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为什么要卖掉脚上穿的芦花鞋(青铜技术来自中原)

青铜为什么要卖掉脚上穿的芦花鞋(青铜技术来自中原)(1)

拼对成功的鸟足曲身顶尊神像,被研究者认为系太阳神形象。(本组资料图/新华社发)

青铜为什么要卖掉脚上穿的芦花鞋(青铜技术来自中原)(2)

青铜神坛上的人型雕像穿着“翘头靴”。

青铜为什么要卖掉脚上穿的芦花鞋(青铜技术来自中原)(3)

三星堆遗址2号“祭祀坑”发现的青铜神树。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 近日,“中华文化天府论坛——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广汉市举行,来自全国的考古学、历史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解码”三星堆遗址。

多组器物跨坑拼接成功

印证4座“祭祀坑”或同时期形成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在研讨会上透露,截至今年9月,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共出土编号文物15109件,近完整器4060件。

6月,三星堆考古研究团队宣布,将8号“祭祀坑”新发现的顶尊蛇身铜人像与1986年2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鸟脚人像残部拼对成功,被重新命名为鸟足曲身顶尊神像。雷雨透露,在最近的三星堆考古发掘中,还发现了一些能跨坑成功拼接的器物。比如,在新发现的7号坑和8号坑中,考古队员又发现了一些青铜神树残件;在3号坑发现的一件青铜残件,或许能与2号坑出土的青铜神树拼合;在8号坑内,一件刀形饰物,与1986年发掘的1号坑神树构件非常相似。

“我们在2、3、7、8号坑都发现了类似神树的残件,很可能是2号坑神树上的。”雷雨说,根据目前的研究,结合跨坑器物拼合成功的情况,2、3、7、8号坑很可能形成于同一时期。

为青铜器做CT

发现铸造技术与商代中原同出一脉

雷雨说,目前考古团队已通过CT扫描,直观地体现了三星堆青铜器独特、灵活多变的分铸和连接技术。

考古人员对6件青铜神树残件样品进行CT扫描,发现一件样品使用的是金属芯骨,另有4件样品也存在使用芯骨的现象。“芯骨技术可有效提高内芯的强度,从而保证型芯组合和浇注的成功率。芯骨在三星堆的青铜器中系首次发现,也是目前商代青铜器铸造过程中使用芯骨技术最为明确的证据。”雷雨说。

此外,团队还利用陶器脂质残留物的理念和方法,对三星堆铜器样品泥芯的残留物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显示,三星堆泥芯样品均经历了300℃以上温度的焙烧过程,泥芯中脂质提取浓度极低。

结合青铜人像、神树等器物上的合范痕迹,以及残留泥芯、泥范情况,均体现出器物使用块范法铸造成型的特征,进一步印证了三星堆青铜铸造技术与商代中原地区同出一脉。

“鸟人”面带獠牙造型独特

应是传说中古老太阳神造型

针对此前合体成功的鸟足曲身顶尊神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在研讨会上表示:“神像中的人形,与三星堆以往所见不同。这件文物本质是人形,但双足又是鸟爪,鸟爪式足踩在双飞鸟的头部,作齐飞之势,故可称之为‘鸟人’,鸟身之人,神鸟,就是一类神灵。”

神像上的獠牙引人注目。“这可被称为人面或神面獠牙,目前是三星堆的唯一发现。”王仁湘联想到了湖南高庙文化中长翅膀的獠牙神面,其年代距今约7800年。高庙文化白陶上的兽面神像,一般都只是表现有一张或方形或圆弧形的嘴,龇出长长尖尖的上下獠牙,象征神面在飞翔。

“三星堆的这个发现延续了更古老的传统,与高庙文化白陶表现太阳神一样,鸟兽人合体,龇牙咧嘴,翔止自如,充满神性。三星堆‘鸟人’除了尖獠牙,还有圆纵目,这就是传说中古老太阳神的造型。”在王仁湘看来,这件鸟足曲身顶尊神像,也是一座太阳神坛。

三星堆式翘头靴

或为当时流行装束

三星堆青铜像中的“靴子”也颇具特色。对此,王仁湘说,三星堆8号坑出土的青铜神坛中的各类青铜人雕像,都穿着一种“翘头靴”,“这种三星堆式靴子,可能是当时的一种流行装束。”

而在检索三星堆1、2号坑的资料后,王仁湘发现在文物顶尊跪坐人像中,跪立的顶尊者正是穿着翘头靴,还有几个跪立的小铜人也都穿着这样的翘头靴。

这些翘头靴频繁出现,说明了什么呢?王仁湘说,三星堆人制作这样的翘头靴,表现出特别的审美情趣,是否因受到信仰观念主导,还不得而知。“历史的不同时期会流行样式不同的尖头或翘头鞋,但与三星堆人的翘头靴样式并不相同,可以作比较研究。”

来源: 厦门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