却先在酒楼里把国书弄丢了,原本猖狂地要教训人,后来就不了了之的,毕竟丢国书是件很没面子的事。

又逃不开宿命地撞见了第二方势力北燕的使团,双方在金陵城明争暗斗了好几天,期间上得台面和上不得台面的比试虽没有详细描述,但可以想象一开始就下场的多半是些臭鱼烂虾。虽然注定是被淘汰的命运,但被一些宵小妄想就是对她的不尊敬。而大渝使团里有些名气的金雕柴明,和北燕的拓跋昊却隐匿未现。

听完热闹的谢弼,当场就质问:“皇上这样下旨实在奇怪,他如果不同意和亲,拒绝就是了,如果同意和亲,那把本国人扯进来比试什么?”

没错,第三方势力就是大梁自己人,用林殊的话解释说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难道就不许我们大梁的勇士去争争这个机会?”但其背后就没有试探各国武力值的意图吗?

因为这次是比武求亲,并非普通的和亲,也就是决定权并非皇帝说了算,别管什么大渝北燕是敌对不敌对的关系,大家都有机会娶到她。就好比一块摆在香案的肥肉一样,对面站着的都是垂涎欲滴的人,虽说她多加了自己会下场比武这个条件,但即便是竞选的前十名对她也不可能存在什么爱慕之情。

琅琊榜有人帮忙霓凰破阵(看了琅琊榜原著才懂为何要给守13年不嫁的霓凰)(4)

萧景睿也曾直言分析过,“大渝和北燕也算是做着美梦来的,不成功吧,没有多少损失,一旦成功了,不仅是联了国姻,而且娶到手一个军事奇才,名声也会一下子响亮不少呢。”

林殊也接话道:“大渝和北燕近来朝局都不稳,各有几派在你死我活地夺嫡争太子之位。此时有哪个皇子娶到了霓凰郡主,简直就如同已稳拿皇太子的宝座一样。”

言豫津也赞同道,“明知我大梁朝廷不大可能会放霓凰郡主外嫁,但总要拼着血本来争一争,若是侥幸争到了手,回国就赢定了。”

谢弼的总结,就更有意思了,他说“大渝和北燕提的这是什么狗屁要求?皇上早该一开始就拒绝了才对,还搞什么公开比试?!大臣们没有谏阻么?霓凰郡主怎么可能嫁出去?”

琅琊榜有人帮忙霓凰破阵(看了琅琊榜原著才懂为何要给守13年不嫁的霓凰)(5)

言豫津这个爱热闹的公子哥,对于比武这件事还讲了一个自己看到的笑话,原话是这样的,“邀月那里很好玩的,前几天我还在那儿看见一个使流星锤的人跟一个耍双刀的对打,一锤敲过去没使好力,结果飞回来砸自己脑门上,当场砸晕,笑死我了……”

这京城里挤满了各地赶来的青年才俊们不假,各大酒楼茶馆也时时上演刀光剑影,拳打脚踢的精彩戏码,就好象是在为择婿大会进行自发的首轮淘汰赛,但混战多天,却没见到几个高手才是事实。

为国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熬到27岁云英未嫁的她,难道就不该得到国家的尊敬和爱戴吗?就连这表面的慰劳也充斥着各种算计,难道只有为国捐躯的才更值得悼念,而侥幸活下来的人,却只能被各派豪门揉搓捏扁?

