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对还是错 你真的看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章回了吗

文 | 王黛薇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开始,孙悟空成为唐僧徒弟不久,唐僧让他化斋,师徒对答如下:“行者陪笑道:‘师父好不聪明。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有钱也没买处,教往那里寻斋?’三藏心中不快,口里骂道:‘你这猴子!想你在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口能言,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

其实唐僧说悟空“常怀懒惰之心”,不仅指化斋一事,更是对他虽拜入佛门,却总不依佛教戒律行事的气恼。两界山拜师后,路遇劫匪,孙悟空兴高采烈伤了六匪的性命;借宿观音院时,孙悟空卖弄唐僧的袈裟,间接导致住持自尽,还招惹了熊罴怪一场祸事;刚收了八戒沙僧,到五庄观,又偷人参果,还因为不忿童子辱骂,怒而推倒“开天辟地之灵根”的人参果树,连累唐僧受罪,为了赔树,惊动天上地下无数神仙。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对还是错 你真的看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章回了吗(1)

不难发现,悟空热爱战斗、骄傲好胜、自尊心强、天不怕地不怕的天性,在取经之初表露无遗。唐僧外表柔弱,信仰却虔诚,所以对于这个难以教化的徒弟感到气恼,又怕他连累自己,影响取经使命的达成。师徒关系也因此而紧张。

而白骨精正出现在这个时候。她聪明地利用了两人的紧张关系,尤其是唐僧对孙悟空“滥杀无辜”的气愤,制造了三次一次比一次激烈的冲突,让唐僧的隐忍之堤崩溃,连西天佛祖的面子也不顾,愤然写下贬书,恨逐美猴王。这个恨,不是仇恨,而是“恨铁不成钢”的恨啊!

师徒关系于此降到冰点。那么,后来究竟是谁主动挽救了这段师徒关系、使之历经考验而渐入佳境?

是孙悟空。是孙悟空天性中的另一面——赤子真心。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对还是错 你真的看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章回了吗(2)

当年菩提祖师赶走他时,他“满眼堕泪”,说“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菩提祖师说要你报什么恩,别连累我就好,悟空只得离去,而他报答师父的方法,便是极守承诺——“绝不敢提起师父一字”。此后整个西游故事中,淘气、爱卖弄的悟空,真的再也没有提到过菩提祖师。

对唐僧他也是一片真心,当唐僧第一次要赶他走时,他说“回去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唐僧说我对你有什么恩?他说:“老孙因大闹天宫,致下了伤身之难,被我佛压在两界山,幸观音菩萨与我受了戒行,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

五庄观里,镇元大仙把他们师徒吊起来,要先打唐僧,悟空“忍不住开言”,让大仙打自己;打完悟空,大仙还要打唐僧,问一个“训教不严”,悟空又抢着说,“纵是有教训不严之罪,我为弟子的,也当替打”,连镇元大仙都“笑道:‘这泼猴,虽是狡猾奸顽,却倒也有些孝意’”。

唐僧赶他走时,他说无以为报,要给师父磕头,唐僧背过身去说“不受你这歹人的拜”,他无以自辩,只有拔下毫毛,变出三个自己,围着唐僧四面下拜。真正离去时,书中是这样描写的:“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对还是错 你真的看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章回了吗(3)

这哪里有半分解脱紧箍咒的高兴,分明是孩子被父母误解时的委屈伤心!虽然拜师之后一路折腾,但孙悟空对师傅的确是剖肝沥胆,一片真心,与唐僧对他的戒备、疑虑完全不同。

此后,唐僧遇难,沙僧被困,白龙马受伤,告诉八戒快去花果山求救,八戒心有疑虑,怕悟空念旧仇打自己,白龙马说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他决不打你,他是个有仁有义的猴王。”

真是一个小而绝妙的讽刺,连一路上口不能言的白龙马都知道他仁义,唐僧却不信任他、看不到他的仁义!好在悟空很快让唐僧看到了这一点。八戒去请他,他虽然口头上说不回,心里早打定主意回去。群猴留他,他告诉他们,“我保唐僧的这桩事,天上地下,都晓得孙悟空是唐僧的徒弟”;回来的路途中,他特意降下云头,到东海中去“净净身子”,八戒说这么着急你净什么身子啊?他说因为“这几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气了,师父是个爱干净的,恐怕嫌我”,连八戒都心有所动,“于此始识得行者是片真心,更无他意”;而下面这段他与黄风怪的对答,读之更令人动容!

那怪道:“你好不丈夫啊!既受了师父赶逐,却有什么嘴脸又来见人!”行者道:“你这个泼怪,岂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无隔宿之仇!你伤害我师父,我怎么不来救他?⋯⋯”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对还是错 你真的看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章回了吗(4)

当他救出唐僧后,这段师徒关系有了质的变化:“长老现了原身,定性睁睛,才认得是行者,一把搀住道:‘悟空!你从哪里来也?’沙僧把请行者降妖精,救公主,解虎气,并回朝上项事,备陈了一遍。三藏谢之不尽道:‘贤徒,亏了你也,亏了你也!这一去,早诣西方,径回东土,奏唐王,你的功劳第一。’行者笑道:‘莫说莫说!但不念那话儿,足感爱厚之情也。’”

行者这一笑,何等纯真憨厚。此后,师徒日益亲密,虽然仍为人妖之辨屡有纷争,但唐僧毕竟接纳了悟空——先接纳了他的赤子真心,然后理解了他的热爱战斗、自尊好胜、火眼金睛,快到西天时,两人渐渐竟有了知己般的相知相惜。

这一段关系的重塑,直接意义是使悟空真正回归取经团队——这与如来或观音说情把他塞回去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悟空回花果山时,如来或观音并无分毫干涉——有些事情,只能靠自己去证明;有些问题,只能用真心去解决。而更为深远的意义,是悟空重新获得了在西天路上历练自己、最终明心见性的机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