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暨红色旅游项目(河源市紫金县红色旅游)

美丽乡村暨红色旅游项目(河源市紫金县红色旅游)(1)

■驻镇帮扶工作队进驻龙窝镇以来,开展“大培训、大学习、大调研”活动,全面摸清镇情、村情、民情。

美丽乡村暨红色旅游项目(河源市紫金县红色旅游)(2)

■驻苏区镇帮扶工作队到镇里红色景点调研。

美丽乡村暨红色旅游项目(河源市紫金县红色旅游)(3)

■紫金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刘海洋。

美丽乡村暨红色旅游项目(河源市紫金县红色旅游)(4)

■龙窝镇茶种植业优势明显,全镇有茶叶种植面积2万多亩,占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的50%以上,有龙王绿、鹰峰山等千亩以上生态茶叶基地4个,茶叶加工生产线36条,茶叶年产值超3亿元。

沿着国道G236,进入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稻鱼共生基地让人流连忘返,“紫金禅茶”令人回味无穷;全国唯一以“苏区”命名的苏区镇,“红屋”(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血田”纪念广场等革命旧遗址群,红色烙印历久弥新……

近年来,紫金县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优势,积极探索“红色旅游 绿色产业”发展模式,着力打造“红色传承、古韵茶香”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以特色旅游带旺乡村产业,有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龙窝镇:茶旅融合发展,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紫金县“红色传承、古韵茶香”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沿G236国道贯穿龙窝镇嶂下村、彭坊村、牌楼村、琴江村、苏区镇青溪村、永光村、炮子村、黄布村、永坑村共9个行政村30个节点。其中,龙窝镇距紫金县城28公里,是紫金县东部农旅融合生态农业示范区主要承载地。

驻龙窝镇帮扶工作队队长赵吉飞说,今年7月,由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牵头组成的驻镇帮扶工作队进驻龙窝镇以来,开展“大培训、大学习、大调研”活动,全面摸清镇情、村情、民情。在发展优势产业上,龙窝镇茶种植业优势明显,全镇有茶叶种植面积2万多亩,占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的50%以上;有承龙嶂、鹰峰山等千亩以上生态茶叶基地4个,茶叶加工生产线36条,茶叶年产值超3亿元。

在龙窝镇彭坊村,该村结合实际,扎实推进沿交通线、沿河道、沿旅游景区环境综合整治。现已基本完成国道两旁景观带建设、天裕楼古屋田园景观节点和承龙茶旅文化园建设,其中,稻鱼共生基地成为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同时,彭坊村作为全镇乃至全县茶叶的主产区,“以农兴旅,以旅促农”,聚焦茶旅融合发展,跻身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茶叶专业村。2020年,以彭坊村为主体的紫金“红色基因·古韵茶香”精品线路荣获“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

赵吉飞说,龙窝镇有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和红色文化传统,有桂山石楼、牌楼村节孝牌坊等文化古迹,这里发生了新丰楼保卫战、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四师会师等。因此,大力发展茶种植业和蝉茶文化,打造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成为了龙窝镇发展经济的一条主线。“目前,我们积极争取了民治街道对口帮扶资金100万元,拟用于续建龙窝镇红二、四师会师旧址公园一期项目,预计今年底明年初完工。”

苏区镇:发展“红 绿”经济,打造红色旅游名镇

位于紫金县东南部的苏区镇(原名“炮子乡”),是全国唯一以“苏区”命名的革命老区,是全国最早建立农会组织、农民武装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方之一,是早期中共紫金县委、紫金县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和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20处革命旧遗址群被公布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10月,20处革命旧遗址群被评为广东省党员教育基地。

“苏区镇红色资源非常丰富,红色革命旧遗址有20处。”苏区镇副镇长李领锋说,在革命旧遗址群中,“血田”纪念碑于2009年改建为“血田”纪念广场,2011年被列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徐向前曾为纪念碑题词:“纪念革命先烈的最好办法,是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树雄心,定鸿图……”还有“红屋”(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师部旧址、红军兵工厂旧址等革命旧遗址。

在深挖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苏区镇大力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当地生态环境良好,发展农业产业具有独特优势,今年顺利创建了县级茶叶专业镇,纳入紫金县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扩容提质增效项目区域范围。目前,已成功创建了青林峰茶叶、映山金油茶、小北村菌类种养等三个“一村一品”品牌。

“未来三年,大力发展‘红 绿’经济,打造河源第一红色旅游名镇。”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驻苏区镇帮扶工作队队长夏昌江说,根据苏区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规划方案,明确“红 绿”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炮子、赤溪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发挥小北、永坑的乡贤优势、生态优势和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的优势,打造生态休闲区;发挥永光、青溪、黄布、龙上现有农业基地的优势,打造农业观光休闲体验区。以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为中心,二大功能区为辅,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红色特色产业,擦亮红色品牌、发展绿色产业,让红色资源吸引游客、绿色生态留住游客。

紫金县: 抓规划, 擘画乡村振兴阶段性蓝图

10月21日,紫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现场推进会在龙窝镇召开,县委书记黄春彭指出,要聚焦稳定增收,加强对易返贫、易致贫人口的常态化监测和精准帮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聚焦产业兴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要聚焦美丽宜居,持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持续优化提升镇村人居环境等。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首先是抓规划、绘蓝图。”紫金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刘海洋说,要做好未来5年乡村振兴规划,在农村人居环境、民生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谋划好工作思路,绘就好乡村振兴阶段性蓝图,挂图作战、久久为功,稳定实现阶段性目标。

“固基础、促提升。”刘海洋表示,结合紫金县实际,不断完善和补齐民生设施短板,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扩大美丽宜居村庄覆盖面,创建更多特色精品村,把基础工作打牢做实,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大力培育富民兴村产业,壮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联农带农富农作用,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激活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找亮点,显特色。”刘海洋说,紫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涌现了一批成功案例和典型。其中,在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中,紫金县南岭镇庄田村(绿茶)榜上有名;以彭坊村为主要试点探索实施的“小积分”撬动乡村治理“大格局”成为2021年社会治理创新全国十个最佳案例之一等。“通过开展擦亮(品牌)提新(经验),大力推广先进的经验做法,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全面推进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目标。”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 责编:梁美琪 / 美编:张汉松 / 校对:陈泽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