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号战车主炮口径(三号突击炮的精神续作)

四号战车主炮口径(三号突击炮的精神续作)(1)

三号突击炮是二战时期德军最负盛名的装甲车辆之一,在战争前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三号突击炮最初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装甲抵挡火力掩护士兵,并用自身装备的火炮近距离打击敌方碉堡工事,从而创造突破机会。在实战中,德国人发现三号突击炮还可以承担一部分反坦克任务,毕竟步兵单位遭遇坦克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四号战车主炮口径(三号突击炮的精神续作)(2)

德国三号突击炮A型

二战期间,几个主要参战国都设计制造了类似三号突击炮构型的重甲炮车,例如苏联的SU-85、ISU-152,英国的A39土龟(战后完工),美国的T95火炮运载车等。这些车辆不光用作突击炮,也可作为坦克歼击车或者重型突破坦克使用。二战结束之后,也有不少国家继续研制此类构型的装甲车辆。

四号战车主炮口径(三号突击炮的精神续作)(3)

苏联ISU-152突击炮

作为老牌工业国家,瑞典很早就拥有了坦克,1921年就仿制了德国一战末期研制的LK II轻型坦克。然而,瑞典国家体量较小、工业规模也不大,二战中保持中立地位没有参战,这就导致其坦克装甲车辆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难以跟上国际潮流。二战结束之后,瑞典终于有机会接触各国先进技术,因此提出了不少新的车辆方案。

四号战车主炮口径(三号突击炮的精神续作)(4)

瑞典Strv m/21-29坦克

1949年,瑞典主要装甲车辆生产商兰德斯维克公司推出了瑞典历史上第一款履带式装甲运输车Pbv T fm/49。该车重量约为6吨,拥有一个封闭式车体,前部配置3挺8毫米机枪用以自卫,悬挂装置采用6个负重轮加2个拖带轮的构型,发动机后置。瑞典军方,特别是一线部队指挥官对这款车辆抱有非常大的兴趣,但这种辅助车辆必须大量装备组建一定规模的机械化部队才能体现出价值,而陆军那点军费并不能满足需求,因此该车未能服役。

四号战车主炮口径(三号突击炮的精神续作)(5)

Pbv T fm/49装甲运输车

二战期间,瑞典曾经制造过一款名为Sav m/43的突击炮,但该车属于炮兵部队,不会跟随步兵参与一线战斗。50年代初,瑞典军方招标一款新武器。该武器定名为“自行步兵炮(瑞典语Infanterikanonvagn,简称Ikv)”,主要目的是为步兵提供快速、直接的火力支援,与三号突击炮早期的定位相似,但不要求为步兵提供装甲掩护,因此不需要厚重的装甲,却对机动性要求较高。

四号战车主炮口径(三号突击炮的精神续作)(6)

Sav m/43突击炮

1952年,兰德斯维克公司提出了自行步兵炮的设计方案。由于军方要求自行步兵炮要尽量轻,最好重量能控制在6吨左右,因此兰德斯维克公司没有使用坦克底盘,而是在Pbv T fm/49装甲输送车的基础上构建了这款战车。瑞典军方原本要求自行步兵炮使用105毫米主炮,但当时博福斯公司尚未研制出这门炮,因此只能先用75毫米炮凑合着。

四号战车主炮口径(三号突击炮的精神续作)(7)

自行步兵炮方案中火炮安装方式的示意图

1953年,瑞典的第一款自行步兵炮——Ikv 72正式投产。该车全重约8吨,车体长4.8米,宽2.23米,高1.6米,装甲厚度为10-20毫米,车组成员4人,配备一台145马力福特V-8汽油机,最大越野时速为45公里,在平整地面上的最大时速接近60公里。Ikv 72选用了Strv m/42中型坦克同款的m/41型34倍径75毫米主炮,没有配备机枪。Ikv 72的主炮射界不大,虽然垂直方向上有俯仰各20度,但水平方向上只有左右各5度。而且Ikv 72还采用了敞篷设计,虽然方便了车组成员的操作,但也降低了车体的防护水平。首批Ikv 72从1952年到1954年共生产了36辆。随后博福斯公司终于完成了新式的105毫米步兵炮,后续生产的自行步兵炮换装了这门新炮,并改名为Ikv 102。

四号战车主炮口径(三号突击炮的精神续作)(8)

Ikv 72自行步兵炮

四号战车主炮口径(三号突击炮的精神续作)(9)

Ikv 102自行步兵炮

在Ikv 72和Ikv 102服役后,瑞典军方终于有了期待已久的自行步兵炮。但经过实战演练之后,前线部队反馈了很多亟需改进解决的问题。虽然这两款自行步兵炮不算是太成功的作品,但它们也瑞典对于新种类武器的积极尝试,值得在军事发展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号。

四号战车主炮口径(三号突击炮的精神续作)(10)

一辆训练中的Ikv 7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