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分居一年的心得 两地分居三十三年

一封家书

有这么一对老党员,从结婚到退休的33年里,他们每年只能见一两次,有时候甚至连一面都见不到。在这33年里,他们靠两千多封书信来传递对彼此的爱恋,以解相思之苦。“我步步紧跟,还追不上。”“最浪漫的事就是读信”,她曾这样说。

A letter

两地分居一年的心得 两地分居三十三年(1)

陈荣超,杨玉仙,一对抗美援朝老战士。为了新中国建设,从结婚到退休,两地分居三十三年,用两千多封书信陪伴着彼此。这一封封家书,见证着他们为这个国家付出的青葱岁月。他们用自身经历诠释着“一封家书,见字如面”的深切含义。

两地分居一年的心得 两地分居三十三年(2)

两地分居一年的心得 两地分居三十三年(3)

饱 经分离,因而越发珍惜相聚。两位老人虽已不再年轻,却仍像一对小夫妻一般情深意浓。而这对“小夫妻”的内心,却也有着大大的品性。二老退休以后,拿出毕生 积蓄,为山区的孩子建希望小学,买书,买文具,让这些孩子看到了未来的道路。用陈爷爷的话来说就是四个字——“播种希望”。

两地分居一年的心得 两地分居三十三年(4)

两地分居一年的心得 两地分居三十三年(5)

两地分居一年的心得 两地分居三十三年(6)

两所希望小学,三十多个爱心书屋,见证的是两位老党员满满的赤子之心。陈荣超爷爷身患心梗时立下的遗嘱更是让人钦佩不已,“两个人的任务,需要你一个人去完成。遗产捐献希望工程,遗体捐献医学研究,这是我一个老党员最后的一笔党费”。

两地分居一年的心得 两地分居三十三年(7)

两地分居一年的心得 两地分居三十三年(8)

当主持人用“伟大”这个词来形容二老之时,杨玉仙奶奶急忙打断说“不伟大,很普通,我们做的还不够。”二老的大品性可见一斑。

两地分居一年的心得 两地分居三十三年(9)

两地分居一年的心得 两地分居三十三年(10)

其 实二老决定捐赠之初,他们的孩子们并不理解。二老的儿子身体并不好,但二老的捐赠之意并没有因此而动摇,他们坚定地把积蓄捐了出去,并写了一封家书,来向 自己的儿女解释原委。录制当天,二老的孩子也来到了节目现场,讲述他们对于二老捐赠行为从“不理解”到“全家投身公益”的心路历程。就这样,从陈爷爷与杨 奶奶身上开始,家风在一代代人中传递。

两地分居一年的心得 两地分居三十三年(11)

两地分居一年的心得 两地分居三十三年(12)

在录制现场,陈爷爷与杨奶奶用独特的方式展示了他们“小夫妻”跨越山河忠贞的爱情,也用朴实无华的话语为我们展示了两位老党员的“大品性”,赢得在场观众阵阵掌声。而对于二老,我们只想给予一个祝福:“愿时光慢慢走,留他们长相守。”

两地分居一年的心得 两地分居三十三年(13)

两地分居一年的心得 两地分居三十三年(14)

两地分居一年的心得 两地分居三十三年(15)

山东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

诚意奉献《一封家书》

著名节目主持人辛凯倾情加盟

全力打造山东首档书信类节目

9月22日晚八点十分

跟您一起倾听普通人的平凡故事

感受来自生活的淳朴家风

《一封家书》邀您共同开启

两地分居一年的心得 两地分居三十三年(1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