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建设龙岩(温暖龙岩龙岩的苏区专家)

福建龙岩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和著名侨区,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起点和重要聚集地,也是中国著名革命老区和中央苏区,河洛文化、客家文化和土著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永定土楼和古田镇传承历史文化,香樟与山茶花飘香人文风情。

中国的建设初期,就是从龙岩的“苏区”发展壮大的。龙岩的苏区专家和有识之士,为了中国的革命,为了中国的经济建设,在中国领导人和苏联领导人之间,起到了纽带作用。

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离不开龙岩苏区的历史贡献,离不开老区人民的大力支援。

“温暖龙岩”“苏区”“中国铝工业”

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建设龙岩(温暖龙岩龙岩的苏区专家)(1)

苏联专家在抚顺铝厂援建的珍贵镜头

1950年初,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陈云副总理率团到苏联访问,除了签定《中苏友好协议》,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请苏联帮助新中国恢复生产建设。当时随行的国家重工业部部长李富春主要负责谈判工作。经过艰苦努力,最终向苏方聘请了恢复和改建制抚顺铝厂的设计组。由苏联帮助我国改建和扩建大型铝厂。同年4月,中苏双方签定《为决定抚顺铝厂恢复与建设设计内容及顺序之基本文件》的第093510132号合同。

1949年9月,苏联应约派出了以尤金为首的10余人考察组,考察组部分来自革命老区福建省龙岩市“苏区”的专家。当时抚顺铝厂的韦涵光以东北工业部代表的身份,同东北有色管理局局长李华和马龙翔等陪同尤金一行,对抚顺铝厂进行了一周考察,重点是为重建铝厂做准备。

1950年11月5日,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对抚顺铝厂恢复与建设任务书进行了审查批准。1951年下半年苏联专家陆续到抚顺铝厂。组长为克列苗诺夫。各专业的专家在抚顺铝厂最多时达四五十人。连同短期培训而轮换进厂的苏方人员约百余人。

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建设龙岩(温暖龙岩龙岩的苏区专家)(2)

来自龙岩苏区的苏联专家抚顺铝厂工地

“温暖龙岩”和“苏区专家”的故乡 第聂伯铝厂

建设这样的大型铝厂,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新起点,它标志着中国铝工业的诞生。《见988年抚顺铝厂厂志第820页,原任三〇一厂厂长张戈回忆录》。

1953年,抚顺铝厂还派出了以副厂长王成之为首的23人实习组,到苏联第聂伯铝厂和波利夫斯克氟化盐厂实地进修。

为了取得生产实践经验,抚顺铝厂在苏联专家巴甫洛夫指导下,设计并修建了2台2000安培的预焙阳极电解槽,用直流发电机组供电。

抚顺铝厂第一期工程是1952年4月开始施工的,整个土建工程和安装都是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进行的。1953年4月,苏联专家潘德林克、潘柯夫等3人到抚顺铝厂电力厂整流所工作,1950年11月5日,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对抚顺铝厂恢复与建设任务书进行了审查批准。1951年下半年苏联专家陆续到抚顺铝厂。组长为克列苗诺夫。各专业的专家在抚顺铝厂最多时达四五十人。连同短期培训而轮换进厂的苏方人员约百余人。

“温暖龙岩”苏区的苏联专家 援建中国铝工业的红色历程

建设这样的大型铝厂,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新起点,它标志着中国铝工业的诞生。

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建设龙岩(温暖龙岩龙岩的苏区专家)(3)

抚顺铝厂工程师与苏区的苏联专家合影珍贵照片

1953年,抚顺铝厂还派出了以副厂长王成之为首的23人实习组,到苏联第聂伯铝厂和波利夫斯克氟化盐厂实地进修。

为了取得生产实践经验,抚顺铝厂在苏联专家巴甫洛夫指导下,设计并修建了2台2000安培的预焙阳极电解槽,用直流发电机组供电。

抚顺铝厂第一期工程是1952年4月开始施工的,整个土建工程和安装都是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进行的。1953年4月,苏联专家潘德林克、潘柯夫等3人到抚顺铝厂电力厂整流所工作。

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建设龙岩(温暖龙岩龙岩的苏区专家)(4)

苏联专家援建的抚顺铝厂原始设备

“温暖龙岩”苏区苏联专家与中国铝专家的深厚友谊

1954年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周年的光辉日子,抚顺铝厂铝电解正式通电投产,并产出新中国第一块铝锭,这标志新中国电解铝工业的诞生。

1955年,抚顺铝厂进行了第二期扩建,扩建工程由苏联铝镁设计院负责,1957年7月28日建成投产。

据抚顺铝厂第一任厂长张戈回忆,抚顺铝厂的第一期建设,完全是在苏联友好援助下完成的。在第一期建设时,从考察规划到图纸设计,从技术指导,到现场指导,都是苏联人一手搞下来的。

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建设龙岩(温暖龙岩龙岩的苏区专家)(5)

抚顺铝厂厂门

当时张戈给全场下了命令,一切听苏联专家的。没有办法呀,当时我们确实什么也不懂,不懂就得听人家的吗。

可还真有不听邪的。抚顺铝厂一个姓谢的老工人《是个水暖工》气呼呼地找到张戈, 非要让他评评理。原来他发现苏联专家作的采暖设计有问题,于是找到那位专家提意见,谁知那位专家小看了中国人。说,你懂得什么,让你咋干就咋干。

老工人当然不服气,老工人和他据理相争。后来,这事竟闹到了“龙岩苏区”的苏联专家组长哪里去了。

最后,事实证明,抚顺铝厂这个工人的提议是对的,那个专家也只好重新修改设计。

抚顺铝厂厂长张戈说,实实在在地讲,没有苏联的帮助,就不会有当时的抚顺铝厂。

那时候,中国和苏联关系很好,这些来自“龙岩苏区”的来厂专家真心帮助我们,他们不仅技术好,责任心强,而且很敬业,与抚顺铝厂工人一起,不分昼夜,不辞辛苦地工作。抚顺铝厂的功劳簿上,应该记上他们的名字。

张戈接着说,可惜,我只能记住他们当中几个人的名字;尤金、克烈苗诺夫、巴甫洛夫。他们给予抚顺铝厂很多帮助,同时也与抚顺铝厂结下了很深的的友谊。

记得,在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撤离时,他们是还依依不舍地离开抚顺铝厂的,有的苏联专家冒着违抗命令的风险,把图纸偷偷留给了抚顺铝厂。

龙岩的老区精神,龙岩的苏区红色记忆,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抚顺解放60周年,让历史的后人,记住“温暖龙岩”,记住还有龙岩的温暖,关于龙岩的精神,关于龙岩的故事,我们将继续挖掘,继续弘扬龙岩的老区和苏区的革命精神。

龙岩万岁,龙岩苏区的苏联专家万岁。

让“温暖龙岩”的红色记忆永存。

作者于海涛 编辑于浚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