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肠镜怎么排除癌症(癌症说来就来闯过)

肠癌的潜伏期特别长,早期症状隐匿或没有症状。对于高危人群而言,早期筛查(主要是肠镜)显得尤为重要,无症状的人群也要尽早做一次肠镜检查。

一个“早”字,不仅很容易就能彻底治愈,还免受挨刀之苦、金钱之失、性命之忧。

这不,患者林大哥就是因为反复腹泻、体重减轻后,才到医院做肠镜。这时,肿瘤已经变大了

反复腹泻,体重减轻,发现结肠肿瘤

去年年初,林大哥(化名)就感觉自己身体不太舒服,胃口不好,反复腹泻,体重也减轻了许多。

3月中旬,他在家人的陪同下至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查,结果发现肚子里长了一个10cm大的结肠肿瘤,且紧贴胃部,情况非常糟糕。家属在看到这样的检查结果后,瞬间慌了。林大哥才44岁,是全家的支柱,如果他有事,这个家也就塌了。经过商量,家人们决定去大城市更好的医院,给他更好的治疗,随即办理了出院手续。

千里迢迢,省外求医,却事与愿违

接下来大半年时间,林大哥一家去了省外求医,但不久后就出现了肠梗阻的现象。外院医生先在肠镜下放入支架,想缓解梗阻情况后再手术,不料支架置入效果不佳,只好再剖腹探查,却发现肿瘤巨大且固定,无奈只能把肚子关上。

术后,林大哥开始了化疗和靶向治疗。在近一年的外省就诊过程中,均被认为无法手术。一般两周1次的化疗完成12次要暂停,但因为林大哥的肿瘤始终无法切除,化疗一直持续打了15次,再加上靶向治疗,不断累积的药物副作用压垮了林大哥的身体。而那个造在胸口位置,不断排出粪便的肠造口,更击垮了林大哥的精神。原来风趣健谈的他,变得沉默寡言,整日宅在家里,不愿与人来往。

肿瘤增大,破入胃部,身体状况恶化

前不久,因感染性发热、活动后呼吸费力,林大哥再次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

不做肠镜怎么排除癌症(癌症说来就来闯过)(1)

不做肠镜怎么排除癌症(癌症说来就来闯过)(2)

结直肠肛门外科副主任医师叶乐驰接诊后发现,虽然林大哥也积极地进行全身化疗,但肿瘤相比9个月前有了明显进展,肠道肿瘤破入了胃部,并占满了左上腹,挤压脾脏、胰腺、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且林大哥严重贫血(血红蛋白为50g/L),严重低白蛋白血症(白蛋白21g/L),不到正常人的一半,还伴有乙肝,肿瘤压迫继发不全性肠梗阻、胃肠瘘肿瘤坏死继发感染。

叶乐驰仔细研读报告单和CT片后发现,尽管肿瘤巨大,但隐约还有边界,重要血管未明显包绕侵犯,且无肝、肺等远处转移,他认为还有手术机会!为进一步明确诊断结果,叶乐驰建议进行多学科讨论。家属接受了叶医生的建议,进行多学科讨论,听听更多专家的意见。

几天后,在结直肠肛门外科主任潘贻飞主持的结直肠肿瘤多学科讨论中,前来会诊讨论的多学科专家对叶乐驰的诊断结果表示认同。肿瘤腹腔侵占严重威胁生命,手术风险很大,须同时切除胃、结肠大部分,但姑息治疗对患者而言已意义不大,只有实施手术,还会有机会!

本已陷入绝望的一家人,听到这样的讨论结果,真是又惊又喜。喜的是医生们一致认为还有机会,惊的是一线城市顶级医院的专家都无法进行的手术,我们温州本地医院的医生们真的有能力完成吗?如果不做手术,继续化疗,要面对的似乎还是要走向生命的终极。如果做手术,同样需要面对极大的风险,究竟该如何选择呢?

巨大肿瘤,侵占腹腔,专家巧手摘除

在医生的多次沟通后,林大哥一家决定放下疑虑,放手一搏,与医生共同面对风险,并表示充分信任我们的医生,在我院进行手术!