琅琊榜有人帮忙霓凰破阵(看了琅琊榜原著才懂为何要给守13年不嫁的霓凰)(6)

如果说她是为了林殊守身13年,自然也是对的,只不过人吃得苦多了,就会更容易对一丁点甜感动,聂铎的出现就是她唯一一次留给自己的糖。

原著里,是聂铎帮她破解了“铁锁连舟”,而非卫峥,只不过聂铎知道林殊没死,又是自己的少帅,虽然也很想回应她的感情,但还是无奈离开。

很多人说她喜欢聂铎是对林殊的背叛,但我更喜欢原著的设定,单就情丝绕一件事就更能理解真实的林殊和她的选择。

情丝绕那段,的确是林殊的运筹帷幄,但有一点改动的是林殊只知道谢弼为誉王所用,却不知道谢玉的真实身份,所以一开始通过莅阳长公主,林殊只叮嘱她预防皇后和誉王,忽略了越贵妃和太子。

后来在长街上,林殊听说皇后的人选廖云杰要去和豫津打马球才觉得事情不对,便开启头脑风暴判断出长公主是为了保存谢玉颜面,扯谎说是从儿子那里听到的,才推断出了谢玉是太子的人。而电视剧里由于一开始就知道了谢玉支持太子,所以这种阴差阳错没办法重现,误导有些观众可能会觉得都已经警告霓凰了,还是那么不小心中了招。

琅琊榜有人帮忙霓凰破阵(看了琅琊榜原著才懂为何要给守13年不嫁的霓凰)(7)

也就是说关于林殊的心智,剧版更多的是说他厉害,但没有原著里交代的更有条理性,世上哪里有什么过人的心智,不过是十几年只做一件事情,所以方方面面都想得比较全面罢了。

不过不管是原著还是剧里,霓凰对林殊一直都有特殊感情,但解释成“年幼时无关情爱的承诺”更顺畅,也才有林殊“特批”力促俩人的婚事的举动。

这里应该是林殊的升华,家国情胜过儿女情,而霓凰选择接纳聂铎,只不过让生命显得不那么凄苦而已。跟林殊形容她的“豪阔宏量,霁月光风”八个字更能对得上。

琅琊榜有人帮忙霓凰破阵(看了琅琊榜原著才懂为何要给守13年不嫁的霓凰)(8)

原就是小时候的两小无猜,分隔13年后的再次相遇,即便林殊和她都愿意再续前缘,但心境报复的不同,都很难再走在一起,虽说这样残忍又现实的色彩,会加重林殊身上的悲怆,但林殊自是有骄傲的,断不可能强行拉回她的心意,大方促成才更显得自身的度量,如若不然,也不会得江湖第一帮派的拥护。

原著的设定是霓凰和林殊定亲时,应该都还在懵懵懂懂不懂爱情的年纪,或许林殊懂了,霓凰不懂,也或许霓凰懂,只是后来,知道那个人回不来了,所以林殊就是林殊哥哥,而不是未婚夫。

只不过有人会认为俩人有了爱情,霓凰才会竭力帮林殊翻案,但我觉得亲情应该比爱情更可靠,况且爱情只能容下两个人,霓凰动不动要吃宫羽的醋,林殊要遣散聂铎,还有其他优秀的男人,那何时才能专注复仇啊?

琅琊榜有人帮忙霓凰破阵(看了琅琊榜原著才懂为何要给守13年不嫁的霓凰)(9)

霓凰对林殊,无关爱情,却依然相信,赤焰军就是赤焰军,林殊始终是林殊,不会做出欺君叛国的事。就算没有爱情,她也依然愿意为林家为赤焰军翻案不遗余力,这种不遗余力,才更加难能可贵。而林殊不知道霓凰爱不爱自己,即便主动派人去云南帮霓凰打仗,仅仅是因为就算赤焰军,林氏一门被冤枉,七万忠魂常埋梅岭,但依然是大梁子弟,国依旧是国。

霓凰的坚定和林殊的时刻关注,遥遥相望,隔空携手,只因为,初心不忘。唯有这样的安排,才更纯粹!一场比武招亲背后的隐秘,三方势力的心怀鬼胎,情丝绕的突变,霓凰那3个月的陪伴胜过13年的执念,都彰显聂铎出现的顺理成章。因为聂铎的存在,既能留给霓凰一点甜,也算林殊的另一种补偿,毕竟人活着就得朝前看。

爱情是纯粹的,三个人太挤;亲情是伟大的,不含偏私和目的;无论得到哪样,都是得之我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