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随笔700字叙事(乡村教师的寒假日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绝大多数小规模乡村学校的真实写照。过去的2021年里,记者从沂南走到郓城,再从沾化奔赴沂源蹲点,见证了很多有情怀的教育者扎根农村,他们正努力用微光弥补差距,帮助农村孩子更好的成长。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这是春节团聚的理想状态。而在山东多地的小规模乡村学校,数不尽的乡村校长和老师正奔波在通往半山腰、偏远农村的学生家里,他们想利用宝贵的寒假时间,走到孩子家里,走进孩子心里。即日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年说》栏目将陆续推出“乡村校长/教师的寒假日记”,聚焦乡村教师家访的所见、所闻、所感,为农村孩子点亮梦想,为乡村振兴注入力量。

乡村教师随笔700字叙事(乡村教师的寒假日记)(1)

以下是沂南县双堠镇南石门中心小学教师王凤的寒假日记:

2022年1月30日,晴。

虽然寒假是快乐的,但今天的家访,最是五味杂陈。

我们的城市,多么小,小到兄弟姐妹都在一个老师手下读过书;我们的城市,那么大,大到你只要走进一个学生,就会发现背后都是一个世界。

教育家于漪说,教学参考书毕竟是别人的劳动,只有自己的所得才是带着生活露水的鲜花,学生才更容易跟你交融。

小玉是最让我放心不下的一个学生,对她最初的印象是她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她的妈妈来找她,她哭着说不认识她。后来小玉上了小学,跟她有了近距离的接触我才了解到,原来小玉几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就离了婚,妈妈接着在外重新组建了家庭,在她6周岁以前从来没回来看过她。父亲早出晚归忙于工作,小玉的大部分时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老人家隔代亲,又总想着她可怜,爹不疼,娘不爱,所以惯坏了,平常不怎么讲卫生,同时内向不怎么说话。

去年年初,为了贯彻落实县教体局倡导的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我和小玉进行了结对,从此我们之间有了更密切的联系。

今天是腊月二十八,正好赶上我在学校值班,我决定去小玉家看一看,看看在学习和生活上小玉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虽然面对精神上和感情上的缺失,哪怕是亲人,有些爱也只能补偿,终究无法代替。但我还是想尽我最大努力去关心她、爱护她。“女孩子,特别要读书。女孩子读书,起码能改变三代人的命运。”和奶奶交谈时,我将这句话重复了两遍。

和小玉爷爷奶奶交谈之后,我又对小玉进行了作业辅导。今天的家访很充实,收获也很大,但是我的心情是沉重的。今天的心情之所以沉重,是因为我得知小玉奶奶得了重病,需要多次化疗,这给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从小玉家出来,我的泪水滚烫,灼热。看着这个困境中的家庭,我却不能为他们提供多少物质上帮助。若非亲眼所见,未经历大风大浪的我从前是无法感受的:世间的艰难也许隔山隔水,远超想象……

令人欣慰的是,沂南县团县委儿童关爱项目——“希望小屋”的建设,小玉是最大的受益者,“希望小屋”依托其原有住房打造独立空间,进行统一规划、设计、装修,配备必要家具和学习生活用品,为小玉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丰富她的课余学习生活、改善她的成长环境。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遇见一位好老师是真的可以改变一生的,我有幸能和纯真的大山里的孩子走过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一程,我愿意做一位时刻鼓励孩子们的好老师,愿我常教常新,愿我学生日日向上,起码是可爱的、温暖的。希望这些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带着这段珍贵的回忆,一路扬帆远航……

乡村教师随笔700字叙事(乡村教师的寒假日记)(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