医生为其进行了充分的术前准备,PET-CT检查排除远处转移后,予输血、营养支持、肠道准备等。

手术前日,林大哥的妈妈紧拉着医生们的手,不停地说:“医生,拜托,拜托你们了,我儿子才40多岁啊,请你们一定要尽力,我相信你们!”

12月29日,是林大哥手术的日子。主刀叶乐驰、助手任约翰实施剖腹手术探查,发现上腹部的包块有排球那么大。肿瘤包块和林大哥的腹壁基本紧贴,肿瘤上血供又很丰富,还和周围的器官“紧密”地黏连在一起,留给医生的“可用武之地”很小。

“最担心肿瘤包块左上方脾脏角落里的脾动静脉和后系膜上静脉。如果肿瘤包块推动分离时血管撕裂大出血,后果无法想象。”叶乐驰说,医生们要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把血管都剥离下来,再进行肿瘤的切除。

手术中,叶乐驰先闭合原肠造口,离断被肿瘤侵犯的空肠上段,再从包块外周逐步分离,仔细离断周边滋养肿瘤而增生的异常血管。在不损伤脾脏、胰腺、十二指肠的情况下,将结肠癌连同大部分胃、部分空肠等完整摘除,成功解除了巨大肿瘤负荷。考虑肠造口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冒着术后肠吻合口漏的风险,同时将原肠造口回纳,完成结肠1期吻合。术中另外请蒋飞照主任医师离断被肿瘤侵犯的胃大部分,进行胃空肠吻合。

手术进行了6个小时,在麻醉师、巡回及器械护士的团队配合下顺利完成。切下来的肿瘤包块大小约20*25cm,差不多一个排球大小。据了解,这样大小的横结直肠癌在临床中也十分少见。

不做肠镜怎么排除癌症(癌症说来就来闯过)(3)

术后第1天,林大哥就可以下床活动,第2天拔除胃管,第4天进食米汤。当第6天能正常排便时,林大哥感慨道:“原先都是胸口肠造瘘排大便,这肛门都快1年没用过了,感谢医生给了我有尊严的生命!”术后第9天,林大哥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更为幸运的是,术后病理化验提示各切缘均阴性达到了根治效果,且淋巴结无转移。通过此次手术,解除了大肠造口,显著改善了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彻底剔除了巨大肿瘤,即免去无穷尽的全身化疗靶向之苦。

大肠癌常见认识误区

1.大肠癌≠中老年人专病

年轻人肠癌的发病比例有了明显上升,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城市化的加剧、人群饮食结构改变等,处在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都市白领尤为值得关注。

2.便血≠痔疮

直肠癌在确诊前按痔疮和肠炎治疗的病例竟高达70%,原因包括症状类似便血,想当然、回避、侥幸心理。及时肠镜检查最为保险!

3.血肿瘤标志物正常≠没有肠癌

CEA(癌胚抗原)和 CA199 (糖类蛋白199)是大肠癌相对最敏感特异的血肿瘤指标,但仍有20~30%的病人在出现肠癌,甚至全身转移时,上述指标仍在正常范围内。

4.腹部CT检查正常≠没有肠癌

大肠弯曲、蠕动,肠壁有皱褶,肠腔内粪便等影响CT判断;CT若明显发现肠肿瘤,往往是偏晚期。没有任何检查能够替代肠镜!

5.毫无症状≠没有肠癌

很多人发现肠癌前都会告诉医生“从来没感冒过”“从来没去过医院”。网络上介绍肠癌会腹痛、消瘦等症状实际已偏中晚期,不要等有症状再来做肠镜!

6.肠镜检查≠痛苦

完全可以选择常规化的无痛肠镜。

7.肠镜下息肉摘除≠没事了

关心息肉摘除后的病理化验结果,有无恶变,部分需要进一步根治手术;大肠息肉摘除后部分会再发、甚至复发,建议1年内复查肠镜。


来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作者:叶乐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