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婴写鲁迅的书(鲁迅和海婴的故事)

作者:王宇鹏(陕西商州)

周海婴写鲁迅的书(鲁迅和海婴的故事)(1)

鲁迅先生从仙台回绍兴教书,参加一个沙龙书会,夜深了,他才往回赶,路上几乎没有了行人。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路边树影黑魆魆的,偶尔有猫头鹰凄厉的叫声传来。先生一向硬挺的发梢更硬更直了起来了,他静了静神,深呼吸一口气,燃上一支烟,决定抄近路回家。近路必须经过乱坟岗,那里曾是烈士秋×女士被杀害后掩埋的地方。先生走过这块滩涂,随口吟哦:“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此时,他血脉贲张,目光如炬。先生吟唱诗句的同时向烈士秋×女士墓碑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倏然,在不远的暗影里,素白物影忽明忽暗,影影绰绰,若隐若现。

周围有蓝荧荧的磷火隐没飘移,夹杂“呜----呜呜---”的声音,先生略微一怔:“莫非是……?”他生疑后又加重加快了脚步,实证主义促使他冷笑一声:捉鬼! 先生在仙台跟藤野先生学过生理解剖学,他确信自己今夜里必定要做一回钟馗。他稳步向影子走去,到了跟前,看到一团裹着素衣的肉坨匍匐在坟前,身旁有一长镐。先生明白了,他随即扬起一脚,皮鞋狠狠地踢在那“鬼”的屁股上,那人“哎哟妈”一声,瘸着腿跳着跑了。

多年以后先生将这个故事告诉了儿子海婴,先生说: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脚就立刻变成人了。先生希望儿子海婴将来成为一个自由的人,做一个“敢说、敢笑、敢骂、敢打”的人。

父亲去世那年,海婴才8岁,海婴表面如海一样沉静,他内心创痛和精神波澜只有母亲许广平一人能理解。海婴常常将自己封闭起来,他喜欢沉溺在自己一个人的小世界里,他常常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拆卸后又重新安装好,他有这个天赋。从10岁起拿起相机拍摄,他要纪录历史和生活的美丽瞬间。海婴从小学一直到中学,都尽量不用周海婴这个名字。因为他不想成为人们眼中公认的周海婴。在众人眼中:周海婴应该文笔很好,周海婴应该有像鲁迅那样的铮铮铁骨和犀利的锋芒。

可是,这个塑造对他来说是非常不公平。他更不想让人指着他说:这就是周海婴,鲁迅----周树人的儿子!海婴在逃避什么呢?他不想活在父亲的光环里,他很厌烦人们用鲁迅的套路栖息海婴,海婴要自由呼吸!海婴并不是不爱文学,海婴更不是不尊重父亲,只是海婴应有自己的生命的坐标和人生轨迹,海婴要做父母希望的大海的儿子----远离是非纠缠,心清如水,洁雅干净,自由奔放的人。他长大了,要用眼睛观察社会,发现社会生活的本真,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1952年,海婴自己选择北京大学无线电专业,周海婴要像父亲一样的坚韧、刚毅和慈祥,他要努力学习,用一身过硬的技术报效国家。

他常常在洗完相片的影室里,拉亮灯,默守着自我独立世界的宁静。他常端祥着相框里父亲伟岸的身躯,父亲留着八字须,眼神中透露着严峻、忧郁和不可抗拒的力量。海婴总是不敢直视这一双能洞彻人间的眼睛。此时,海婴眼里噙满泪水,他常常思索:海婴背叛了父亲了吗?他回忆起父亲为坚持真理而战斗的一生,想着父亲对文友们和善的教诲和真情的扶持。他想念父亲与母亲许广平的平淡恩爱温馨的生活细节。

