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

大学校园,诗情画意的校园里,无论是流淌的人文气息,还是凝固伫立的建筑,也许是最能够代表一座城市的人文气氛和文化积淀。到一座城市的高校走一走,已经成为旅游途中不可或缺的行程。@六点半画报推出系列文章#打卡高校#,今天带您走进南京理工大学,探寻这所学校背后的故事。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1)

坐落在孝陵卫200号的南京理工大学,

北依紫金山,西临明城墙。

占地3118亩的这座高等学府,

逛上一天都不够......

在这里每一座静静矗立的建筑、

每一条浓荫蔽日的林阴大道、

每一处花开花落的别样景致,

都有着或许你我所不知的历史。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2)

作为一所理工类院校

理工人的理性与务实,体现在学校的每一条路每一个门,

一号路、二号路、三号路......

一号门、二号门、三号门......

其实,学校早就用“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八字校训给每一条路命了名,

但大家还是习惯叫着理性的阿拉伯数字。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3)

一号路最短,

却把一半繁华尘世,一半象牙之塔的

小吃街、实验室、宿舍区紧密串联;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4)

三号路最长,

熙熙攘攘的道路上,

牵着爱人的手

走过浓荫蔽日的夏天,

走到落叶满地的秋天。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5)

其实二号路才是

校园的中轴线,

形成民国时期的这条路,

正对着中山陵的中轴线,

贯穿了水杉林、二道门、

致远楼、图书馆......

时过境迁,沧桑国府已成金陵一梦,

唯有路两侧的悬铃木

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6)

作为一所军工类院校,

“国防七子”的南理工,

处处散发着理性的荷尔蒙气息。

课堂上,

老师上课左手拿着AK47突击步枪,右手拿着M16突击步枪,

估计没几个学生敢逃课。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7)

在这里,有一个令军事爱好者痴迷的乐园,

也是国内高校唯一的兵器博物馆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8)

博物馆收藏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

世界多个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类现代兵器装备。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9)

这些珍贵的藏品,

不仅反映了人类工业文明、

军工科技发展的历史轨迹,

也记录着炎黄子孙为反抗列强侵略、

争取民主独立而英勇斗争的历史画卷。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10)

作为一所理工类高校中最具有文艺范的学府

南理工的校园里充满了柔情似水的四季轮回。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11)

每年三月,

水杉林里的二月兰

是绕不过的风景。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12)

70年代栽种的水杉林,

等了20年,

终于等来90年代的二月兰。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13)

每当春日柔和的阳光穿过水杉叶

洒落在曼妙的二月兰上,

紫色的迷幻柔软了每一位到访者的心田。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14)

冶园里,梅花盛开,沁人心脾,

百岁紫薇,树姿优美,枝干屈曲,

号称南京紫薇王。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15)

思园环绕着紫霞湖,

这里原本只是一片沟塘,

彼时,解放军第三高级步兵学校时期,

干部学员进行疏浚,

将之扩大并连成一片,成了现在的规模。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16)

湖上的三孔石桥,

是1990年上半年由师生捐款修建成的,

名为“三迎桥”,意为“迎亚运,迎国庆,迎校庆”。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17)

二道门,是在二号路上的一道校内门,

这在全国大学也是罕见的。

1945年,

进驻孝陵卫的国民党中央训练团

把在日军兵营大门原址上

修建的这道门作为团址营门。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18)

解放之后作为

中国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学校校门、

华东军事政治大学校门。

直至1954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

临宁杭公路修建学校大门,

此门成为进入校园教学区域的二道门,

一直延续至今。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19)

二道门上“团结、 献身 、求是、 创新”的校风,

是南理工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20)

三致广场上,致真楼、致远楼、致知楼环绕而立,

深秋时节,致远楼广场上

金色的银杏叶纷纷落下,

在绿色的大草坪上幻化出一幅唯美的画卷。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21)

止戈园里,友谊河畔,

陈赓大将军的塑像伫立在此。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22)

这位身经百战威名赫赫的武将,

求贤若渴,爱才护才,

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

用他的一片赤诚,

延揽了大批优秀的专家教授,

建立起新中国的第一所军事院校,

今年,是陈赓大将诞辰116周年,

缅怀!致敬!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23)

穿过图书馆,

每年的5月20日晚,

南区喷泉广场旁的

29、30、31舍三栋宿舍楼上,

便会亮起520灯光秀。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24)

从2012的我爱你,

到后来的“毕业了”、“再见10”、

“11不舍”、“12飞扬”、

“13相守”、“一生14”,

图案每年都在变换,

不变的是学子们对母校的热爱与不舍,

和母校对毕业学子最诚挚的祝福。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25)

不知2019的520,

喷泉广场又会亮起怎样的灯光,

这份专属南理工的浪漫,值得等待!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26)

这所由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

哈军工分建而成,

其后经历三地办学,四易校名,

1962年迁建古都南京的学校,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27)

在1993年,正式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

66年来,南理工传承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

矢志创新,献身国防的宝贵精神,

也始终牢记科技强军的初心和使命,

从校园景观到人才培养,

军工热血流淌的印记随处可见。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28)

任新民(安徽宁国人)

著名导弹和火箭技术专家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中科院资深院士

被誉南理工第一杰出校友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29)

王泽山(吉林人)

中国著名火炸药学家

国内罕见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冠王”

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这样优秀的理工人,数不胜数!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30)

2019年1月8日,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南理工多项科技成果荣获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自此,学校自1978年以来获得的

国家级科技奖励已突破100项。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31)

虽然,国之重器不可示于人,

却是铸就国家发展的巨轮中不可或缺的坚实支柱,

为祖国的崛起与辉煌倾注的不计其数的国之力量。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32)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唯有时间广场上的日晷,

看着日出日落的轮回,

年复一年,

这就是南理工人,

永远不变的情怀。

南京理工大学两个校区比较(打卡高校系列走进南京理工大学)(33)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南京理工大学官微、官博和网络。

本文由六点半画报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