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时间简史金句关于时间(世间再无霍金时间永留简史)

霍金时间简史金句关于时间(世间再无霍金时间永留简史)(1)

在科学研究方面,霍金结合广义相对论和量子论,以探求宇宙的起源和本质,提出了他的宇宙理论。 新华社发

霍金时间简史金句关于时间(世间再无霍金时间永留简史)(2)

2006年,吴忠超陪霍金游览颐和园。 受访者供图

南方日报讯 3月14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于英国剑桥病逝。

霍金的子女在14日凌晨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说:“我们非常伤心,我们敬爱的父亲今天去世了。”声明还说,“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杰出的人,他的工作和遗产将继续流传于世”。

突破性的贡献

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曾任剑桥大学教授。他在宇宙和黑洞研究等领域作出了突破性贡献。

1973年,霍金31岁,提出黑洞发出辐射、最终消逝的理论预言,次年在《自然》杂志发表。后来人们把上述理论命名为“霍金辐射”。

1985年,43岁的霍金因肺炎接受气管切开术,丧失说话能力,只能靠特制的声音合成装置实现语言表达。1988年,霍金发行著作《时间简史》,试图向大众解释基本的宇宙理论。这本书全球销售量逾千万册,也因内容深奥被称为“读不下去的最畅销书”。

他还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患者。21岁时,霍金不幸患上了运动神经细胞元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渐冻症”。这种病会让他的全身肌肉逐渐萎缩,最后只有几根手指能动,连说话也只能靠特制的声音合成装置,但仍坚持研究。他的经历受到广泛关注,曾被改编成电影《万物理论》。

有趣的灵魂

除了著作之外,一直以来,由于霍金幽默而睿智的性格,让他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科学家之一。

霍金所研究的领域高深,他的同事们曾担心,大众永远无法理解他们的研究。不过,霍金的一个明显特征恰是力争赢得更广泛的受众。在2016年的BBC里斯讲座中,他游刃有余地将毕生对黑洞的洞见凝缩在两次15分钟的讲演中。

霍金去世的消息一经发布,迅速被全球媒体与网友密切关注。在美国的社交网站twitter上,已经有超过100万人在网络端关注这一消息,网友为这位伟大的科学巨匠在网络上进行了悼念。

与中国的缘分

三次访华两登长城

霍金曾经三次到访中国,并两次登上长城。多年来,他不但向中国的科学爱好者和研究者给予启发和帮助,也多次在中国进行演讲,科普关于宇宙的种种知识。

赞扬中国的年轻人

1985年,第一次来中国,他在中科大水上讲演厅作天体物理的学术报告。2002年,他在北京作了主题为“膜的新奇世界”科普报告,向公众阐释他的关于天体演化的“M理论”。2006年,在香港科技大学体育馆主持一个题为“宇宙的起源”的演讲并在人民大会堂向北京的公众讲述《宇宙的起源》。每一次来中国,他都为中国的科学爱好者们带来了最新的宇宙学理论。

2016年4月,霍金开通了微博。他的第一条微博一经发出,就收获了网友超过50万条的评论和300多万网友关注。娱乐圈大V邓超、姚晨都是他的“铁粉”。在生命的最后两年里,霍金用微博悉心地为中国的网友解答了很多物理学的问题。

去年11月24日,霍金在他的最后一条微博上发表了自己和就@TFBOYS-王俊凯的交流,并以此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新千年一代年轻人的赞扬。

与深圳近距离“接触”

霍金与广东深圳还有不小的渊源,南方日报记者也曾“间接”接触霍金。在2017年10月在深圳举办的NEXT IDEA腾讯创新大赛启动的以“NEXT IDEA X未来想象”为主题的全国巡展上,深圳市民近距离“接触”了霍金。

而在7年前,还有一位2004年当选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曾经就读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物理学系的深圳女孩刘诗仪,在霍金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大学与学生对话时,她成为唯一一个与霍金同台“对话”的本科生。

在最后一次来中国时,霍金对中国科学进步表示赞扬:“中国人的灵巧、勤奋、智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这些因素使中国不断进步。这些年中国进步很快,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方面,是中国科学的进步吸引着我来到了中国。”

得知霍金逝世消息不久,中山大学物理学家李淼教授表示,自己正在撰写一篇纪念霍金的文章。李淼表示:“以后还会有人超越霍金的学术地位,但是很难再有霍金这般有社会影响力的学者了。”

访谈

霍金华人弟子吴忠超接受南方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

他的名字可以

媲美伽利略牛顿

昨日,南方日报记者越洋联系到霍金的学生、著作中文版译者吴忠超教授。对于霍金教授病逝,身处美国的吴忠超一夜未眠,他在接受南方日报独家专访时表示沉重悼念,并称“这个伟大的名字可以媲美哥白尼、伽利略、牛顿,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吴忠超曾任浙江工业大学天体物理研究所所长,现居美国。1979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师从霍金。霍金在国内畅销的科普读物,包括《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等,几乎都是吴忠超翻译的。

南方日报:在剑桥求学期间,霍金教授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吴忠超:霍金教授曾经对我说,写一篇论文一定要在某一个领域有所突破、有所建树。始终要研究重要的问题,这是霍金教授对我最大的启发。我觉得霍金是继爱因斯坦后,对于广义相对论研究最深的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南方日报:您曾经翻译了霍金的《时间简史》等著作,当初为何考虑将霍金的作品引入中国?

吴忠超:我是一名科学工作者,说到翻译并不是我的本职。当初读到霍金1979年就任卢卡斯数学教授时的演讲时,我觉得霍金教授的演讲很具有感染力,于是私下里将讲稿翻译为中文,只不过当时是在朋友之间传播。霍金教授知道后十分高兴,在《时间简史》成书后,他把初版书寄给我,并寄信授意我翻成中文。起初并没想到《时间简史》会这么畅销,但是我觉得霍金的思想在国内有这么多人关注,是霍金的幸运,也是国人的幸运。

南方日报:在中国的年轻人中,霍金的粉丝很多,他甚至还开通微博和他们交流。

吴忠超:这是很健康的现象啊,比追逐明星还更有意义,霍金这样的科学巨擘理应得到这样的掌声。霍金的作品里最重要的其实是激情,在他的字里行间你能读懂他对于万物至理的渴望,即使你看不懂霍金的理论,但是它的确能给你带来艺术上的灵感和启发。

霍金和中国的渊源是很深的,也有一些是因为我的关系。在1985年第一次访华前他就征求我的意见,我建议他访问中国科技大学,他果然去了。2006年霍金来北京时,我陪着他游览了天坛和颐和园,在那里留下了宝贵的几张合影。他曾经还非常想去西藏看看,很可惜,他因为身体原因始终无法成行。

本版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徐勉 吴扬 苏梓威 陈熊海 策划统筹:谢苗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