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儿时(儿时乡事4)

【有共同记忆,喜欢阅读的朋友关注】

靠海边风大,冬天晴空万里,偶尔会看见海鸟飞过的上方停着几只风筝。

每年春节期间,大哥只要来了兴趣,就会劈开毛竹片,用织鱼网的尼龙线,绑一个比我还高的六角风筝,然后用小麦粉粥糊上纸,有时还画个脸谱上面,再用茅草搓两根长长的绳子,扎在风筝下端,做风筝的尾巴,平衡风筝,使其放飞的时候,不会向一侧扎下。

风筝儿时(儿时乡事4)(1)

扎风筝还是需要点技术的,主要是讲究对称,竹杆的粗细一致,如果不对称或竹杆粗细不均,就很难放上天,有时还会放到半空一头栽下,或在半空中拖着两条尾巴左冲右撞,就是不肯安安稳稳上天。

大哥扎风筝前,一定会提前准备一根皮筋,通常是赶海人穿破的皮衣上割一条下来,两头拉紧,绑在风筝上边两端,这样放上天后,就会发出巨大的嗡嗡声,能传出几里路远。

风筝儿时(儿时乡事4)(2)

大哥扎的风筝都要一人高,放飞时的拉力可以拉走一头羊,所以放前还得在屋前田头打个桩,等放上天后,就绑在桩头上。放飞的绳子也很粗,大哥放飞风筝,基本上他一人就能完成,先将风筝放平在菜地里,顺着风疏理好两条长尾,把放风筝的绳子一头系在三五十米开外的桩头上,然后将风筝迎风一扔,风筝就会拖着两条长尾徐徐上升,慢慢离开地面,然后放绳,待到风筝两条尾巴全部离开地面,再放绳,风筝也就一放冲天,稳稳当当,扶摇直上了。偶尔不稳,也就在半空里略有摇摆,此时扎紧一头,顺绳撸过去收下风筝来,将尾巴调整一下,就能平稳放飞了。

风筝儿时(儿时乡事4)(3)

冬日里,提前准备好织鱼网的细线,放学路上在河边折两根带枯芦花的杆,撕一页作业本的纸,十字穿过纸,将线扎在中间,做成个简单的风筝放,也是件十分开心的事。

【谢谢阅读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