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门玄关有什么说法(古语说玄关一开)

进门玄关有什么说法(古语说玄关一开)(1)

日本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学习, 虽然内容很丰富, 在很多方面都令人称道,但其在传承中也有非常鲜明的颦像。

譬如,日本在 1912 年改历, 启用了西历纪年, 导致谬误立现——中国的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而日本却是按照西历的 8 月 15 日来过中秋节。可那天不是望日, 月亮根本不可能圆!想想都令人忍俊不禁。

而影响最广泛的错误就是,日本人对“玄关”的理解与运用!

01

在日本, 人们将门称为“玄关”。一些政府机构、 酒店、 公共建筑等,都将入门处标注为“玄关”。如,大阪府堺市市役所(市政府所在地) 办公楼的每一个门都称为玄关,正门称正面玄关,东门称东面玄关,北门称北面玄关,宴会厅正门则称为宴会玄关。京都大学医学院的正门写着“外来栋玄关”,很多知名酒店也是如此……

日本人认为“玄关”的作用基本有二:其一,是为了卫生。人们回家后,在玄关处换好拖鞋进屋,这样能尽量保持家中地面干净。其二, 是在日本社会价值观中,万物皆有“境界线”。并且这种基本意识观念,体现在方方面面。

尤其是在居所环境中,门就是一个“境界线”,门外之物是不能轻易带入门内的。因而,“玄关”就起到了一个“境界线”的屏隔作用。自古以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种“境界线”意识,还是非常值得普及的。

02

那么,我为什么说日本文化将门称为“玄关”是错误的呢?

这就要从中国文化对“玄关”的定义来了解了。首先,“玄关”在中国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中是常见词。如:

唐代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诗曰:“萧条出世表,冥寂闭玄关。”

唐代岑参《丘中春卧寄王子》诗曰:“田中开白室,林下闭玄关。”

清代方文《柬吴锦雯孝廉》诗曰:“恐人防静业,谢客掩玄关。” ……

从这些诗作中, 可见他们笔下的“玄关”, 都是门的别称。但其实,“玄关”却别有深意。

宋代李廷忠《玄关一窍颂》曰:“一窍才通万窍通,丝毫不动露真空。个中便是真宗祖,认著依前又不中。”

元代国师中峰明本禅师言:“雪埋古路谁亲到, 雷动玄关我独昏。”

二首诗中的“玄关”,均是指人修炼时的元神之窍。

而吕祖门人、元代李清庵亦强调:“玄关一窍最难明, 不得心传莫妄行。”

南宋雷庵正受所编《嘉泰普灯录·卷十七》更是说:“玄关大启,正眼流通。”

但,将“玄关”一词讲得最透彻的还要数唐代高僧司马头陀的《玄关同窍歌》:

知妙道,玄关一诀为至要。识真情,玄上天机窍上分。漫说天星并纳甲,且将左右问原因。先观水倒向何流,玄关造化此中求。内外玄关同一窍,绵绵富贵永无休。一窍通关坐大谋,玄关交媾亦堪求。………… 其间造化真玄机,不与时师道。吾今数语吐真情,不误世间人!

司马头陀真是“不误世间人”, 他在诗中点明了“ 玄关” 的大用——“一窍通关坐大谋”。“玄关”,就是贯通天地能量的道窍,也是生气之枢纽。

因此,“玄关”简称为“窍”。

03

在古代建筑中, 古人依据建筑坐向之不同, 按照《易经》先天、 后天卦序图,推衍出其玄关所在,此即为“窍”之所在。然后在此“窍” 处开门, 于是此门便被称为“窍门”。而这个在“窍” 上开门的过程,被称为“开窍”或“通窍”。

这三个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 便来源于此。

天地万物皆有其窍。譬如人面, 口鼻即为玄关之窍。口鼻气息不通者,即为玄关未开,窍门阻滞,势必生机寥然。而玄关之用,落实于建筑上,则对应于门、窗、水源,若其俱障,则气运乃亡。

古语说:“一窍通, 窍窍通。”“玄关一开, 财气自然来。” 都是在强调玄关的生机大用。

所有室所, 皆如人面, 均有如口鼻之玄关窍位, 依据建筑坐向不同,判断出其“玄关”位置,知晓玄关所在。建造房屋时,将门设在对应的“玄关”位置,即在窍上开门——“开窍”,然后,玄关一开,运气就自然会来!这也是老子《道德经》所言“人法地”的智慧。

玄关(窍) 之应用, 与风和水有着密切关系。晋代学者郭璞云:“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葬书》)

可见,在玄关之处,得水最为紧要,而见风次之。

04

世间有很多事情, 不是废在了中途或结尾, 而是由于智慧不够, 一开始就废了。

人们由于对经典不熟稔,对文化的理解不究竟,导致对“玄关”一词的理解,并没有达到这个词该有的定义和价值,以至于智慧尽失。

但是,这种种瑕疵,不能掩瑜。

本文摘自《一生感动:日本匠人精神与家训》


真正的智者

皆能让自己的工作成为功夫

进门玄关有什么说法(古语说玄关一开)(2)

作者: 米鸿宾,湖南十翼国学书院(湖南省文化厅主管)创办人,北京十翼玲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华传统文化研究者。曾在故宫出版社、岳麓书社、东方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十余部著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