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历史和起源(围棋的起源和历史变革)

围棋起源于中国,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古老历史,是我国棋类的鼻祖。围棋中存在非常多的战术策略,其实跟古代的《孙子兵法》差不多。

春秋战国时期有记载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流传到各国。围棋使用矩形格状棋盘,黑白二色圆形棋子进行对弈,过程中围地吃子,以所围“地”的大小决定胜负。中国古时有“”、“手谈”等多种称谓,为琴棋书画四艺之一,西方名称为“Go”。围棋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复杂的游戏之一。棋盘上有纵横各19条线段,361个交叉点,棋子必须走在交叉点上,双方交替行棋,落子后不能移动悔棋,以目数多者获胜。围棋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

围棋历史和起源(围棋的起源和历史变革)(1)

围棋的发展历史

春秋围棋自诞生之后到春秋时期,一直未有确切的文字记载。第一次可靠的记载,是公元前548年。说明围棋已在社会流传。史料中第一位有名字的专业棋手叫弈秋,鲁国人。

秦汉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有关围棋的活动鲜有记载。直至东汉中晚期,围棋活动才又渐盛行。1952年考古工作者于河北望都一号东汉墓中发现了一件石质围棋盘,呈正方形,盘下有四足,纵横各17道,为汉魏时期围棋盘的形制提供了实物资料。东汉马融就将围棋视为战场,把下围棋当作用兵作战。汉末的曹操、孙策等都是疆场和棋盘这样两个战场上的佼佼者。“建安七子”的王粲也是一个围棋专家。据说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对围棋之盘式、招法等了然于胸,能将观过的棋局重新摆出而不错一子。

魏晋中国围棋在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重要变化,主要是在于棋道的增多。魏晋前后,是第一次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石室发现的南北朝时期的《棋经》却载明当时的围棋棋局是三百六十一道,表明这时已流行19道的围棋了。反映出当时的围棋已初步具备现围棋定制。

围棋历史和起源(围棋的起源和历史变革)(2)

三国围棋真正兴旺是在三国以后,从三国到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围棋大流行时期。三国著名历史人物几乎都爱好围棋,曹操、曹丕、曹彰,孙策、孙权、诸葛谨、陆逊,关羽、诸葛亮,还有孔融、王粲等。西晋从司马炎开始,几代皇帝大臣及竹林七贤等无不好弈。由于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兴起,使得弈风更盛,下围棋也被称之为“手谈”。他们以棋设官,对有一定水平的“棋士”,授予与棋艺相当的“品格”。并在当时共分为九品,这就是现在的九段。

围棋历史和起源(围棋的起源和历史变革)(3)

隋唐宋元由19道棋盘代替了过去的17道棋盘,从此19道棋盘成为主流,并带到了日本及朝鲜。唐宋时期是围棋在历史上发生的第二次重大变化。由于帝王们的喜爱,围棋的对弈之风遍及全国。这时的围棋,主要在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长智慧,围棋子已由过去的方形改为圆形。唐代“棋待诏”制度的实行,是中国围棋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标志。当时是从众多的棋手中经过严格考核入选,他们都具有较高的棋艺,有“国手”之称,同时提高了棋手的社会地位。这种制度延续了500多年,对围棋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唐代始,围棋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逐渐走出国门。

围棋历史和起源(围棋的起源和历史变革)(4)

明清棋艺水平得到了飞速的提高。其表现之一就是流派纷起。三派风格各异,布局攻守侧重不同,皆为当时名手。在他们的带动下,开始了社会阶层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民间棋手,使围棋更进一步得到普及。清朝对汉族文化的吸收提倡,使围棋活动在清代得到了高度发展,名手辈出,空前繁盛。清初过柏龄、盛大有为之最。康熙末,棋坛涌现出了一大批棋手,其中梁魏今、范西屏、施襄夏、程兰如四人被称为“四大家”。施、范二人被称“海昌二妙”。二人对弈于当湖,历经10局交战胜负相当。“当湖十局”,成为流传千古的精妙佳作。

现代中国众多棋手崛起,有江维杰、范廷钰、时越等棋手接连赢得世界比赛冠军,芈昱廷、陈耀烨、周睿羊等棋手大放异彩。2016年3月9日举行的围棋人机大战中,人工智能大比分4∶1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韩国顶级选手李世石九段,在围棋上有赶超人类的趋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