父亲和母亲是多么地爱着海婴呀!父亲硬茬茬的胡子扎疼他的脸蛋,他哭闹,父亲却慈祥地看着母亲哈哈大笑……父亲的身影总是在他眼前浮现,他牢记父亲的遗嘱:忘记我,好好生活。海婴怎么会忘记,又怎么会忘记呢?他时常在暗影室里,一幅幅和父母在一起的画面经常在他脑海里浮现,他泪眼婆娑,他独自哭泣。哭够了,他擦干眼泪,又默念一遍父亲的话:“别忘记我,好好生活”。可是他怎么又能忘记呢?母亲许广平去世,遵照母亲遗愿,他将母亲骨灰撒入大海。世上没有人比自己更爱父亲母亲的人。为了纪念父亲母亲的爱恋,铭记那一段滚烫的家庭记忆,他在1985年将父亲交给他的手稿《两地书》整理后出版。这也许是他对父亲母亲最好的纪念。

海婴气质儒雅沉静,他在静默中长大。他的压抑,他的孤独,他的心灵创痛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学习摄影和无线电技术是因为他并不希望自己活在像父亲一样的风雨如磐的世界里,他也不想过多介入到父亲的文学世界里,因为他不想被父亲的光环所笼罩。但是宿命还是躲不过去,没有人比六十多岁的海婴更了解父亲鲁迅先生,鲁迅用五十五年的足迹行走在华夏民族千年苦难的历程中,父亲在风雨如磐的世界里要探索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

海婴也要像父亲一样笃信真理,他要顶着如磐的压力拼了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他背着骂名,忍受屈辱,受尽煎熬,旷日持久地为被称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自己的父亲)打官司,他不愿看到父亲伟大的形象被商业化、庸俗化甚至污名化,他要让“民族魂”的旗帜不受玷染,他要让鲁迅先生的高大形象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海婴要终其一生做象父亲一样的斗士。为了维护父亲的名誉权、著作权和肖像权,维护逝去的父亲尊严,即使让他豁出命他都值。

周海婴写鲁迅的书(鲁迅和海婴的故事)(2)

从八十年代初到二十一世纪初,不良商家侵权牟利的行为日渐猖狂,他们一边在消费着伟人的文化遗产,一边在指责谩骂伟人的后人。社会上有人说“鲁迅的后人都爱钱”,劝周海婴“爱惜父亲的声誉和影响”,甚至有人骂海婴是“鲁迅的不孝子”,但是周海婴在捍卫父亲和自己的尊严面前他没有退却,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父亲的教诲:“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二十多年来漫漫维权路,社会上那些不绝于耳辱骂、讽刺和中伤都没有动摇他艰难的维权之路。周海婴爱钱吗?建国之初,他和母亲许广平将鲁迅的手稿无偿交给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冯雪峰。

1959年,他和母亲要求不再计算父亲的稿酬,建议将30万元设置为“鲁迅基金”。周海婴说:父亲留下的遗产,哪怕是一分一厘都要守护好、使用好,这是他作为鲁迅儿子的唯一尊严,他会像父亲一样内心无愧,光明磊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周海婴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努力得到国家司法支持,鲁迅先生作为我国杰出的思想家、革命家,为我国创造出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受到人民的尊重,将其姓名用作商标,易产生不良社会影响。中小学教材也在与各种“去鲁迅化”的逆流做斗争,要将鲁迅思想,鲁迅文化,鲁迅精神传承好,发扬好。国家文物、旅游部门也做好对鲁迅文化遗产的保护宣传。

二零一一年四月七日海婴-----大海的儿子,他灵魂还是皈依了父亲。

周海婴写鲁迅的书(鲁迅和海婴的故事)(3)

作者简介:

王宇鹏,1970年代生于陕西商州,长期从事高中语文教学。高级教师、《作家摇篮》杂志签约作家、中国作家网会员。有80余篇诗歌、散文,文论在《作家》微刊,“中国作家网”《作家摇篮》《阳光报》《商洛日报》《九天文学》《作家在线》《当代作家》《当代文学家》《陕西文谭》《九州作家》《读写联谊》《作家联盟》《作家家园》《长江诗歌》《西府文学》《商洛作家》《商洛写作》《纪录商洛》《商洛文苑》《商洛百草园》《纵横秦岭》《天竺山》《禹平文学》等报刊、杂志或平台发表。工作之余常随性练笔,善于将个人对生命和生活体悟思考行诸笔端,喜欢在平淡生活中淬炼个人文学情趣,以文会友,丰富精神世界。愿走进文学百草园,让心灵得以慰藉。

发布编辑|贡嘎 李光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