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县石安镇中心小学(记梁平区石安镇中心小学)

梁平县石安镇中心小学(记梁平区石安镇中心小学)(1)

全校学生正在跳钱棍舞。通讯员 黄梦云 供图

梁平县石安镇中心小学(记梁平区石安镇中心小学)(2)

每位学生的课桌一侧都挂着垃圾袋。通讯员 黄梦云 供图

梁平县石安镇中心小学(记梁平区石安镇中心小学)(3)

放学后学生们排队有序离开学校。通讯员 黄梦云 供图

华龙网6月13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黄梦云)公共场所不设垃圾桶,环境岂不是不堪入目?然而,在重庆梁平区石安镇中心小学的校园里,你会发现,公共区域真的没有垃圾桶,可整个校园却不见一丁点垃圾。垃圾去哪儿了?原来,在梁平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石安镇中心小学以创建“干净整洁 美丽校园”为目标,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

近日,笔者来到石安镇中心小学,打探其“没有垃圾桶却不见垃圾”的秘诀。

建立长效机制 营造文明之风

石安镇中心小学位于石安镇东街30号,占地面积17亩,建筑面积8828平方米,有1栋教学楼、1栋学生宿舍、1栋食堂楼、2栋教师周转房,共设6个年级17个班级,在校师生865人。

“石安镇中心小学拥有悠久的办学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该校校长李直国介绍,该校于1923年建校,2014年学校启动了扩建工程,2016年完成扩建,当年9月投入使用。

走进石安镇中心小学,偌大的校园看不到一个垃圾桶,但无论操场还是教学楼道都十分干净整洁,见不到一丝杂物,而学生对“消失”的垃圾桶似乎已习以为常。

“搬进新校园后,我们就不用垃圾桶了。”三年级二班学生何艳玲介绍,只要不吃零食不喝饮料,一天下来几乎没有垃圾,即使有垃圾,自己“打包”放学后丢放进垃圾车厢。

一间新修的小学为何不设垃圾桶?这显然不是“钱”的事,而是背后蕴含的育人道理。

“学校是传播知识的地方,也担当着育人的责任。”对此,李直国表示,当今社会一些人之所以存在乱扔垃圾的陋习,说到底,是因为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理念未内化为自觉行动。所以培养好习惯,要从娃娃抓起。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五年级四班传来朗朗读书声。

一走进教室就看到,窗户一侧摆着整齐的开放式格子柜,柜中放置着书包、衣物;课桌上,书籍、作业本整齐划一;课桌旁,统一一侧挂着一个塑料垃圾袋。

据该班班主任游丹介绍,学生每天进教室第一件事,拿出当天所需书本后,将书包和衣物收纳进自己的格子柜中;每个人的课桌上,左侧放置当堂课所需书籍,右侧放作业本,无关书本放进课桌柜里;课桌旁,挂着的是学生自备的垃圾袋,放学后每个人再将装有垃圾的垃圾袋放入学校仅有的一个垃圾车厢中。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们常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良好的习惯陪伴人的一生,文明的品行在于点滴积累、聚沙成塔。自开展乡风文明建设以来,石安镇中心小学从学生行为习惯入手,将干净整洁的点滴细节融入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小手拉大手 共建乡风文明

今年来,该校还通过召开师生动员会、学生家长会,向学生及家长发放倡议书,组织师生上街发放宣传资料、清理垃圾等方式,积极宣讲、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提高学生及家长的意识与积极性,着力推进家校联动,鼓励家长身先示范,做好学生榜样。同时,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的作用,借助孩子的力量,让家长真正参与进来,进一步让干净整洁观念深入家庭,以校风文明带动乡风文明。

对此,四年级二班班主任陈吉琼感触颇深。月初家访,她到家住牌楼村三组学生陆宇家中,发现院坝里不见杂草垃圾,厨房灶台不沾一丝油腻。“他们家虽然是水泥地板,但是干净得我都不好意思穿着鞋子踩进去了。”陈吉琼说。

打听才知道,这是陆宇作为家庭创建“美丽家园”的一员,主动“参与其中”与“监督督促”的成果。

“现在家家户户都在做清洁卫生,我们家可不能落后!”陆宇的妈妈刘定琼说,以前怕耽误孩子学习,在家从不让陆宇干活,现在孩子在家不但主动干活,大人们做得不好的地方,他还要提意见指出来。她觉得,自家的孩子突然长大了,懂事了。

在石安镇中心小学,像陆宇一样争当环境卫生“保洁员”的学生,还有很多。

“现在,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都会时刻提醒自己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平时看见垃圾弯弯腰,努力做个文明人。”六年级一班学生莫谨华认真地说,不仅自己会严格遵守,也会时刻提醒身边人。

不仅如此,该校还将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潜移默化至校外,通过对学生进行饮食健康、行为习惯教育,“倒逼”校外摊贩自觉参与其中。如今,校外的摊贩会在自己的摊位前,摆放一个垃圾桶,每天收摊后,自觉将摊位垃圾清理干净。不少摊贩为适应“市场”已主动“转行”。曾经的“五毛食品”摊贩刘健就是其中之一,现在已“转行”卖起包子、馒头、豆浆等健康早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