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最简洁翻译(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中华古诗词的人性之美(2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赋得古原草送别最简洁翻译?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赋得古原草送别最简洁翻译(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最简洁翻译

中华古诗词的人性之美(24)——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成名作的前四句,后四句是“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全诗章法谨严、自然得体,文辞流畅、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赋得”,共有三指:一、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科举时代之“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三、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后遂将“赋得”实用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赋得”为题。赋得体诗产生于南北朝的梁代,最早的一首应是萧雉的《赋得翠石应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十六岁时的应考习作——据唐代张固的《幽闲鼓吹》记载:唐德宗贞元三年(788),白居易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虽是拿他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的饭不好混。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足见,此诗当时为人称道之广。

《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指青草茂盛的样子;“远芳”,意为野草香气远播;“晴翠”,描写草原明丽翠绿;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全诗可面译为:原野之上青草茂盛,一年中春荣秋枯,即便大火燎原也无法烧尽,春风吹来再生盎然。野草的芳香远散于长长的古道,阳光下的翠绿一直连接着荒城,在此又送游子远行,满怀离情正如这萋萋芳草。通常对其诗的褒扬,一方面是历时与共时同在,诗的前四句,叙述了“原上草”一岁中的一“枯”一“荣”和“野火”之下的“烧不尽”以及“春风吹”之后的“又生”,着力表现了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远芳”与“古道”、“晴翠”与“荒城”、“萋萋”与“别情”等本是对立的景与景、景与情,经过共时化处理,统一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诗经》)的奇妙的“冲突”之美。另一方面是枯萎与新生同在,诗中除直言“原上草”存在季候的“一岁一枯荣”外,又三次用象征“枯萎”的“烧不尽”和“古道”“荒城”以及象征“新生”的“吹又生”和“远芳”“晴翠”来比对,最终表达诗人对友人“满别情”如同芳草之“萋萋”,即便有枯必将再生的深情厚谊,呈现失望又生发希望,更励心志。

《赋得古原草送别》为汉语语言贡献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至理名句之外,如果用人性的或关于人性的钥匙来开启它,又会有什么样的光芒呢?

“离离”二字,交代了“原上草”当下的景象,转而道出一年生植物的野草春荣秋枯的自然法则。当下的美景,因为前边用的是“枯——荣”而不是“荣——枯”,有理由推测它们就是“野火烧不尽”之后的“春风吹又生”。联系到诗人“古原草送别”的表达——景为情设——一而再、再而三地紧贴着“古道”与“远芳”、“荒城”与“晴翠”来反复证明“枯”与“荣”,从而让“满别情”与“萋萋”芳草交织与融合,强调和认同自然生物存在的循环与可能的再生。“落花扫更合,丛兰摘复生”(南梁·刘令娴)、“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唐·孟浩然),与此异曲同工。

因此,《赋得古原草送别》传递的人性之光,即:死亡是不可回避的现实,但人生怎能就此认同结束?投胎说、转世说、灵魂说……在演绎着“周而复始”的想定,同时产生了“再世为人”“死而复生”“借尸还魂”“死去活来”“凤凰涅磐”“浴火重生”……甚至“洗心革面”“痛改前非”“脱胎换骨”“重头再来”……不同层面地诠释了关于“再生”的词语和愿景。

(阮德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