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抛光方法步骤(年逾七旬每天石雕创作六小时)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静

年逾七旬,依旧每天工作五六小时,累了困了就练练弹抖功,卸下一身疲惫……温州工艺美术研究院里有个陈顺德工作室,他每天和徒弟们在这里创作石雕艺术品。由温州市鹿城区旅游和体育事业发展中心推出的以“我亮一招,你学一式”为主要内容的“云动汇”近日正在进行中,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石雕艺术大师、现任温州市石雕研究所所长的陈顺德给大家推荐自己练了三十多年的春季养生心经——“弹抖功”。

与石结缘半世纪年逾七旬每天创作六小时

陈顺德1951年出年,15岁时师从著名石雕艺术家赵典卿先生学习石雕艺术,从此与“石”结缘长达半个世纪。石雕艺术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雕刻艺术家们用自己的刻刀一笔一划地刻画出石雕艺术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风格变迁。作为中国石雕艺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雕代表性传承人,陈顺德最擅长的是动物、人物、山水雕刻,他的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国家博物馆等国家级博物馆收藏,受到学术界和收藏界的广泛好评。

石雕抛光方法步骤(年逾七旬每天石雕创作六小时)(1)

石雕抛光方法步骤(年逾七旬每天石雕创作六小时)(2)

石雕抛光方法步骤(年逾七旬每天石雕创作六小时)(3)

石雕抛光方法步骤(年逾七旬每天石雕创作六小时)(4)

“用了三年时间,我们团队在去年年底完成了《温州童谣十二月令》,这也是至今耗时最长的作品。”近年来,陈顺德着力于复兴温州山水石雕。2019年,他和徒弟开始《温州童谣十二月令》系列石雕的创作,这组作品取材于温州本地童谣——《温州童谣十二月令》。整首童谣唱词始于明清时期,源于民众生活和民俗活动,展现了温州地区民众鲜明的民俗文化以及浓厚的地域特色,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民间方言童谣。“每一块石头都是有灵性的,随料赋形,随彩象生,其中的乐趣和意境,妙不可言。”

北京奥运会时,陈顺德的作品《祥龙中国印》获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特许设计制造,并由萨马兰奇先生代表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和奥林匹克博物馆接受赠送。“感觉自己和奥运冠军拿到金牌一样,无比激动。这就是体育带给我的震撼力。”

春季是疏通排毒最佳季工作之余不妨多抖抖

俗话说:“百练不如一走,百走不如一抖”。石雕是陈顺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认为这是自己每天动的时段,而静的时段就是练弹抖功。

“这个弹抖功是我三十多岁时学的,当时身体不好,有人建议我去公园里拜师学这个运动,没想到真练好了。之后因为工作忙曾经中断过,但最近十多年来一直坚持着。”陈顺德告诉说,弹抖功属于温州本地功法,别人用它作为刀枪棍棒训练后的放松,而自己没有练功夫,每天石雕工作又很忙,练弹抖功是一天中最放空身心一刻,“我还把它教给亲朋好友,他们都表示受益多多,尤其对是病愈后的康复,更有帮助。可惜现在进行内运动的人很少。”

双腿平行站立,双膝微曲,双眼微闭。双腿站立与肩同宽或稍宽于肩均可。大脑放空自然,全身放松,双脚不动或者微动,双手跟着双臂自然打开,气沉丹田腹部发力……陈顺德说,弹抖运动能将身体上的“废物”抖出来,促进脏腑机能平衡,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排毒、减肥等作用。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疏通排毒最佳时期,“我认为人需要两种模式的运动,分别是外运动和内运动。对我而言,石雕工作就是外运动,需要体力、脑力,而弹抖功是内运动,它让五脏六腑得到锻炼。”

陈顺德提醒说,肌肉是有记忆的,如果每天能固定时间段运动,健身效果更佳。运动贵在坚持,只有让运动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运动促健康功效更显著。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