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装病厌学表现(彭旭心理信箱怀疑孩子装病不去上学)

很多家长朋友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孩子有时说自己身体不舒服,肚子疼、脑袋疼或者是胃疼,甚至无法吃饭或者上学,但是去医院也却什么也检查不出来。一时间家长也分不清孩子是真的病了,还是在装病逃避学习。

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多都是情绪问题,是有规律可循的。近日就有一位父亲向我咨询了类似的事情,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孩子装病厌学表现(彭旭心理信箱怀疑孩子装病不去上学)(1)


情绪问题可能是罪魁祸首

这位父亲的担心反映了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家长朋友们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不要紧张,不妨放松下来仔细分析。

根据患儿的症状描述可以明显的感觉到,问题的核心是她剧烈的情绪反应。

因此,存在一定程度的童年情绪障碍,是接诊的儿童精神病专家会首先考虑到的。

儿童对于情绪的表达方式与成年人有很大的区别,儿童不会使用富有逻辑的语言来客观地表达情绪这种主观的感受,这也是一直以来儿科被称为「哑科」的原因。

成年人拥有的「延迟满足的能力」也是儿童所不具备的。那么,强烈的情绪是不可能被压抑回去的。于是,儿童的心理防御机制就启动了躯体化的程序。

情绪躯体化指的就是当情绪无法被合理释放的时候,就会在身体上以“不舒服”的形式体现出来,主观上感觉到难受或者疼痛。

案例中,患儿的吃不下饭、肚子疼等「不适」正是躯体化的表现,因为在医院并没有检查出什么器质性病变。

孩子装病厌学表现(彭旭心理信箱怀疑孩子装病不去上学)(2)

躯体化程序对于儿童而言,是在出现难以适当的情绪后,对自己心理的一种合理保护。可以在症状的形成过程中使焦虑和冲突下降。这样有利于他们释放一些负性情绪,使心理机能回归平衡,有一定好处,故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原发性获益」。

另外一点,能够体会到,躯体化程序还可以帮助孩子利用症状操纵或影响他人(主要是父母),在生活中能够获得实际利益,这则被称为「继发性获益」。

想象一下,一个孩子因为身体不舒服而不去上学、不写作业、玩玩具,都是这种获益的体现。

同时,家长们也要明白,儿童的心理防御机制还是不成熟的,还是会有许多的情绪无法通过过躯体化的形式释放掉。

孩子装病厌学表现(彭旭心理信箱怀疑孩子装病不去上学)(3)

剩余的这些情绪跑到哪里去了呢?

自然就是直接表现为患儿的大发脾气了。以这种形式释放掉的情绪,是孩子不加掩饰的,这具有真实性和感染性,负面效果易在家庭中传播,也就不难理解当家长的着急又无奈的头疼了。

明白了这些道理,家长能够和医生一样,真正深入细致地理解孩子的困境。而不是对待孩子的身体不适、情绪波动之类的问题无所适从了。

虽然情绪躯体化这种情况看似没有特别严重的影响,但如果任凭发展下去,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和谐还是有很强的负面作用的。

帮助孩子释放情绪

在理解的基础上,家长可以参考以下解决问题的思路。首先,最重要的是,鼓励孩子面对困境的能力,同时练习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情绪积压起来影响健康,这一方面能够提高情商,加强对挫折的忍耐力,还可以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为语言学习做出准备。

其次,和孩子探讨学校、学习的好处,在精神和物质层面都给予一定奖励,当孩子取得了成绩,一定要及时给予「正向反馈」。

孩子装病厌学表现(彭旭心理信箱怀疑孩子装病不去上学)(4)

然后,在孩子情绪控制能力提高且对学习有一定热情后,使之由为奖励学习逐渐过渡到自觉学习的状态。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理性的对待孩子的生理、心理现象,一方面,不能被症状的假象欺骗,简单的即刻满足孩子的不合理需要;另一方面,也不能操之过急,面对孩子身体不适,情绪不稳定等情况,轻易怀疑、指责甚至是体罚,都是不明智的做法。

最后,针对患儿的情绪症状,应求助于儿童心理专家。在全面的诊断、分析后,必要时采取药物和心理综合治疗。

祝愿小朋友们都能早日告别身心烦恼,健康快乐成长!


本文作者:彭旭

北京安忻睡眠门诊医疗主任、副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

免责声明

本科普文章之目的是提供普适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方案,如有需求请您及时就医。作为科普文章,本文中如出现极限词,为医生临床经验中的个人认识或学界共识,是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其客观重要性的表述,主观上无任何营销性。对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议,请发邮件至安忻品牌部:tangsj@axnsleep.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