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临终教育儿子的故事(鲁西南故事五子争父)

过个老头,有两个儿子,老伴去世早,他在两个儿子家轮流过日子。

一天,大儿媳对他说:“你不能光吃不干活,今天上山打柴去吧!要不就别想吃饭!”老人没办法,只好上山去打柴。

老人一步一颤往山上走,刚走到半山腰,天上就下起了鹅毛大雪。老人身上穿的是破棉衣,不挡寒,直冻得浑身发抖,走也走不动了。看见前面有座破庙,他就走进去。在庙里待了一会,雪还是下个不停,他心想,今天打不了柴,回去也没饭吃,我在世上活受罪,不如死了好。他找了根绳,正要上吊,忽然,从外面进来两个年轻男子。见老人要上吊,急忙跑过去把他劝住了。原来这两个年轻人是以打柴为生的兄弟俩。兄弟俩就问老人为啥要寻死,老人哭着说:“哎!我有两个儿子,都不孝顺,我死了,他们会更高兴。”兄弟俩听了,都很同情老人,哥哥从腰里掏出十两碎银子,说:“老人家, 你别难过了,这十两银子送给你,回家自个过日子吧,”老人推辞不下, 接过银子,对兄弟俩千恩万谢,一会儿, 雪也停了,他们就各自下山了。

老人慢慢往家走,走着走看,碰见一个书生,边走边往地上四处看,好像在找什么。看到老人,书生就问:“你拾到十两银子吗?”老人说: “没拾到, 我这里只有别人送给的十两银子。”书生说:“让我看看可以吗? ”老人就把银子拿出让书生看。书生看后,说: “我丢的银子是整的,这不是我的。” 书生说完,哎声叹气又往前走。走到一棵大树旁,从搭里拿出一条带子就要上吊。老人远远看见了,急忙跑过去,救下了书生。老人问他为啥要死,他说:“母亲给我十两银子,让我进京赶考,如今银子丢了。无法进京赶考,我还有什么脸回家见母亲呢!”老人同情书生,就把那十两碎银子给了他。书生接过银子,给老人磕了个头,又问清老人的姓名、住处,就上路进京赶考去了。

再说老人回到家后,大儿子一见他没打回柴来,就怒气冲冲地说:” 你为啥没打来柴?今天就别吃饭啦!”老人就把打柴的兄弟俩给银子的事说了一遍,老人是想让儿子学学人家兄弟俩,要懂得孝敬老人,哪知,他儿子一听老子得了人家的银子,忙脱下自己身上的皮袄披到老人身上,还赔着到笑脸说:“爹,快拿出你那十两银子来,咱去换些米。今后再也不让你干活了。”老人哪有银子呢? 只好把遇见书生的事如实说了,一听银子给了别人,他儿子二话没说,从老人身上扯下皮袄,把他推到了门外。

老人忍着饥寒到了二儿子家,哪知,二儿怕吃他家的饭,接着就往外赶老人。二儿说:“今天该大哥管你饭, 跑到我这里来干啥。说着,也把老人推出门外。

老人没处去,只好流浪去讨饭。他走了半天,来到一个村庄,正巧,在这里又碰见了打柴的那兄弟俩。兄弟俩见了老人,忙把他让进家里,还给他盛了满满一碗米饭让他吃。吃完饭,兄弟俩问老人为什么出来讨饭,老人就把事情的前前后后说了一遍。兄弟俩听了,非常气愤,弟弟对哥哥说:“哥, 咱父母去世早,家里没老人,咱就认他干爹吧!”哥哥说:“中。 ”就这样,兄弟俩把老人留下来。

再说那赶考的书生,得到十两银子后进京赶考,结果考中了头名状元。上任后, 他派手下人带了一千两银子给老人送去。

送银子的人按照状元说的地址,找到了老人住的村庄。先找到老人的二儿家,老二一听要给他爹送银子,高兴地说:“我爹走亲戚去了,不妨先把银子留下,待他回来我交给他就是了。”可来人说:“不见本人不放银。”老二没法,就去找他哥商量。

老二找到老大,把刚才的事说了一遍。老大说。咱得想法先把老头子找回来。”说着,弟兄俩就慌着往外走。他俩转了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左打听右打听,终于找到了老人。看见老人,他俩急忙跑上前,又是磕头又是赔不是,还“爹,爹”的叫个不停。兄弟俩也不管老人愿意不愿意,架着他就往外走。刚走出村去,正好碰到打柴的兄弟俩,他们怕老人回去后再受苦,说什么也不让老人走。

他们双方争吵起来,结果闹到了县衙。

到了大堂上,他们各说各的理,县官断不了案,就命人把他们关起来。这一关不要紧,县官也就把这个案子给忘了。

过了半个月,状元亲自来到这个县,命县官去找救过他的那位老人。县官听了状元说的老人的住址、姓名、相貌,这才想起半个月前的那个案子,案中那老人正是状元要找的救命恩人。县官马上打开牢门,请出了老人和四个儿子。状元见到老人,说了许多感激的话,还非让老人跟他进京去享福不可。老人不肯去,说要跟两个干儿子一块生活。状元临走时,给老人留下两千两银子,又给了打柴的兄弟俩每人一千两。老人的两个亲儿子一两银子也没得到,还被状元狠狠责备了一顿。

地主临终教育儿子的故事(鲁西南故事五子争父)(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