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搬家故事有什么启示(蚂蚁搬家要下雨)

文/洪广玉

“蚂蚁搬家要下雨”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谚语,还入选了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其中有一篇课文叫《要下雨了》,就用童话的方式——蚂蚁说“要下雨了,正忙着搬东西”,后面的日积月累还介绍了“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

蚂蚁搬家故事有什么启示(蚂蚁搬家要下雨)(1)

不过,这个说法虽然流传久远,但一定可信吗?专家的说法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澎湃新闻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客座研究人员冉浩,冉浩表示,蚂蚁搬家的原因很多。“诱发蚂蚁经常性迁移的原因可能跟它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有关系,寄生虫或天敌的侵扰、食物资源的改变等,也都有可能引起巢穴的迁移。”且有些蚂蚁本身就具有周期性迁移的习性,所以蚂蚁搬家和降雨之间的关联度并不高。

其实,通过观察蚂蚁的行为来预测降雨,在西方的民间传说中也有。但是来自科学界(包括昆虫学、动物行为学)的观点是:目前没有观察或实验数据证明蚂蚁会通过改变自身行为来预测下雨。

在外网能就发现,外国网友对这个话题也很感兴趣,比如有人提问:“蚂蚁能在下雨之前发现它吗?”,里面也有很多举个人经验做为证据,但最高票的回答是,“没有关于该主题的科学文献。虽然蚂蚁可能比我们更好地检测气压,但唯一的证据是故事和城市传说,这些故事和城市传说从未确定物种的身份。换句话说,没有什么值得信赖或可用的。不要绝望!蚂蚁仍然很棒,因为即使它们无法预测下雨,它们也会迅速做出反应。”作者的身份是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昆虫学博士。

蚂蚁搬家故事有什么启示(蚂蚁搬家要下雨)(2)

另外,非营利性新闻机构The Conversation上发表的一篇专门科普,名字就叫“我们有应用程序和雷达——但蚂蚁能预测下雨吗?”

引言说,“人们常说蚂蚁可以预测即将到来的降雨并通过改变它们的行为来做出反应。有人说,如果你看到蚂蚁把土堆建得更高,或者用不同的材料建造它们,这可能预示着要下雨了。但是否有任何科学证据支持这一民间智慧?简短的回答是“不”,尽管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部分原因是蚂蚁的多样性——地球上有13,000种已命名的物种!”然后,文章介绍了不同种类的蚂蚁具有的应对雨水的能力,比如“只接触几滴水就会导致工蚁疯狂地跑来跑去,提醒同伴”“在雨水中泡八九天也不死”“使用岩石、泥土或树枝挡住巢穴入口”

蚂蚁搬家故事有什么启示(蚂蚁搬家要下雨)(3)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悉尼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副教授,兴趣领域也是昆虫学和生态学,所以可信度较高。

以上两个回答的总体观点都是:“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蚂蚁具备预测下雨的能力,但是蚂蚁具有很好的应对下雨的能力。”

怎么看待这种观点呢?显然,“我以前经常看见很多蚂蚁在搬东西,然后第二天果然就下雨了”这样的经验是不能作为证据的,它也没有得到统计学的证实——这有时候完全是凑巧,我查阅了气象资料,南方城市平均一年降雨天数都在100天以上,即使是大雨、暴雨每年也有几十次,蚂蚁的任何行为都可能和降雨的时间线重合。

但另一方面,科学上还没使用完全否定的表述,即“蚂蚁不具备预测下雨的能力”,其原因不排除这类研究本身非常难做,当然也不紧迫。

再说我个人的分析。任何问题首先都要转换成一个纯粹科学的表述才好讨论。“蚂蚁能预测下雨吗?”,其本质是能否通过观测蚂蚁的行为来预测下雨,观测、预测的主体都是人,因为”预测“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而蚂蚁只有对各种环境因素进行“反应”的能力,而不可能进行推理这样的思维活动。所以,这个问题再转换下去,就包括2个命题:1、蚂蚁是否具有对环境因素非同寻常的识别能力,且这种识别的信息量足以判断至少半天以后的天气?2、蚂蚁会不会在这种识别之后做出明显反应并被人观测?

蚂蚁搬家故事有什么启示(蚂蚁搬家要下雨)(4)

首先要说的,由于蚂蚁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和人不同,具有对气压、湿度、光线变化更敏锐的感知能力,这完全是可能的,但要注意,这些要素可能更主要是判断较短时的天气变化。但是,就像人看见满天乌云然后说要下雨了,这恐怕够不上我们通常说的“预测”,一般说预测,起码是以小时计,比如说半天以后的天气。但即使是现代的天气预测模型,要参考的要素也远比低空的气压、湿度复杂得多(包括大量的高空数据和地形资料)。很难想象,蚂蚁再“敏感”,它的“模型”里如何能判断出较远一些时间的天气?

蚂蚁搬家故事有什么启示(蚂蚁搬家要下雨)(5)

大连网友拍摄的图片

第二点是,我认为从演化的角度来看,蚂蚁最需要的是演化出应对大雨的能力,而不是“预测”,因为在大部分地区,降雨是太过频繁的天气变化,进化出这种“预测能力”的意义不大,本来也测不准(不管对于人还是动物,预测有大概的准度才能触发行为上的应付),而且无论如何都要应对。

相反,蚂蚁进化出了极好地应对雨水的能力,如上面科普文介绍,其包括“只接触几滴水就会导致工蚁疯狂地跑来跑去,提醒同伴”“在雨水中泡八九天也不死”“使用岩石、泥土或树枝挡住巢穴入口”,但需要注意,这些行为通常都是在降雨马上来到、刚来到或者已经开始时。

当然,演化的角度只能作为一种思考的方式,不能作为科学证据,关于这个问题,可能还需要科学有更深入的研究。

无论如何,我还是支持语文课本里适当介绍这些古代谚语的,但是前提是老师要告诉学生,谚语里的知识点有对有错,不能全是“祖宗牛逼,博大精深”那一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